遲遲未“凍”真格 深圳入秋咋這麼難

2020年11月26日10:07  來源:深圳晚報
 
原標題:遲遲未“凍”真格 深圳入秋咋這麼難

  據深圳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消息,深圳今年將刷新歷史最晚入秋紀錄。本周初雖有冷空氣來襲,卻未“凍”真格,按照氣象學“五天滑動平均氣溫小於22℃”的標准,深圳今年尚未入秋,打破了2015年11月25日入秋的歷史最晚紀錄。

  深晚數據實驗室分析比對了近十年深圳氣象大數據,發現深圳的秋天來得越來越晚了。

  打破歷史最晚紀錄 深圳的秋天患上了“拖延症”

  據深圳市氣象局統計分析,深圳入秋時間有推遲的趨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平均入秋時間在11月1日,2000年以來,平均入秋時間已經“拖延”至11月10日。而今年截至11月25日仍未入秋,意味著我們將迎來深圳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晚的秋天。

  針對入秋越來越晚的原因,深圳市氣象局回應,近年來入秋推遲主要和大氣環流背景有關。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壓帶常偏大、偏強。在夏秋過渡季節,冷空氣較弱,同時副高壓帶偏強,冷空氣難以深入南下影響深圳,導致深圳氣溫偏高,入秋偏晚。

  平均季長遠超冬天 深圳的秋天不是“小透明”

  談起深圳氣候,不少網友調侃稱“深圳隻有長夏和短冬,沒有春秋”。事實上,自深圳市有氣象記錄以來,隻有約60%的年份有短暫的冬季,其余年份皆入冬失敗。深圳秋天平均季長為69天,遠遠超過冬天。

  秋雨貴如油 深圳秋旱常有發生

  自2011年以來,深圳入秋后一個月雨天平均不足8天,晴天平均出現超22天。秋季是深圳少雨干旱時期,由於雨水少,蒸發大,深圳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發生,可謂是“秋雨貴如油”。

  同時,深圳入秋后以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為主,空氣中水分和雲層對紫外線的削減過濾作用有所減弱,紫外線平均等級較高,防晒不可掉以輕心。

  深圳五大賞秋地,你去過幾個?

  深晚數據實驗室根據“小紅書”App上#深圳# #賞秋# #打卡#等話題下點贊數最高的50篇筆記,統計出了深圳近年最熱門的五大賞秋地,位於中心區的蓮花山公園以層林盡染的落羽杉林、一年一度的簕杜鵑花展等景致奪得桂冠。

  據深圳市氣象局最新消息,新一股弱冷空氣將在今日白天滲透,27日至30日氣溫逐日下降,最低氣溫可至15℃。這一波降溫能否成功把深圳送入秋天?讓我們拭目以待。(記者 徐雅喬 林冬雯)

(責編:張靚雯、陳育柱)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