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布研究報告:如何建設全球標杆城市

王星 李申

2021年03月13日08:29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3月12日,深圳市委黨校、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研究中心聯合召開成果發布會。會上,耗時一年完成的《全球標杆城市:國家戰略與深圳使命》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與公眾見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是何模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何以可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何以可為?《報告》通過分析國際標杆城市的領先優勢和深圳的主要差距,研究探討深圳在未來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角色和功能,構建了一整套深圳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並為深圳加快實現城市能級躍遷指明了發展方向。

  《報告》指出,全球標杆城市願景是中央為深圳設計的鮮明而亮麗的形象依托,不僅承載著對國家富強的向往,也有著對人民福祉的價值訴求。深圳建設全球標杆城市要有打開一個都市圈、一條經濟帶和一個民族的眼界與視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揚深圳特質,保有世界情懷

  “許多西方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制度性困惑,產生諸如‘1%’等問題。”課題組主要成員、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教授胡冰介紹,“1%”問題,指一個國家絕大部分經濟和政治隻為前1%的人群服務。“這顯然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未來。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球標杆城市,這必須切換到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而這個操作系統的語言應該是:‘特’深圳+‘最’中國+‘傾’世界。”

  “特”深圳,意為結合深圳獨特的資源稟賦、發展優勢和城市魅力,有深圳韻味。《報告》提出,最能體現深圳特質的也是創新。深圳要比過去更加堅定走創新之路,舉創新之旗,把創新驅動擺在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核心位置,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探索“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科技金融中心”構成的創新之城。

  “最”中國,意為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以人民為中心,展現社會公平正義。《報告》建議,深圳建設全球標杆城市,必須走經濟、社會、資源、人口、環境互相友好的道路,才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進而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中國自己的貢獻。

  “傾”世界,即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報告》認為,倫敦、紐約等城市目前仍懷有優越感,但也逐漸顯現出不可持續性,普遍困擾於貧富差距加速擴大、中產階級萎縮、老齡化等問題。“深圳如果建設成為全球標杆城市,不一定能做到每項指標都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整體最優,致力於為世界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中國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始終保有世界情懷。”課題組專家說。

  具多重優勢,凸顯發展潛力

  願景決定前進方向,但僅有願景是不夠的。對於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標杆城市”,《報告》不僅描繪了藍圖,也給出了現實依據。

  研究表明,深圳兼備青春成長之勢、發展積累之基、開拓創新之魂,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課題組主要成員、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教授龔建華說:“深圳正處於生命周期黃金升勢,兼具‘雙區驅動’新形勢﹔在過去三十年的積累中,自主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本土企業,已具備發展基礎條件。”

  然而,實現願景,不能單純以過去的成功經驗和軌跡為依據,更應該立足於世界經濟政治社會整體發展趨勢。《報告》認為,未來30年,有五個大趨勢,即“新人類”成為世界主導者、世界經濟重力點東移、新科技革命塑造全球城市等。這些整體趨勢正好為深圳提供了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先決條件。

  例如,多家全球重量級智庫、戰略學家的科學分析和預測表明,“新人類”,即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的Z世代將成為世界主導者。深圳人口平均年齡隻有32.5歲,正是Z世代最多的城市。

  同時,全球經濟活動重力點東移至亞洲,為深圳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功能提供更強大動力。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與通信等領域的新科技革命也是深圳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所在。

  對於深圳如何把握趨勢,並自我提升,《報告》提供了詳細解讀。課題組主要成員、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教授吳曉琪介紹,依據世界城市發展經驗,《報告》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包括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法治城市、文明城市等多個方面。未來,深圳需要在發展進程中,將指標逐步一一實現。

  “在世界整體大趨勢和深圳自身的優勢積累下,在中國崛起的全球城市中,深圳最有條件最先成為全球標杆城市。”課題組專家表示。

  設階段目標,補齊治理短板

  《2019年全球城市實力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近年來城市位序變化中,深圳處於第三梯隊,距離成為全球頂級城市差距兩個台階。

  建設全球標杆城市不能一蹴而就。《報告》提出“三級跳”登頂戰略:2020年至2025年,以提升經濟硬實力為主,完善法制環境等軟實力為輔﹔2026年到2035年,以提升法治環境軟實力為主,重要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36年至2050年,各項指標全面達到和超過國際領先水平。三個階段對標不同層級的全球城市,短中期沖擊第二梯隊,到本世紀中葉,躋身第一梯隊。

  然而,全球城市實力指數近10年來的演變曲線說明,幾乎沒有城市能夠自下而上進入上一梯隊。“這是個急迫的問題,目前來看,發展城市群是必然選擇。”吳曉琪認為,“我們必須依靠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社會共聯共享發展大灣區城市群,以核心城市引領城市群,加強深圳都市圈的發展,再將深圳的發展內生於粵港澳全球城市區域的發展之中。”

  此外,深圳還需揚長補短,提高城市群競爭力。《報告》建議,以一專多能零缺陷、秀出“酷炫范”、折疊空間、巧“入圈”智“出圈”等四大方法補齊特大城市治理的短板。

  龔建華說:“針對每一項弱勢,深圳都需有應對之法。例如,針對深圳土地難以為繼,我們提出‘上天入地,下海進山’的折疊空間構想,向空中、向地下、向大海要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有的人會說,深圳甚至不是省會,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的底氣在哪?”胡冰說,“回看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就是出奇跡的地方。我相信,以深圳人民的勇氣,和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基因,一定可以再創一個奇跡。”

(責編:肖錕、陳育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