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鹽田:聽得到海浪聲聲 看得見一城山色

2021年08月22日09:28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鹽田 聽得到海浪聲聲 看得見一城山色

  鹽田區半山公園帶項目將形成一條西起盤山公路、東至大鵬的半山健步道,串聯成鹽田山海港城的“生態翡翠項鏈”。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攝

  近日,記者漫步遠離鬧市區、花木遍植的鹽田梅沙灣公園,環境自然和諧、清幽寧靜,沿著花徑登上公園山頂的休閑平台,這裡面朝大海,背靠城區,依山而建,優美的貝殼形弧線塑造了一個絕佳的觀景平台,可供游客遠眺梅沙灣的山海全景,一覽城區與海景自然融合的景致。

  旅游度假勝地、浪漫休閑之所……藍天碧海的生態優勢是鹽田最為顯著的城區標簽。“產業興鹽”“創新驅動”,在鹽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城區品質提升也在發生著顯著變化,一個個承載著鹽田山海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街區公園,紛紛化繭成蝶,成為鹽田人必不可少的幸福生活載體。

  海風拂面書香四溢 公園與圖書館讓生活節奏慢下來

  從地鐵8號線海山站B口出來,沿著海山路直行到海景二路,五分鐘,便可看到一個巨型編織建筑——頭戴圓帽憨態可掬的紅色章魚正微笑相迎,這是鹽田中央公園的標志性打卡勝地。放眼望去,植絨地毯般的草坪,連綿起伏在四周,高聳的椰子樹隨海風婆娑搖曳。極目遠眺,波光粼粼的海面將蜿蜒的濱海棧道映襯得更加浪漫。

  依山傍海的鹽田區,其社區公園的創新建設讓鹽田居民感受到了城市快速發展中難得的慢節奏。“別以為工作日這裡就沒人啦,上午都會有不少老年人過來打太極、跳舞,從下午兩點開始到晚上七點,人流量呈直線上升,再晚點更是有不少年輕人成雙成對過來散步呢!”鹽田中央公園的保安告訴記者,工作日主要是周邊居民前來活動,一到周末,不少游客會特意從別的地方專程過來游玩打卡。

  中央公園除了風景靚麗,還有著紅遍深圳的“燈塔”圖書館。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日益提升,鹽田居民對閑暇時的消遣方式朝著更加多元化方向發展。為打造更豐富、更具創意的文化公共場所,給居民營造舒適又受益的休閑氛圍,鹽田區以文旅融合的建設思路,創新性地將圖書館搬入公園內。“以前覺得白天逛公園很無聊,但是鹽田中央公園有這麼美的圖書館,可以和朋友們看完風景拍完照片,再進來歇歇腳看看書,真是再愜意不過了。”正在過暑假的徐馳同學表示。

  夜幕降臨,中央公園迎來了人流小高峰。據記者觀察,夜幕降臨后,中央公園的廣場備受兒童喜愛,窄小的過道旁穿插著人工池塘,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戲水撈魚。“小孩都挺喜歡到這來玩,就是晚上太暗了,光線不好,有些過道沒有護欄,雖然水很淺,但也比較擔心他們會踩空受傷。”有居民向記者反映。

  崇法尚法氛圍濃厚 主題公園傳遞正能量

  綠色叢林環繞著清澈湖水,別致小橋連接著兩端的綠意……逛公園時除了醉心於風景之外,還能有什麼收獲呢?

  漫步位於鹽田區的深圳憲法公園,除了眼前的美景,身旁隨處可見應勢而造的法治景觀,隨時感受到崇法尚法的氛圍,親身感受到法的熏陶。

  深圳憲法公園位於鹽田區沙頭角海灘路,在東和法治文化主題公園的基礎上建設而成,進入公園南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東和法治文化公園”和“深圳憲法公園”的主題牌。沿階而下,便看到“法治天平”雕塑,整個雕塑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在不經意間就把法律的公平與正義傳遞給游玩的市民。走到公園中心位置,便看到全國最大的景觀園林憲法牆,主題雕塑憲法牆總長21米,高度3.4米,由特殊定制的黑色大理石運用干挂技術安裝落成。牆面上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在“古今說法”涼亭,修長的法治長廊景觀映入眼帘。石柱上嵌裝著以古今中外說法和名人名言為主題的黑色花崗岩文字圖案。涼亭常常是游人棲息的地方,公園通過具象的設計,引導游客學習法治歷史文化,潛移默化中灌輸了法治文化的思想。記者了解到,自深圳憲法公園建成以來,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來游覽,它已成為鹽田區開展各類普法宣傳和法治文化交流活動的新平台,被評為2018年省級“十佳法治文化主題公園”。

  記者發現,作為鹽田區“智慧圖書館”項目的合作公園之一,憲法公園內也有著一座文藝舒適的圖書館“邂逅”,不少居民在這裡落腳停歇,打卡借閱。公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不少家長會帶孩子來公園玩,一方面享受著優美的環境,另一方面還能在這裡感受到其他公園感受不到的獨特法治魅力。

  據記者觀察,正值深圳暴雨多發時期,邂逅圖書館門前的木板台階滲水情況比較嚴重,圖書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能是圖書館地勢低窪的緣故,每逢雨天便難免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居民反映,因公園內雨天積水過多難以排出,兒童滑梯等游樂設施也存在積水問題,希望可以得到改善。

  依山傍海打造港城“生態翡翠項鏈”

  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場大雨過后,林間空氣清新,時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一早從福田坐地鐵過來的李瀟宏和同伴沿著恩上路緩行,她的目的地是鹽田區最新打卡勝地——鹽田區半山公園帶。據了解,鹽田區半山公園帶建設是2020年繼大梅沙海濱公園重建項目、鹽田海濱棧道重建項目基本完工后,鹽田在山海旅游方面啟動的又一個重大項目。項目形成一條西起盤山公路、東至大鵬的半山健步道,並以此為紐帶連通綠道、登山道並打通大小循環,同時這也是具備多種用途的功能復合型森林防火應急通道。其主線長40公裡,總長度約69公裡的半山健步道,連通綠道、登山道,打通小循環大循環,3處瀑布景觀、4個水庫景觀節點、6個公園(節點)、13個山海觀景平台及23個登山入口有機串聯成鹽田山海港城的“生態翡翠項鏈”。

  記者了解到,半山公園帶的改造堅持因地制宜,在不破壞原有生態、植被的基礎上,在半山公園帶的關鍵節點、重點區域進一步打造亮點,雕琢精品,開辟景觀打卡點,成為市民游客感受城市慢生活、享受自然好風光的絕佳去處。

  然而,新晉“網紅”也會有一些不足之處。帶著家人來游玩的王寬向記者表示:“我帶著一家人開車慕名而來,到了入口處卻告訴我們不能開車進,無奈我隻能將車停在山腳下停車場,再從山腳沿著恩上路往上走至少半小時才能到公園入口處。”記者沿著王寬所描述路線,重走了一遍上山路發現,整段路徑雙向單車道,人行通道時斷時續,人車混行,非常危險。

  半山公園帶入口處保安告訴記者,為加強公園管理,確保林區不發生森林火災和林區交通安全,隻有因工作、施工需要進山的車輛進行登記備案之后,才可以進入,私人車輛是禁止通行的。王寬對此表示不解,山下沒有專用停車場、沒有不讓開車進入園區告示、步行上山人車混行沒有接駁車……“鹽田區半山公園帶自2020年底就面向市民開放了,但卻沒有一個‘笑臉迎賓’的主人翁態度”,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

  “聽得到海浪聲聲、看得見一城山色”。今年初,鹽田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定不移提升城區品質,全面彰顯山海鹽田特色風貌,實施綠化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做好“山、海、港、城”四篇大文章,加快建設世界級山海花城,全面提升城區管理水平,實現城區面貌“一年就變樣,兩年大變樣,三年全變樣”。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花開、處處鳥語花香的山海鹽田將更加靚麗出彩。(記者 第五燕燕 見習記者 胡玥 吳禾昆)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