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桃花扇》讓深圳觀眾領略古典之美

《1699·桃花扇》劇照
清代孔尚任歷時20多年苦心經營三易其稿的傳奇劇本《桃花扇》,歷經時間洗禮,深入人心。由江蘇省演藝集團出品、江蘇省昆劇院演出的昆劇《1699·桃花扇》日前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上演。演出當晚座無虛席,除現場近千名觀眾外,還有四十余萬人次觀看了網絡直播。不少觀眾在看完后表示演出非常精彩,是難得的佳作。
《1699·桃花扇》是江蘇省昆劇院第四代青年演員入團后創排的第一部大型劇目,當時因精湛的藝術水准、雍容典雅的舞台呈現而具有極高的市場號召力,曾引發熱烈反響。時隔十余年,由梅花獎得主單雯與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施夏明領銜,江蘇省昆劇院再度演繹這部經典劇目。
之所以在名字中強調“1699”,導演田沁鑫層表示:“1699年昆曲名劇《桃花扇》劇本寫成之后,在最近的200年裡都沒有原貌上演過,而這次我們是原汁原味地再現原劇的傳奇色彩。”
該劇在創排時採取國際合作方式,在南昆傳統藝術特色細膩委婉、典雅大方的基礎上,邀請國內外頂級創作陣容加盟,全力打造出一台具有國際水准的精品劇目。款步輕移,婉轉身姿,唱腔優美,這部戲可謂集美之大成。在舞美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為重現明朝南京留都的時代背景,該劇將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國寶級畫卷《南都繁會圖》以舞美二次設計的方式,再度投射於舞台之上。
近3個小時的《1699·桃花扇》,觀眾被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所折服,中間數次響起如雷般的掌聲。觀眾陳女士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戲,相隔十年的時間,這部戲一如既往讓我沉浸其中,我為昆曲之美再度驚嘆。希望昆曲永遠傳承下去,展現它獨特的魅力。”
記者發現,前來看戲的觀眾中有不少是年輕人。還在讀大學的小郭喜歡傳統文化,他正是從青春版《牡丹亭》開始喜歡上昆曲的。他告訴記者,這場戲中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沉江》一節,“悲壯磅礡,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深圳年輕人對昆曲的熱愛也感動了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施夏明。他說:“感謝深圳的觀眾,沒想到昆曲在年輕的深圳有如此深厚廣泛的票友基礎,年輕的票友願意花錢買票來看一場昆曲,這一舉動令人感動。”
記者了解到,《1699·桃花扇》在鵬城上演期間,還與深圳戲院攜手開展“戲曲早茶”名家系列講座、深圳市戲曲名家名劇進校園等活動,吸引更多的學子及市民參與進來,共同促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據悉,此次演出是第九屆“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重點場次之一,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記者 尹春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