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新春走基層 | 深圳邊檢:灣區春來早 國門盡忠誠

王星 劉崧辰 劉姝夢
2022年01月30日08:07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夜間的大鏟灣碼頭。蔡馥毅 攝

  深圳大鏟灣碼頭地處前海中心,水路距香港僅20海裡,黃金區位優勢不言而喻。在港口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2009年開通運行的大鏟灣碼頭貨物吞吐量不降反升,2021年國際航行船舶數量同比增長39.4%,創歷史新高。

  駐守在此的大鏟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在護航大鏟灣碼頭誕生、發展和騰飛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春節前夕,這群移民管理警察依然堅守崗位,守護國門、服務發展。

  一專多能的“海港多面手”

李朝輝和同事開展碼頭巡查。賴敏虹 攝

李朝輝指導民警辦理船舶驗放手續。賴敏虹 攝

  1月27日上午,驅車行駛在岸線總長11.6公裡的大鏟灣碼頭,兩艘貨輪停靠在泊位上,數個高聳的紅色龍門吊正繁忙作業。因疫情防控需要,岸邊有幾間貼著“洗消區”“清潔區”等字樣的白色鐵皮屋,在巨輪映襯下像玩具小方盒。離船二十米開外,一條由紅色塑料柵欄組成的隔離帶將整個港區泊位隔斷。

  “隔離帶內是‘污染區’,我們不過去。”坐在副駕駛位的大鏟灣邊檢站執勤一隊教導員李朝輝說道。此時天色有些陰暗,似是有雨欲來。駕車的民警小呂依舊不緊不慢,偶爾有大型貨櫃車經過,身處矮小的汽車內難免生出一些壓迫感。

  “巡邏時要注意查看碼頭情況,所以我們都開得比較慢。”李朝輝繼續介紹,“白天情況相對較少,到了晚上我們要不時下車,帶上手電筒到一些偏僻角落查看。”

  駛離泊位,小車開過一排排五顏六色的巨大貨櫃,到了碼頭閘口,李朝輝和小呂下車檢查指導碼頭保安工作情況。這是大鏟灣邊檢站聯合碼頭公司開展專項反偷渡集中整治協作機制的一項內容。不僅如此,邊檢民警和碼頭保安每日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十余次,大大提升港區監護巡查效能。

  一輪巡查下來,再回到執勤樓已是一個半小時后。李朝輝下車后直奔辦公室,一堆待簽閱辦理的文件正等著他。臨近春節,國際航運市場持續回暖,口岸業務工作量日益增多。執勤一隊擔負大鏟灣碼頭國際航行船舶、往來港澳小型船舶的檢查監護和口岸限定區域巡查監管任務。作為該隊主要負責人,李朝輝需要做好勤務安排部署、開展碼頭巡查、督導防疫措施落實、處理業務執勤問題、上報防疫執勤數據等各項工作,經常忙得腳不沾地。

  過了一會,一名身著隔離衣和防護面罩的工作人員端著一個小箱走進報檢大廳,裡面是經過消毒處理的出入境証件。李朝輝急忙走出去,在旁監督查看小呂查驗証件。

  “我們隊一共15人,每個人都得身兼多職。”李朝輝笑了笑,“我是支部書記,這兩天要召開黨員大會強調警規警紀。當然,除夕還要買些水果、對聯什麼的,給隊裡添點年味兒。”

  說起春節,李朝輝的神情終於柔和下來。1999年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畢業加入邊檢后,他已經20多年沒回東北老家過年,年輕時把機會讓給老同志,后來有家庭了、工作也忙就不方便回去。李朝輝的妻子是南山醫院護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兩人都堅守在抗疫一線,除夕也很難聚一起。

  “真的挺懷念以前的,一家人坐在東北暖炕上,包餃子、看春晚,外面天寒地凍,心裡卻很溫暖。”說到這,李朝輝止住了話頭,“不過,邊檢很多同志都多年沒回家過年,平時休假回去陪陪老人也挺好。過年嘛,和同事們一起過也挺熱鬧。”

  話音剛落,辦公電話鈴聲響起,李朝輝眨眨眼以示歉意,拿起聽筒繼續忙碌起來。

  航行三十余載的“海上舵手”

黎貴佑駕駛公務艇在海上巡邏。賴敏虹 攝

黎貴佑駕駛公務艇在海上巡邏。賴敏虹 攝

  離開執勤樓,來到位於站部的執勤二隊辦公室。一進門,黎貴佑笑著起身打招呼。他留著小平頭,一笑眼睛就瞇成線,黝黑的臉頰顯露出歲月的痕跡。

  黎貴佑今年58歲,曾擔任112艇輪機長,執行過多次重大海上巡邏檢查任務,現在負責大鏟灣邊檢站三艘公務艇的海上巡邏和維護保養工作。

  巡邏時,他駕駛公務艇在海上疾馳,白色的浪花在艇后拉成一道道漂亮的弧線,遠處是深圳林立的高樓,場面壯觀得像是商業警匪大片。

  “其實我挺幸運的,1981年高中畢業時就立志想當兵,努力3年終於如願。到了邊檢又有幸到武警船艇學校念書,畢業后一直開艇,開了34年。”黎貴佑說,那時分配到蛇口邊檢站大鏟分站,執勤任務很苦,但駕駛船艇在海上劈波斬浪、特別是打擊非法出入境分子時,心裡的成就感是什麼也替代不了的。

  1997年香港回歸安保期間,黎貴佑帶領全艇官兵在上級劃分的海域執行海上防衛任務,三個月在艇上執勤、生活。船艇補給困難,幾乎每天都吃方便面,生活用水也很匱乏。大家總是盼著下大雨,才能痛痛快快地在甲板上洗個澡。

  下了船,上了島,條件依然艱苦。官兵們駐守在大鏟島,工作之余爬山鍛煉、採摘野果,還靠雙手一鋤頭、一鏟子地修起了島上的道路。

  現如今的大鏟灣碼頭是在距離大鏟島1.3海裡處填海建成,雖然工作地點變了,但黎貴佑守護的依然是這片海域。遇有小型船舶搭靠大型貨輪進行清污等作業,他和同事駕駛著公務艇在旁監護,風雨無阻。這兩日雖沒有監護任務,黎貴佑准備開展一次春節前海上巡邏。

  無需出海時,黎貴佑在辦公室做一些案頭調研工作,還要不時到碼頭開展監護巡查。近年來,大鏟灣邊檢站為強化口岸安全管控,更新圍網防攀爬滾刺,加裝警示燈、監控攝像頭等,這些設備均需定期檢查維護。此外,碼頭經營公司將港口劃分內、外貿區域,多次對分隔圍網進行改造、調整,黎貴佑就要穿戴好全套防護裝備,在現場監管切換圍網和移動操作設備,至今未發生過一起事故。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隊有佑哥真是有福啊。”執勤二隊教導員張塔對工作經驗豐富又兢兢業業的黎貴佑贊不絕口,“去年佑哥女兒從疫區所在省出差回來,按說可以居家觀察,佑哥考慮到自己崗位特殊,愣是讓她在隔離酒店住夠14天才回家。”

  由於冬奧會安保和疫情等原因,今年回老家過年的計劃就此擱淺,黎貴佑沒太放在心上。“我是老黨員了,從來都是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隻希望97歲的老母親身體健康,年后我再找時間多陪陪她。”

  甘於寂寞的“幕后英雄”

潘登在檢修機房。蔡馥毅 攝

工作中的潘登。蔡馥毅 攝

  與黎貴佑交談時,辦公室裡還有位值班民警一直在忙進忙出,有時提著一台主機進房維修,有時則在電話中指導對方“重啟試試”。他看起來三十多歲,身材高大壯實,一問才知道是執勤二隊技術民警潘登。

  送走前去港區巡查的黎貴佑,潘登坐下來,聲音是與外表不太相符的輕言細語,“我是2010年參加工作的,畢業於濟南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深圳灣邊檢站一線檢查員崗位干了幾個月,就調到現在的技術崗位。”

  與很多雙職工家庭一樣,潘登入警時遇到同在一個隊的妻子,在他調離前兩人確定戀愛關系。潘登說,初來乍到時也曾感到迷茫。當年報考警察以為可以威風凜凜、和犯罪分子殊死搏斗,到了邊檢以為可以查驗天南地北的旅客、查獲偽假証件,誰知轉到海港站后台修電腦,平時接觸不到服務對象。

  “那時很羨慕妻子,隊裡同齡人多,熱鬧有活力。”潘登說,低頭笑了笑,“工作十多年,我知道任何崗位都需要平凡的堅守。技術人員雖然工作繁瑣單調,但站裡各部門、執勤隊的工作運轉,離不開我們的保障。”

  如潘登所言,技術人員是名副其實的“幕后英雄”。執勤二隊共11個人,除去領導干部和巡查調研崗位,隻有4個技術民警,需要24小時值班,遇上除夕也隻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值守。潘登不僅負責梅沙系統維護、會議技術保障、電腦設備維修等多項工作,每天都要到站裡3個機房巡檢。近年來大鏟灣半島建設項目多,有工人多次挖斷電纜,碼頭執勤樓變成通訊“孤島”,潘登需要沿著線路一米一米進行排查,直到發現故障進行維修。

  去年一個晚上,潘登對機房進行巡檢后,正准備離開時,耳邊聽到非常輕微的滴水聲。出於職業敏感性,他回頭仔細排查,及時發現漏水處並做好應急處置。幸虧發現及時,不然第二天機房設備都將出現大面積故障,現場業務和機關工作會受到嚴重影響。

  “現在口岸科技應用越來越廣泛,光會修電腦可不行,我需要學習鑽研更多前沿科技知識,適應崗位需要和時代需要。”說話時,潘登眼裡一片澄澈。

  新春即將到來,作為隊裡的年輕人,潘登挑起了買年貨、貼春聯的任務。拿著喜氣盈盈的福字,他第一時間想到貼到機房門口,“希望新的一年所有設備都能平平安安,我們也平平安安。”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