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兩個月超6萬“紅馬甲”參與抗疫服務

2022年03月03日08:49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穿上防護服,就是沖鋒陷陣的戰士

  抗疫一線,福田區教師志願者做城市最溫暖的“守護者”。圖為志願者們在操場上用餐。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海昆 攝

  平安志願者在崗廈社區為居民掃碼。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2月24日晚上,理發師李杰發了一條朋友圈:“福田區哪裡可以做義工,聯系我。”當天中午,他在益田村的理發店剛剛因為疫情防控暫時停業。

  很快就有人回復了他,這位街道辦工作人員邀請李杰參加福保街道的義工隊伍。第二天,李杰就成了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

  與他一樣,正奮戰在疫情防控戰一線的,還有千千萬萬的深圳志願者。平時,他們是理發師、教師、學生、餐廳服務員、公司職工、家庭主婦……當疫情來襲,他們披上紅馬甲,穿上防護服,成了沖鋒陷陣的戰士。

  “0107”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團市委向全市廣大團干部、團員青年、志願者發出動員令和招募令,累計動員志願者超過6萬人次,全面進駐全市社區小區、核酸採集點、疫苗接種點等點位數千個,累計開展志願服務項目33066項,貢獻志願服務時長超過80萬小時。

  問起這些志願者,他們各有各的理由:“店停業了”“被封控了上不了班”“看到工作人員人手緊張很辛苦”“以前被別人幫助過,想回報大家”,但最終的理由卻隻有一個:“因為家就在這裡”,“我的家園,我來守護”。

  正如問起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時,聽障義工李亮用手語比劃:“在深圳生活。”

  這是一座城市給市民帶來的濃濃歸屬感,也是千萬市民作為城市主人翁的驕傲姿態。

  走心的“無聲”志願服務

  2月28日,在坂田地鐵站的核酸檢測點來了一個小伙子,義工歐陽桂梅以為他是來做核酸的,但小伙子用手語比劃了一會,又拿出手機按出了幾個字:“我想加入義工”。

  李亮是名聽障人士。他打字和用手比劃著告訴義工們,他是肯德基天使餐廳的員工,之前與餐廳一起參加過為疫情防控工作者的送餐活動,很想再為疫情防控出點力。這一天剛好輪休,他就來到家附近的這個大核酸採樣點,想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歐陽桂梅也是第一次接觸殘障義工。“一開始有點擔心,覺得他自己都是需要照顧的人,怎麼去服務。后來簡單培訓了一下以后李亮就‘上崗’了,而且做得特別好,他在餐廳工作的很多規范和習慣也都能用得上。”

  李亮“說”,自己並沒有因為聽力障礙而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一般義工們需要就是指引一下排隊的人群,此外就是幫助不熟悉手機操作的老年人申請核酸碼。簡單地用手語比劃,用手機打字,或者請其他義工幫忙解答。

  那還有不適應的地方嗎?李亮指了指天上,表示“天太熱了”。這兩天氣溫回暖,太陽一晒,渾身冒汗。

  李亮還有其他義工都沒有的一些優勢。每天都會有住在附近的一些聽障人士來測核酸,李亮馬上能認出他們來,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有位路過的聽障學生也停下來,與李亮手語交流了一會,給他“點贊”。李亮告訴記者,已經有幾位殘障朋友跟他打聽做義工的事情,也准備來當志願者。

  到了晚上交班時,歐陽桂梅問李亮:“明天還來嗎?”

  李亮舉起手握了握拳,接著豎起大拇指。

  歐陽桂梅知道,他說“好”。

  理發師的新“工作”

  “要封村了!”

  2月24日中午,益田村一家理發店的顧客們紛紛交流起這個消息,不多久,管理處也來了通知:馬上關店。關上店門后,發型師李杰按規定去做了核酸檢測,隊伍很長,幾位義工一直維持秩序,十分忙碌。

  這一幕打動了李杰。他在朋友圈裡發出信息尋求當義工,收到了回應。第二天他就“上崗”了。“這支隊伍太正能量了。”他在這裡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學生,有上班族,也有退休的中老年人。

  雖然義工來自各行各業,但李杰發現,志願者其實是一支很專業的隊伍,不管遇到什麼事,大家都能冷靜處理。即使遇到排隊時間很長、態度不好的市民,義工們也能保持禮貌,耐心解釋。雖然每天站十幾個小時,有時休息也隻能臨時坐在草地上,但很奇怪,李杰覺得一點都不累。“可能心態很重要。”

  “其實當時剛剛關店的時候,想到這一段時間都沒有了收入來源,家裡各種開支一下就成了問題,我覺得挺無助的。來做了義工后,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真是挺開心的。”他說。

  回到益田村裡做義工后,雖然戴著口罩穿著簡易防護服,他還是被許多顧客認出來了。“小李,你怎麼在這裡?”“當上義工了,不錯呀!”他在這家理發店已經工作了十多年,與益田村的街坊們已十分熟識。“平時沒有特別的感受,但疫情發生以后,能感覺到這個大社區鄰居們的守望相助。大家盡量都想幫上忙,盡快控制疫情。”在他加入義工后,理發店的同事也紛紛向他打聽,有五六個同事也都穿上了義工服,奔波在各個檢測點。

  “等益田村管控結束,我們店重新開業后,有機會我應該還會繼續當義工。”李杰告訴記者。

  協助流調的英語老師

  “您好,請問是某某嗎,我是南山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這一周,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大沖學校的謝欣老師,協助流調工作,向外撥打了近600個電話。

  謝欣出生於1992年,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從教已經7年。去年年底,南山區教育局在全區發出招募教師志願者協助流調工作的通知,謝欣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這是她第一次做抗疫志願者。“我從小在南山長大,就想為南山做點兒事,現在低年級還沒有網課,自己有時間幫點忙,挺好的。”謝欣說。

  南山居住的外國人很多,謝欣英語老師的身份,在協助流調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一次遇到一個外國人,他也不會說中文,我用英語和他交流,耐心解釋安撫,他很配合防疫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兩點一線、往返於工作單位和住所,還耐心地回答了所有需要的流調信息,包括詳盡的接觸人員信息,為疫情防控的高效提供了便利。”她回憶。

  她介紹,目前,教師志願者們24小時三班倒,“目前,大家配合默契,合作高效”。“我們中,有的是體育老師,晚上休息時間就會帶著大家跳跳操。有的老師是心理老師,就教給大家一些安撫方法”,她說,老師們忙碌中,也互相傳遞著溫暖。

  “等開學后,我也會把在這裡學到的對話技巧,以及在這裡做志願者的感受,都分享給孩子們。”謝欣表示,想給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

  新手“大白”的“初體驗”

  2月27日下午,魯亮第一次穿上白色防護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前往寶安區石岩街道上屋社區上排村牌坊核酸檢測點,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志願服務,成為市民們口中的“大白”。此時,距離她注冊成為志願者不到兩天時間。

  “有點緊張,畢竟疫情的形勢還不容樂觀,但也挺激動,可以到防疫一線服務,幫助到大家。”魯亮坦言,以前自己作為普通市民排隊做核酸,有時候現場人一多等了半個小時就覺得累,如今親身體驗了才知道防疫工作人員的辛苦,“穿上防護服后可能一站就是大半天,腰酸背痛是難免的,中間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廁所防護服就壞了。”

  魯亮來自廣西桂林,2017年到深圳工作,目前就職於寶安區石岩街道某公司。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魯亮等到2月20日石岩街道解除管控措施才返深復工。盡管開工以來十分忙碌,但她在得知志願者招募行動后義無反顧。“抗擊疫情,人人有責。我就是想為深圳的防疫工作獻出一點綿薄之力。”魯亮說。

  2月25日,魯亮正式注冊成為一名志願者,並於當晚完成了防疫服務的相關培訓。27日下午,魯亮前往上排村牌坊核酸檢測點,開始防疫志願服務“初體驗”——協助開展核酸檢測隊伍掃碼工作。

  “協助掃碼工作既要求細心認真,又要求要有人文關懷。”魯亮說,現場按十人一組的檢測方式,既要確保隊伍人員信息一致,維護好隊伍秩序,也要留意特殊人員,及時為行動不便的市民、未注冊信息的長者提供暖心幫助和關懷。

  從下午兩點到晚上七點,魯亮的防疫志願服務“初體驗”一站就是5個小時。她說,周末做核酸的人多,一開始注意力都在掃碼、幫助大家解答問題,等到晚上現場人少了,才發覺已經站了好久,腿都麻了。不過,她也切身感受到了作為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的光榮,“當時有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孩子做完核酸后,向我鞠了一個躬,說了聲‘謝謝’,真的很暖心!”

  “以后我會更好地配合防疫要求,因為防疫工作人員確實非常辛苦。”魯亮說,接下來自己也會利用業余時間,更多地參加志願服務,“不僅僅是為防疫工作,也為社會其他方面工作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無法停歇的老義工

  林玉圓的春節假期隻有短短30個小時。

  作為寶安區石岩街道志願者聯合會工作人員,除夕當天,林玉圓才結束忙碌的一年,回到汕尾老家。然而,一則石岩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消息打斷了假期。

  大年初一,冒著大雨,林玉圓匆匆趕回深圳,招募志願者、對接居民需求、支援防疫一線,幾乎沒有停歇。“最忙的時候,每天早晨6點起來一直要忙到深夜,幾乎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她說。

  林玉圓參加志願服務已有4年多時間,這一次支援疫情防控的情況與以往不同。返深第二天,她所在的小區就被劃為管控區,隻進不出。“可以說這是我距離疫情最近的一次。”林玉圓告訴記者,因為情況特殊,他們在招募應急防疫志願者時便以“就近就便”服務為原則,根據管控區、防范區的劃分范圍在對應片區裡開展招募,由每個片區的骨干志願者帶活片區內的新志願者,支援所在小區的服務點位。

  “大家待在家裡沒辦法上班,其實也都很樂意出來參加志願服務,我們遇到的困難反而是,如何讓這些有志願服務需求的居民落地參加服務。”林玉圓說,通過微信群、電話回訪等線上渠道,他們收集了居民困難需求,然后通過組建志願者小組等方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比如,當時劃分了13個管控片區,各個片區的快遞在統一消殺后運往卡口,他們便在各片區招募志願者組建物資轉運志願小組,負責每天定時下樓幫忙分發快遞,更好地服務居民。

  據不完全統計,“0131”疫情發生以來,林玉圓牽頭儲備應急防疫志願力量近700人,為石岩街道防范區內80余個核酸點位輸送應急防疫志願者近350人﹔幫助組建電話回訪小組,招募90名流調志願者回訪、核實、梳理重點人員信息近萬個﹔幫助發動144名黨員志願者、團員青年參與石岩管控區核酸檢測行動……

  如今,盡管石岩街道已解除管控措施,調整為低風險地區,但林玉圓的招募志願者工作仍在繼續。回顧這一段日子,她十分感慨:“在管控區裡大家都有壓力,但是看到那麼多志願者,我經常會被感動到想哭,大家就像戰友一樣,真的太不容易了!”

  林玉圓說,很多志願者每天一早起床,幫忙轉運物資,忙到凌晨才回家,當問到為什麼這麼做,不少人會說:“因為家就在這裡”。

  三口之家的義工情懷

  上周六晚,何海坡一家三口一同參加了線上新注冊志願者培訓活動,雖然孩子隻有9歲還未到志願者年齡要求,但熱情卻一點不少:“爸爸媽媽你們培訓,我在旁邊幫你們做好筆記,你們說重點我來記!”何海坡和妻子一邊在課程中了解志願者的發展沿革、責任范圍、組織架構等基礎知識,一邊看著孩子將這些重點一一記下。

  “等明年他到10歲我們就准備讓他也加入義工隊伍,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讓小朋友更懂得感恩。”看到孩子對志願者內容非常感興趣,聽課也非常用心,何海坡更堅定了這一想法。他還注意到,與他們一同參加培訓的,就有孩子的同班同學。

  何海坡成為義工的想法由來已久。在此之前,他參與過孩子學校組織的義工活動,便萌生了嘗試更多類型義工服務的想法。今年春節期間,家住在寶安新橋街道的他親歷了新一輪疫情,看到了志願者犧牲假期時間奮戰在抗疫一線,“我很佩服也很羨慕他們”。何海坡和妻子常常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疫情期間他們在核酸檢測點看到很多熟悉的工作人員,更促使他們下決心加入這個隊伍。和妻子商量后,他們決定一起加入志願者,在上周三正式報名。“我們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力量為街坊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何海坡說。

  提交報名申請后,何海坡再看到忙裡忙外的義工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會感覺我跟他們已經是一個團隊,已經站到一起了。”何海坡說,上周六排隊做核酸時,他專門問掃碼的義工防護服會不會很悶,“她說有一點,但沒關系,撐著傘的。我覺得一個女孩子都覺得小菜一碟的事情,我們更沒有問題。”

  參加培訓后,何海坡加入了街道的志願者群,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所在的新橋志聯會官方群已經是第15個群了,群中已經有400多人,去志願者站提交材料時也注意到注冊志願者人數超過2萬人,“這個數字還是很龐大的,真的讓我很驚訝”。作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何海坡工作日需要上班,但他已經計劃好報名參加本周六志願服務,正式開啟自己的義工之旅。(記者 韓文嘉 羅立蘭 林捷興 寧若鴻)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