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閻曉宏:如果我是青年新聞工作者

2022年06月10日10:2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果我是青年新聞工作者

  疫情防控下的北京,無論居家辦公,還是堅守崗位,偌大的城市,井然有序。於我而言,更多了從容、淡定與讀書的時光。一日,快遞小哥上門送來了一本書——《人民日報這樣講故事》(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編:王一彪,副主編:費偉偉。偉偉見過文章,人卻不熟悉,一彪人很熟悉,過去卻鮮見他的文章。書的序言是老友米博華寫的,既見評論高度與思想深度,讀來亦很朴實親切。

  讀完這本書,方知王一彪並非一般意義上的主編,書中收錄的每篇通訊報道,他不僅是策劃者,也是主要執筆人之一。讀了這本書,特別是讀到他寫的“后記”,方知一貫低調、謙虛、君子風范的王一彪,策劃主編這本書的初心與使命。

  首先是新聞工作者應該寫什麼?講什麼故事?這本書甄選了《人民日報》近幾年來發表的12篇(組)通訊,可見其珍貴。更為難得的是,每篇(組)通訊都附有一篇思考策劃及採訪調研寫作的“創作手記”。從本書中收錄的通訊報道能夠看出,篇篇視野宏闊,格局不凡,國之大者,竭誠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緊扣扶貧攻堅、改革開放、新時代鐵人精神等重大主題。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時代主題,是本書的鮮明特色。比如,本書收錄關於脫貧攻堅的通訊報道達6篇,佔了全書一半的篇幅,這6篇採訪寫作時間從2015年起始,到2020年收尾。本書中的每一篇,都體現了《人民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講故事的大格局與洞察力。

  確定了寫什麼,緊跟著的問題,就是怎麼寫故事?如何講好故事?讀完這本頗具分量的通訊報道集,感受到,新聞工作者首先要策劃確定好選題,但是,要把一個好選題寫好,不僅要有思想,還要有溫度、有品質,這是很不容易的。書中的12篇(組)通訊,再加上12篇創作手記,以翔實真摯的敘述,介紹了他們怎樣把宏大的主題與微觀的述事和生動的故事融合起來,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圍繞脫貧攻堅這個宏大主題,講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考察的第一個貧困村駱駝灣村的脫貧故事,講了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脫貧故事,講了福建寧德赤溪村的脫貧故事,講了貴州畢節海雀村的脫貧故事……圍繞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講了內蒙古70年一以貫之推進模范自治區建設,講了大慶油田持續60年發揚鐵人精神,講了成昆鐵路50年讓彝族同胞走出莽莽大山,講了唐山大地震后40年鳳凰涅槃,講了海南30年建省辦特區的巨大變化,講了新時代上海發展對標全球最高水准,篇篇見人、見事、見精神,而且鮮活、細膩、深刻。

  回到題目:如果我是青年新聞工作者。我國新聞工作者是一支龐大的隊伍,肩負著黨和國家新聞輿論宣傳的重要使命。從中國記協2021年發布的《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中可以看到,到2020年,我國新聞工作者人數已經逾百萬,報社1810家,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3208家。且分布廣泛,服務於中央媒體、行業媒體和各級各類地方媒體,還包括新媒體,客觀地說,不同的媒體,其覆蓋的范圍和讀者群體是有區別的。但無論《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還是行業媒體、地方媒體,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把黨中央聲音融入到火熱的生活實踐中,講好自己的故事,上百萬的新聞工作者,寫什麼?怎麼寫?這是具有個性,又有共同性的大問題。

  讀了這本書,深感我國新聞工作者所肩負的職責使命以及他們的艱辛付出。從《人民日報》怎樣講故事的故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應能得到更多的啟示。(閻曉宏)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