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加速挺進“深藍”

風從海上來,潮涌大鵬灣。
5月13日,伴隨著688個人工珊瑚礁、10萬株珊瑚“入住”大鵬灣,全國首個珊瑚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亮相”﹔對標建設海洋強國、“藍色糧倉”,大鵬新區沙魚涌現代漁港經濟區建設正式起航﹔深圳海洋大學方案初步設計於近日公布中標結果,這所國際化、高水平的山海高校備受期待。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也在近日發布,深圳提出要促進海洋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開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歷史新篇章。
“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願景下,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鵬新區坐擁約佔深圳市四分之一的海域面積、二分之一的海岸線,被賦予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的定位和使命,正在培育海洋新科技、拓展海洋新產業、搶佔海洋新賽道等方面大步前行。
大鵬“趕潮”,開啟率先挺進“深藍”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備受矚目的深圳海洋大學不僅僅是一所大學。
2023年2月,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一體規劃建設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
這意味著大鵬壩光海岸線上,除了建起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之外,還將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發展高端智庫,成為大鵬新區海洋科技的核心引擎。
同時,這裡還有作為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的深圳國際生物谷海洋生物產業園、廣東省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海洋經濟動物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
《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深圳將構建“1+X+N”的多層次、梯度化海洋高校教育體系,其中“1”是重點建設海洋大學。
圍繞這所大學,大鵬新區將加速建設以高校、科研平台為代表的“藍色重器”﹔這一片區將為強化深圳海洋科技力量,做足海洋學科“大文章”貢獻澎湃的大鵬力量。
“我們對深圳海洋大學期盼已久!隨著大學的落戶,將會有更多配套發展起來,更多人才願意來到大鵬,推動海洋產業的集群發展。”來自壩光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
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基因保存及鑒定中心落戶,將為深圳乃至全國海洋生物資源庫建立,海洋生物制品與海洋藥物開發提供技術支撐﹔一季度,諾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巴裡·馬歇爾也來到大鵬,謀劃在此推進幽門螺杆菌基因檢測試劑盒的科研成果轉化。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指出,應從海洋科技維度出發,准確把握創新驅動、產學研創新鏈條融通、核心技術研發、服務平台建設等創新核心要素之間的關系。
隨著關鍵技術不斷突破、高校建設不斷完善、科研平台不斷搭建,越來越多的科技資源正向大鵬匯聚,科技“藍”正助推海洋藍發揮更大動能。

近日,三位挑戰者經歷烈日、高溫、大霧等重重挑戰,用3小時成功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電動水翼沖浪板橫渡中國第三大海峽——瓊州海峽。
這三位挑戰者使用的電動水翼沖浪板來自新區的年輕企業——全球領先的電動水翼沖浪板企業深圳葦渡智能科技。
“在新區的支持下,我們擁有壩光的臨海建筑作為研究院地址,可以在遼闊的海域進行產品測驗。同時,海洋大學就在隔壁。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和海洋大學的部分項目展開互動,未來將幫助我們更好鏈接高校資源。”深圳葦渡智能科技負責人介紹,他們看見越來越多的高端資源匯聚大鵬,對更多上下游企業進駐大鵬充滿期待。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 非常振奮人心,我們希望借政策東風,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研究及產業發展,不斷推動成果轉化,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大鵬走向世界的海洋生物“獨角獸”華大海洋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在大鵬灣畔,“大鵬LNG(液化天然氣)走廊”雛形初現。截至2022年底,國家管網集團深圳天然氣有限公司(業界簡稱深圳LNG)天然氣加工量已累計外輸達千萬噸規模。
2月10日,LNG加注船首次靠泊裝船儀式在新區舉行,標志著深圳真正具備了本港保稅LNG補給能力,自此,LNG加注船不必再千裡迢迢地跨省進行補液,大幅降低了加注公司的船運成本。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指出引導產業下海發展,加速培育和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探索海洋產業綠色化轉型。
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鵬新區的高質量發展要素將日益齊整、配套功能將愈加完備,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指日可待,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醫藥等“藍色產業”的“浪花朵朵”,將日益呈匯聚成海之勢。

蔚藍天空下,俯瞰位於大鵬半島核心位置的環龍岐灣,全球最大樂高樂園——深圳樂高樂園度假區正拔地而起,其中的水上樂園引人注目﹔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牽頭的首個五星示范項目——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已落戶。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指出引入國際高端海洋文化、體育賽事,彰顯海洋文化,營造繽紛多彩的海洋生活,推動海洋文明意識提升和海洋文化產業化發展。
近日,國內海洋旅游消費意願調查顯示,有超過九成受訪者在未來3個月有進行海洋旅游的意願。大鵬坐擁東西涌、金沙灣、楊梅坑等豐富的海洋景區,較場尾、南澳等地的親海民宿群.....濱海旅游產業正是弘揚海洋文化的最佳“舞台”。
除此之外,大鵬的海洋產業還有更高階的“秀”場。
今年6月,深圳唯一的海上龍舟賽時隔3年重磅回歸,全新升級為202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海上龍舟賽(深圳南澳),賽事規模和參賽隊伍數量將破歷史紀錄。在此之前,暌別三年的“中國杯帆船賽”於今年3月回歸,全球百余支帆船隊激情拼搏,在碧海藍天下盡情享受濱海運動的獨特魅力。今年還將有近百項體育賽事在大鵬新區舉行。
“高GDP的國家地區,往往具有更發達的水上運動。隨著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人參與到水上運動中。”業內專家表示。
大鵬新區堅持“旅游+海洋”“旅游+體育”創新融合發展路徑,加快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以獨具特色的海洋產業,賦能新區挺進“深藍”,傳播具有大鵬風格、大鵬氣派的海洋文化。(鄭伊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