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新區:加快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16810”工程

中國杯帆船賽在大鵬海域揚帆開賽。
正在興建的深圳海洋大學效果圖。
落戶大鵬新區的樂高樂園效果圖。
2023粵港澳大灣區海上龍舟賽熱火朝天。
背依青山綠野,環抱碧海清波。
夕陽余暉映照下的大鵬新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熱土上,繁忙有序的施工現場,縱橫交錯的軌道交通建設,高聳入雲的塔吊輪轉……每一幅場景都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奮戰景象,綻放著高質量發展的絢麗光芒。城區脈動與海洋深情在這裡交相輝映,演繹出現代化與自然和諧共舞的壯美畫卷。
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四年以來,大鵬新區自覺擔起為深圳“先行示范”建設破題探路的重大使命,按照“一、二、三、四”發展思路,加快推動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建設,堅持生態立區、經濟強區、福民興區,聚焦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外部全面開放聯通的新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社會治理格局系統發力,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標杆。
前不久,在深圳交出的2023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上,大鵬新區GDP實現191.60億元,同比增長6.2%。而作為深圳的“旅游大區”,大鵬新區上半年旅游人數呈井噴態勢。轄區累計接待游客770.49萬人次,同比增長27.07%,實現旅游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23.94%,均高於2019年同期水平。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也充分彰顯出大鵬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信心。
8月8日,大鵬新區召開黨工委會議,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新區發展的深遠謀劃,明確提出聚焦“規劃、政策、項目、推廣”四個維度,加快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16810”工程,重點圍繞“4+1”文旅產品體系開展“敲門招商”,持續引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旅IP項目,不斷提升新區旅游綜合競爭力,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改革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今年6月舉辦的2023年世界環境日活動上,大鵬新區發布了8處“生態大鵬”最美打卡點。西涌沙灘、較場尾沙灘、楊梅坑、官湖角、深圳天文台、七娘山、壩光銀葉樹濕地公園等獲得了最高的公眾票選。不僅如此,還有大批的志願者、市民參與到大鵬新區舉辦的“保護修復紅樹林”活動中,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深圳力量”。
作為深圳的“生態特區”,大鵬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走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區域典范,奮力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聚焦高質量綠色發展,全面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海草沙”系統治理,強化“三線一單”“多規合一”運用,完善海灣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化GEP應用,全域實施EOD模式,創新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和海洋碳匯核算體系,建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國內率先印發首個《大鵬新區降碳減污協同指數》,建立了具有大鵬特色的生態社區標准。
大鵬新區作為深圳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試驗區,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機制創新方面也積極充當沖鋒舟,將GEP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更是新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的突出體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提出“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在推動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大鵬新區作為深圳首個將GEP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的區,先行先試,為深圳建立GEP與GDP雙考核制度提供了具有實質意義的參考范例。
首開海漂垃圾及微生物監測評估、探索海岸帶生態環境要素管理、系統謀劃海岸帶環境治理措施……大鵬新區從體制機制創新到大膽探索實踐,從深圳領先到全國推廣,不斷推進綠色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了新區生態環境質量。2023年第二季度,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2,排名全市第一,PM2.5平均濃度降至13微克/立方米,全市最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三階段標准﹔河流水質類別均達到Ⅳ類以上,90%達到Ⅲ類以上,飲用水源水庫水質保持100%達標﹔森林覆蓋率超過77%,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連續多年保持全省區縣級單位第一。先后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案例。
高端文旅項目加速崛起
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
天清氣朗的夜晚,西涌的浩渺星空如一副無垠的藝術畫布,將大地和天空串聯一線,為觀星愛好者提供了神秘而寧靜的宇宙奇境。今年4月,我國首個國際暗夜社區在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西涌社區挂牌,成為人們賞星辰大海,望月滿盈虧,夜觀螢火虫飛舞的旅游“新打卡地”。其所帶來的“暗夜經濟、天文經濟、觀星經濟”效應,推動大鵬新區文旅產業提檔升級,為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樹立新標杆。
日前,大鵬新區提出加快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16810”工程,即錨定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1個目標,開發龍岐國際生態度假灣、金沙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壩光科技旅游度假區、東西涌濱海生態旅游區、半天雲山海運動度假區、土洋紅色旅游區6大重點片區,打造樂高樂園、法國開雲The Mall奢侈品奧特萊斯項目、海洋博物館、大鵬所城綜合整治提升項目、中信金沙灣國際樂園、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沙魚涌漁旅綜合體、西涌國際暗夜社區8大基石項目,加快建設深惠城際大鵬支線、軌道32號線一期在內的軌道、高速、口岸等10大基礎設施。同時,重點圍繞主題娛樂、會議度假、文化休閑、山海探索等4大陸上開發主題和1個海上活動系列,針對文旅產品體系開展“敲門招商”,持續引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旅IP項目,不斷提升新區旅游綜合競爭力。
環龍岐灣片區是大鵬新區全力打造的大鵬半島“核心旅游區”。而備受矚目的全球最大樂高樂園落戶於此,為深圳國際化高端旅游市場的發展前景釋放了積極信號。作為深圳首個文旅產業國際性項目和世界一流品牌旅游項目,深圳樂高樂園度假區設有1個主題樂園、1個水上樂園和3家主題酒店,總投資超70億元。
與環龍岐灣片區“遙相呼應”的金沙灣片區,以金沙灣國際樂園為核心的濱海旅游度假區正逐漸成熟,將打造集五星級度假酒店群、冰雪世界、水上樂園等多功能業態為一體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深圳規模最大的濱海旅游度假區。7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金沙灣海域詳細規劃(公示稿)》,明確該片區定位為集生態保育、休閑游憩、海上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濱海生態活力區,擬構建“一帶一廊三單元一組團”的海陸布局,打造海陸聯動的綜合性國際旅游濱海度假勝地。未來將在該片區規劃建設3條山海視線通廊、5條陸海視線通廊,配備獨立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濱海慢行系統。
2023年年初,世界奢侈品巨頭法國開雲集團The MAll Luxury Outlets總經理喬治·莫塔一行來到新區洽談亞洲首個重奢奧特萊斯項目﹔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陳向宏、香港信德集團投資總監袁偉強、華潤集團相關負責人等多位行業大咖、重要客商先后到訪大鵬,圍繞高端文旅、商業項目進行考察洽談。不僅如此,華人戲劇家、加州伯克利大學戲劇博士賴聲川團隊將工作室選址大鵬,並開辦了“上劇堂×大鵬戲劇創意夏令營”,對大鵬新區推動高層次文化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培育,重點打造一批影響力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及文藝精品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高端文旅產業集聚的同時,重要軌道交通配套也“快馬加鞭”趕工。深惠城際大鵬支線土建六工區,大鵬站交通疏解順利完成,過往車輛有序通行,大鵬站主體施工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軌道交通8號線三期溪涌車輛段項目在今年1月舉行交地儀式,目前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約35%﹔軌道32號線一期建設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未來將與8號線、深惠城際大鵬支線貫通﹔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三期(坑梓至大鵬段)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並上報省交通運輸廳,施工圖設計同步開展,將在年內開工建設﹔服務於樂高樂園的坪西路(水頭-新大段)市政工程目前總體形象進度完成約36%。為打通“內外循環”完善整體路網結構,緩解片區旅游高峰交通壓力,葵涌環城西路坪山至葵涌右幅路段已通車,全線將在明年春節前完工通車﹔鵬壩通道主線段已取得用地預審及選址意見書,將於年底開工,建成后將連通壩光片區和鵬城片區,拓展大鵬半島區域對外交通能力﹔南澳-東西涌干道工程已取得項目建議書批復,正在開展方案設計編制,建成后將極大緩解東西涌片區旅游高峰交通壓力。
全面提升經略海洋能力
激活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擁有125公裡海岸線、1380平方公裡海域規劃面積的大鵬新區,是深圳市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在向海發展上,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是勇擔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頭兵”。
2022年,大鵬新區全面清拆海上漁排,不到5個月就解決了30年的歷史遺留難題,為海洋發展騰挪出163萬平方米的空間。“水清灘淨”不僅吸引魚鷗翔集還帶來水上休閑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今年1月,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落戶大鵬﹔3月,暌違3年的中國杯帆船賽在大鵬大亞灣水域正式開賽﹔端午假期,2023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南澳)首屆海上龍舟賽在月亮灣激情開鑼。此外,美周杯業余帆船賽等近百場賽事也將在新區陸續開展。一系列水上活動促進海上運動、品牌賽事、海洋旅游、休閑娛樂形成有機整體,打造海洋體育產業成為“藍色”經濟的一張嶄新名片。
作為深圳市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2020年起,大鵬新區建立了海陸統籌、以海定陸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從厘清職能分工、完善管理銜接、加強監測監控、開展聯合執法、強化應急調度、實現信息共享和評價考核等七個方面優化了工作機制,構建起區政府統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海事、海警、海洋執法等5部門為核心,水務、城管、應急、交通等11部門共同參與的“5+11”大鵬新區海陸統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全面深化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形成跨部門聯動合力,著力提升海水水質和海域環境質量。
陸海統籌為學研產深度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南方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紛至沓來,搶佔先機。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館等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發展高端智庫的一體化建設,正成為大鵬海洋科技的“重磅”引擎。以華大海洋為首的企業,深耕水育種技術,在大鵬新區建立了海洋生物資源庫,對海洋生物的種質資源、創新藥化合物及微生物菌株進行收集與保護,為我國海洋生物制品與海洋藥物開發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海洋生物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深圳市實施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中,大鵬新區積極布局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集群,高標准推進坪山-大鵬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示范區建設。以“雙谷”為主軸,已建設了深圳國家基因庫、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研究所等一批創新載體項目,擁有沃森、馬歇爾等諾獎團隊2個,院士團隊8個,科研機構5個,省級以上生物工程中心4個。同時,已建成可供生物產業進駐的專業型產業園區8個,建筑面積共計112萬平方米。壩光片區成為新區生物企業主要聚集地,其生物家園可為生物企業提供13.9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壩光產業孵化器、壩光創新創業園建成后可新增產業空間約28.7萬平方米。
搶抓清潔能源發展“風口”
“大鵬LNG走廊”雛形初現
“廣東大鵬LNG接收站累計向下游供氣達1億噸,這是我國進口LNG產業發展的歷史性一刻”。今年6月,廣東大鵬LNG以外輸億噸的氣勢為粵港澳大灣區增添“底氣”。據了解,廣東大鵬LNG自2006年投產以來,始終為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和香港等城市穩定可靠供氣,保障了區域內約7000萬人口的用電用氣,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指出,引導產業下海發展,加速培育和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探索海洋產業綠色化轉型。近日,中生協氫能委南澳工作站揭牌,將有力推動大鵬“零碳社區”建設,也將為相關會員單位在深圳開展“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引入國際知名商業體、促進在深高校和科研單位與歐洲開展創新合作等方面提供服務。
大鵬新區歷來重視綠色、低碳、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集中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核電、氣電、天然氣基地,為全市提供76%的燃氣和54%的電力,為全省提供14%的天然氣和10%的電力,是深圳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不可或缺的能源重鎮。近年來,大鵬新區立足優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溝通協調,主動靠前服務,加強區域合作,加快推動重大能源項目建設,不斷拓展產業鏈,推動新區LNG企業與前海享受同等優惠政策,助力LNG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在優質天然海灣大鵬灣畔,已形成由大鵬LNG、深圳LNG、華安氣庫等構成的LNG產業集群,結合“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的多個LNG項目,“大鵬LNG走廊”雛形初現。
近年來,深圳市先行示范,勇當尖兵,圍繞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謀篇布局,而大鵬新區作為深圳海洋新能源、清潔能源等特色產業發展的重鎮,將大力培育、支持轄區龍頭企業,進一步發揮LNG樞紐港作用,使綠色、環保、低碳的清潔能源成為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記者 程思瑋 通訊員 陸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