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現代的深圳 最濃郁的古風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漢服愛好者們成為一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
穿著傳統服飾的小姐姐逛博物館。
漢服“出圈”、暑期“文博熱”、文創產品成“爆款”……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身穿漢服去看展,“國潮元素”文創受到年輕人追捧,從中折射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文化自信。
漢服成為“心頭好”
從寫意水墨到梅蘭竹菊﹔從旗袍、中山裝到馬面裙,漢服將中華文化內涵融入“日用而不覺”的日常穿搭中,如今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記者觀察到,在傳統文化節日,深圳的漢服愛好者們會在美術館、民俗村、世界之窗等地齊聚一堂,賞月投壺喝茶彈琵琶,不僅成為一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也讓傳統文化真正活化。
90后白領鄭雲從事設計工作,平時喜歡穿漢服,前不久來到深圳美術館參加七夕雅集活動,聽簫音、賞國畫、沉浸式感受古韻。她告訴記者,她喜歡通過漢服展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我們要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要把東方之美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深圳雖然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比如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大萬世居等,都有著歷史厚重感和文化沉澱感。00后年輕人張元喜歡古建筑,平時愛去南頭古城逛逛。他說:“南頭古城的東莞會館、新安縣衙等歷史和文物建筑文脈深厚。不僅如此,南頭古城還不定期舉行公共文化創意活動,豐富多樣,為其歷史底蘊增添更多色彩,也讓我感受到傳統文化不是高冷的,而是‘見人見物見生活’。”
國風文創是以我國傳統文化為靈感,設計而出的新潮流文創產品,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年輕人對國風設計的認知程度也越來越高。就拿掌握“文化密碼”的文創雪糕來說,博物館、旅游景點等是文創雪糕最常“出沒”的地方。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的文創雪糕以市民中心區域的建筑群像為主體,主打深圳元素,獨特的造型、濃濃的文化與社交屬性,深受年輕人喜愛。
搭建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橋梁
傳統文化能在新時代受到年輕人青睞,離不開相關部門的重視與引導,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環境越來越好。記者了解到,近來,深圳也不斷搭建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橋梁。以藝術展覽為例,深圳的傳統藝術展數量多,質量佳,為年輕人了解傳統藝術提供了機會。
比如,在關山月美術館火熱進行中的“長風幾萬裡——關山月與近代以來山水詩意畫專題展”將觀眾帶入了一個詩畫世界。很多作品展簽中還標注了相關詩詞,為觀眾深入理解畫面提供詩意注解,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美學特征直觀地呈現給觀眾。
古琴、二十四節氣、藝術真跡……天空美術館推出的“賡續中華文脈”系列重磅大展,令人大開眼界。匯聚1268歲的唐琴“九霄環佩”以及宋、明、清歷代古琴的“古韻今聲展”、齊聚110余件非遺藝術的“天地玄黃—二十四節氣非遺藝術珍品展”、涵蓋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大家真跡的“仰之彌高—近現代中國藝術名家作品展”,三展齊發,多維度呈現中華文脈的藝術之美,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年輕觀眾。
同時,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傳統文化也不斷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路徑傳播,得以在更多年輕一代心中萌芽、扎根直至生生不息。業內人士王娟認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當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而且以年輕人獨有的方式積極傳播傳統文化,這也是對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記者 尹春芳/文 胡蕾/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