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協委員熱議“推動深圳平台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2月24日,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圖為聯組討論第一組委員們認真參與討論、認真聆聽記錄。 深圳特區報記者 賴犁 畢晗 攝
平台經濟一頭連著生產,一頭拉著消費,是互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新經濟形態。如何讓平台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相互賦能?2月24日,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深圳市眾多工業、商貿和科技界政協委員積極把脈、建言獻策。
人工智能技術讓平台更聰明
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平台經濟在整體經濟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深圳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發展路徑,已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回顧平台經濟的發展歷程,每一次底層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會冒出一批‘殺手級’應用平台。”市政協委員、工商聯界別發言人常遠認為,深圳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后的歷史機遇期,加快培育和吸引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類平台企業。
“深圳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賽道上打造更具競爭力平台經濟。”市政協委員、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延輝建議,一是推動制造業數據要素開放流通,催生新的平台經濟。二是推動大模型技術與特色行業優化適配,推動產業鏈升級,依托深圳產業鏈優勢,支持重點行業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專用大模型研發和應用,並推動示范項目落地。三是堅持長期主義優化創新生態,放寬對科技企業優惠周期,對重點行業要加強支持,在人才政策方面要長期穩定要大力培育本土創業者。
市政協常委、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CEO陳寧認為,深圳具備完善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鏈要素,同時率先提出和實踐全時空場景應用,因此深圳有機會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的“設計者”。陳寧建議,深圳應持續關注中堅力量企業,快速在未來幾年打造多個從百億到千億級的人工智能企業,同時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對推理算力領域的投入,促進技術創新與生態建設。
跨境電商助力建設全球大平台
“深圳是跨境電商第一城,應發揮跨境電商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垂直電商大平台。”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競天公誠(深圳)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周璇的發言在討論會上引發共鳴。
周璇建議,高度關注國際貿易變化,加強法律支持,為深圳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全球合規保障﹔政策著手,金融支持,精准培育垂直跨境電商大平台﹔優化跨境支付環境,完善外匯服務配套﹔提升大灣區數據協作效能,以跨境電商帶動“大灣區產業帶”。
市政協委員、民建界別發言人馮艷紅表示,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建立高效便利安全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是降低數字貿易成本,促進數據要素供給,推動平台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經之路。
馮艷紅說,深圳作為探索數據試驗良田,在政策等方面擁有獨特先天優勢,隻要措施得當,敢於先行先試,必能打造跨境數據流動深圳樣板。
她建議,深圳應進一步發布數據出境清單,明確數據保護范圍,依托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探索數據海關、數據保稅區創新舉措,培育扶持數據經濟合規認証安全審計第三方機構,積極爭取國內個人信息保護認証權威機構CCRC在深圳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
深圳平台經濟加速邁向“再創新”
“深圳平台經濟在創新能力、產業影響力、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市政協委員、工商聯界別發言人常遠表示,科技創新是平台經濟未來制勝的重要利器。
他談到,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深圳形成了一批諸如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外貿物流等優勢產業。因此依托深圳重點及新興產業優勢,有側重地發展垂直類行業平台經濟,通過整合分散的需求,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
他還建議,持續打造完善場景生態,助力工業互聯網平台及工業軟件產品向“先進、協同、可持續”發展﹔加大股權投資支持力度,完善平台經濟資本生態。讓平台企業成長獲得可靠的“耐心資本”和“大膽資本”支持。
“目前,我國平台經濟正從消費互聯網轉向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台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為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全新的模式。”市政協委員、聯得裝備董事長聶泉認為,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將有效提升深圳制造業轉型創新。
他提出,深圳加速培育一批為制造業提供生產性服務的示范平台﹔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有特色的專業型平台﹔引導制造企業的重點設備和核心業務“上平台”﹔鼓勵制造業企業“用平台”做足數字化集成創新﹔加快平台標准和規則制定“管平台”和加快培養一支“既懂制造專業知識,又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在推動平台經濟融合對接方面,市政協委員、聯易融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蔣希勇建議,深圳應充分利用消費品制造優勢,發展垂直電商,並鼓勵消費品制造業創新銷售模式,推動建設電商場景供應鏈服務平台,同時打通消費品運營側和需求側數據。(記者 沈勇 張智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