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學生芭蕾舞團八周年:以舞筑夢,美育花開

5月11日,“花開正當時”——南山區學生芭蕾舞團(以下簡稱“南芭”)八周年專場展演在眾人的期待中精彩上演。這場展演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南芭八年來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見証了一群熱愛芭蕾的孩子們的成長蛻變,展現了南山區美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南方+獲悉,今年,恰逢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成立三十周年,在南芭八周年專場展演之際,蛇口海上世界、南山海岸城、益田假日、南山科技園等商圈戶外大屏共同亮起“花開正當時”,祝福南芭,祝福南外。
八載逐夢路:從破舊教室到美育新名片
南山區學生芭蕾舞團創立於2017年5月,彼時的它,誕生於南外(集團)濱海學校一間破舊的乒乓球教室。在“一沒經費,二沒學生,三沒場地”的艱難處境下,憑借著“讓芭蕾的種子扎根校園”這一堅定信念,踏上了逐夢之旅。
成立之初,南芭就肩負著推廣美育的使命。2017年,南山區教育局發布“1+7”特色教育頂層設計方案,南芭應運而生。通過“普惠+精英”的課程設計,邀請眾多名師走進芭蕾課堂,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往藝術世界的大門。八年間,南芭不斷發展壯大,從最初的寥寥幾個孩子,發展到如今擁有7大基地、170余位學員,覆蓋南山區60余所學校,構建起“大美育”立體化育人格局。
作為“走校藝術團”,其團員來自南山區幾十所大中小學。面對學生們繁重的學習任務,舞團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建團八年來,老師和孩子們犧牲了完整的周末和節假日,在教育的道路上相互托舉,共同成長。這種“走校訓練”模式打破了國籍、區域、學校、班級的限制,有效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問題,實現了藝術普惠,開創了深圳“走校藝術團”實踐革新的先河。
南芭團長張琳琳介紹,南芭發展這八年,是“一粒種子花開成海”的八年,也是“以微光點亮星河”的八年,更是“一群人守護一片星空”的八年。從破舊乒乓球教室到大灣區美育,從資源共享到藝術普惠,南芭証明了: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讓每個生命,都擁有起舞的權利。
展演綻芳華:三大篇章訴說成長故事
八周年專場展演,以“萌芽·逐夢”“繁花·篤志”“盛放·丹心”三大篇章為主題,生動展現了孩子們的芭蕾成長之路,與南芭匠心規劃的12年一貫制藝術教學課程相呼應。
現場,在“萌芽·逐夢”篇章,孩子們從基礎訓練起步,開啟芭蕾夢想﹔“繁花·篤志”篇章中,原創作品經典再現,優秀畢業生重返舞台﹔“盛放·丹心”篇章裡,孩子們演繹獲獎作品《將美好定格》,致敬經典《紅色娘子軍》,用青春和熱愛詮釋對芭蕾的執著。
張琳琳介紹,作為策劃和導演,展演歷經幾個月的編創修改,不論家校、思政、公立辦學公益付出,還是教學體系展示、“立德樹人”展現,成績榮譽匯報,都展現政策方向上的前瞻性。整個活動是大灣區的示范性、五育融合的落實、南外“像樹一樣成長”的辦學理念、深圳特區城市精神的集中體現。
據悉,八年來,南芭在藝術的道路上碩果累累。舞團蟬聯五屆海外桃李杯群舞“十佳特等獎、特金獎”,多次榮獲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優秀創作獎”。2024年,南芭原創作品《將美好定格》在廣東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一舉奪得“一等獎”與“優秀創作獎”。據統計,八年來,舞團累計獲獎達1700余人次。這些成績不僅是對孩子們努力的肯定,更是南芭美育成果的有力証明。
在桃李杯的舞台上,孩子們用《詠梅》展現中國芭蕾的獨特風骨﹔在新加坡IEDF國際精英舞蹈大賽中,原創作品《九畹蘭》征服國際評委。每一次的精彩亮相,每一個騰空躍起的瞬間,都詮釋著“藝術普惠”的深刻內涵,讓更多人看到芭蕾之美,感受到美育的力量。
同時,南芭堅持專業化發展,構建了完善的專業化運行管理體系。在國際交流方面,南芭積極踐行國際化美育理念,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拓寬孩子們的國際視野。在創作上,南芭以創新型美育為指引,不斷打磨原創作品,讓芭蕾藝術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2021年6月,南芭推動南外高中二類(舞蹈)中考自主招生,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藝術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毫無疑問,南山區學生芭蕾舞團八年來的發展,是一部充滿汗水與夢想的奮斗史。它讓芭蕾從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走進校園,成為孩子們觸手可及的成長階梯,真正實現了“以美育人,以舞化人”。
未來,南芭將繼續在美育的道路上前行,引領大灣區高質效美育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在芭蕾的世界裡綻放光彩,讓美育之花絢爛盛開。
撰文:徐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