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9人販運盜採海砂被罰“種”回一片海

2025年08月15日08:57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9人販運盜採海砂被罰“種”回一片海

  9人深夜非法販運盜採海砂牟利,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被罰通過以購買海洋藍碳的方式“種”回一片海,以實現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等量恢復。這是深圳司法領域首宗藍碳交易。

  2023年3月2日深夜11時,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北側,一艘浮吊船將海砂從母船過駁到了另一艘運輸船,在通過“量水尺”的方式確定海砂數量后,兩艘船各自離開。在此過程中,船舶AIS信號憑空消失,電波信號數次變更,這些都是船上人員為逃避監管使用的“花招”。

  次日凌晨,深圳海警根據情報登船檢查,運砂船上的管事出示了前航次貨物的單據,企圖蒙混過關,但很快被海警執法人員識破。前海檢察院提前介入后,陸續指引海警機構將涉及運輸、買賣環節的9名犯罪嫌疑人一一抓獲。

  2024年5月13日,深圳海警以9人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檢察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經過檢驗、鑒定,查獲的船隻裝載了近3000立方米的海砂,價值人民幣28萬多元,拍賣款近31萬元依法上繳國庫,而其販運盜採海砂的行為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9名犯罪嫌疑人均認罪認罰,自願通過購買海洋碳匯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並主動繳納了29萬元的生態損害補償金。前海檢察院與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經過深入研究后達成共識,后者專門出台了《認購紅樹林保護碳匯替代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實施方案》。

  2025年6月4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前海檢察院出具了《自然資源生態系統碳匯証明》,確認認購紅樹林碳匯量為520噸,目前認購的碳匯已經依法完成注銷。

  前不久,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生態環境局以及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適用認購碳匯履責方式的實施意見(試行)》,從制度上對認購碳匯履責這一方式作出規范,以可量化的方式促進生態修復。

深圳晚報 記者 伊宵鴻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