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光明区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

2021年10月15日10:31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光明区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

  签约仪式现场。

  高科创新中心

  大地流金、秋雨送爽。

  10月14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深圳光明区召开“科学引领 光明在前”光明科学城成果转化大会,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打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光明科学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并举行服务机构签约和转化基地授牌仪式。

  光明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自2018年行政区成立以来,光明区聚焦“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坚定不移朝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今年3月,《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发布以来,光明科学城突出“沿途下蛋”的基本导向,全力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着力实现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尤其是在合成生物领域大胆探索、精心实践,促进合成生物学“沿途下蛋”体系初具雏形。

  又一项支持生命科学领域重大创新产业政策发布

  此次大会上,光明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继2020年年底光明区推出关于支持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3+1的产业政策后,又一项支持生命科学领域重大创新产业政策,其中对承接国家、省、市重点科技专项、新建改造GMP厂房、用房租金、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台等四个方面的合成生物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措施共分支持合成生物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链建设、产业链建设、生态链建设以及合成生物界定等5章25条,对落户光明区的合成生物企业、科研机构进行相应扶持。其中“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鼓励在光明区落户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在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承接国家、省市的重点科技专项和课题,并将按照相应的条款对这些参与单位或者牵头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对支持基础研究类基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

  关于创新链的建设,主要是围绕做好合成生物产学研结合进行扶持。所有落户光明区的合成生物企业,将会得到最高50万元的启动资金;企业在光明区成立之后,在政策出台后连续3年的研发费用,光明区都将按照20%给予资助,每年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

  考虑到企业从孵化器毕业入了加速阶段后需要寻找厂房,光明区将给予企业一定的租金扶持。其中,进入合成生物产业园区的企业将获得连续三年45元/㎡/月的租金补贴,而选择其余产业园区的企业同样可以获得25元/㎡/月的租金补贴。值得一提的是,满足估值达20亿元以上,或年产值超过2亿元,又或者年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三个条件中一个条件的企业,将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租金补贴。

  不少合成生物企业都需要进行GMP厂房改造,而高昂的改造费用成为了一个痛点,对此,光明区将为新建或改造GMP厂房的企业按费用50%进行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固定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合成生物企业,在享受区级技术改造支持的基础上,还将给予实际投资额10%的额外改造资助。同时对于取得企业专业资质认证,都将给予一定额度的支持。

  不仅如此,光明区还为企业给予空间支持,对在光明发展的合成生物企业,前三年的财力贡献留存部分都将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其中第一年是100%、第二年是60%。第三年是40%;对被认定为工信部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合成生物企业,也将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对于企业设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或者共享平台的,将按一定比例给予建设投资最高1000万元资助。

  在打造合成生物的生态链闭环方面,光明区致力于形成全区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举办各种合成生物类的赛事、高峰论坛,举办或成立期刊、协会和智库,并将根据活动支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相应的最大额度的扶持。此外还将对合成生物领域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先予以保障,符合光明区人才(团队)认定条件的优先予以认定。

  放眼未来,光明科学城发展动力强劲,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园日新月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光明科学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光明科学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科产创”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光明科学城初步明确了五大战略定位:

  一是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

  三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五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

  目前,光明科学城已经聚集了4大类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包括9个大科学装置、10个机构平台、2个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大学。在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光明区把“聚焦产业、聚焦市场、聚焦转化”作为光明科学城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光明区先后出台支持“3+1”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12项政策举措,近2年累计资助项目2782个、拨付资助资金3.97亿元,及时兑现政府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承诺。

  光明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围绕疫苗和免疫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元器件、锂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建设7大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和9大科技创新产业园,推动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围绕重大设施布局产业园区,光明区打造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形成合成生物“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同时试点打造6万平方米的专业产业园区承接产业孵化项目,已累计吸引60多家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其中蓝晶微生物B轮融资2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合成生物领域初创企业单笔融资新纪录,企业估值超过5亿美元。

  科学引领,光明向前。

  正如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颖在会上指出,光明区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关于科技创新“五力五地”总体要求,加快探索具有光明特色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

  下一步,光明区将着力从创新政策集聚、创新主体布局、创新资源共享、优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创新链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与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粘连、联动”,构建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打造以源头创新为引领、成果转化为特色、“科产创”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记者 周宏博)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