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2024年01月18日08:53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这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对广东和大湾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规划约100处提及深圳,为“双区”建设夯基垒台,谋划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

  该规划提出,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其中“一核”即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广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一体化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珠江口、大亚湾-大鹏湾等海域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加强深圳湾等重要节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构筑全球候鸟和珍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高标准推进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以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为重点,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打造广东生态保护新名片。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以“一核一带一区”为引领,优化全省产业空间布局。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广深港等创新走廊和环珠江口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产业发展组团和产业重大平台建设,优化形成“走廊+组团+平台”的网络化产业协同布局模式。

  打造开放活力的海洋空间。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沿海地市的现代海洋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湾区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更具活力、魅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培育五个千亿级以上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深圳港等发展能级。大力拓展深远海空间,以深海油气、矿产等资源为重点,主动参与国际海洋资源调查,支持深圳等地积极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

  构建诗意栖居的岭南魅力空间体系。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强深圳市莲花山邓小平铜像、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改革开放时期代表性建筑、历史地标,以及深圳大芬村、中英街、华强北等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文化和消费潮流重点区域的保护。

  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力推动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广州、深圳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打造“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运输通道,强化京港澳、沿海、京深等国家级通道,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项目规划控制。加快建成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统筹推进联系香港、澳门的跨境城际铁路通道和口岸建设。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进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强化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轨道衔接,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地区“1小时”生活圈。

  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提升大湾区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双区”建设全局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为依托,强化广州、深圳两市核心区之间的直联直通,以城际地铁、市域快线等中距离大运量轨道交通加强核心区与广深发展轴带上各功能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支持两市协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共同推动大湾区建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建设协同一体的都市圈,支持建设多中心网络化的深圳都市圈,强化深圳作为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强深莞惠跨界协同,强化深圳对汕尾、河源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

  共谋示范引领的创新发展平台。推进广深港等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依托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高快速复合型交通通道,引导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布局,支撑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优势,打造港深莞创新极点。发挥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城市制造业和产业平台集聚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快深圳光明科学城、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首席记者 秦绮蔚)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