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七送七到位”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2020年03月06日14:21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人民網深圳3月6日電(王星、李希文)日前,深圳供電局的一份電量監控報告顯示,承載著“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使命的光明區,在全市各區中復工率第一,復產率第二。

  截至3月3日,光明區12707家工礦企業已復工12346家,復工率97.2%。其中規上企業復工率已達99%。全區310個工地已返崗總人數21049人,“滿員復工”成效初顯。

   “在推動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光明區打出了‘七送七到位’的組合拳。送指引,疫情防控到位﹔送隊伍,上門服務到位﹔送員工,援企穩崗到位﹔送資金,幫扶支持到位﹔送物資,供應保障到位﹔送服務,線上線下到位﹔送便利,社企聯動到位。”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說,下一步,光明區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以時不待我的危機意識,搶抓“雙區建設”的發展機遇,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加強政策指引 送出復工“定心丸”

  3月3日清早,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建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有序進行墊層、底板澆筑作業。“我們是2月23日復工的,現在已有268名工人在作業,復工率達到了134%。”施工負責人介紹。

  近來在光明區內,無論是項目建設現場還是企業園區,都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2020年是深圳建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關鍵之年。疫情之下,肩負重任的光明有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必須克服重重困難,必須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須交出優異的答卷。”光明區委區政府發出號令。

  結合轄區企業實際情況,早謀劃、早動手,科學研判、精准施策,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光明區在出台一些列惠企政策的同時,推出“1+6+9”政策指引體系。

  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勝介紹,“1”即出台企業復工復業總體工作方案﹔“6”即發布工廠企事業單位經營者及員工疫情防控告知書等告知通知6份﹔“9”即發布關於建筑工地、餐飲企業、旅館業、農貿市場、商貿流通企業、“三小場所”復工復業,以及企業員工管理、宿舍管理、快遞行業管理等政策指引9項。

  疫情期間,很多復工復產的中小企業都有資金需求。光明區工信局出台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銀行獲得的新增貸款給予貼息支持,受到企業主們的高度評價。

  “工信部門還協調區內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將區內主要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申請條件、所需資料、還款方式等資料進行梳理匯編,為企業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務,為銀企搭建溝通的橋梁。”光明區一家企業負責人汪先生說。

  3月3日,光明區在深圳全市率先印發《光明區企業復工復產保險補貼申請操作指引》,對已購買“企業復工復產保險”,並在3月10日前全員復工的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的保費補貼。

   “之前不少企業還心存擔憂,萬一有員工感染,隨之而來的后續風險和經濟損失可能難以承受。指引的出台,給我們全力復工復產吃了一顆定心丸。”凱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婷說。

  打通用工通道 化解人力緊缺難題

  早在2月初,光明區就推出勞動力優化配置9條措施,建立了空閑勞動力庫、人力資源余缺調劑體系、用工需求動態對接平台、分類服務保障機制等4項機制。

  在光明區就業用工動態對接平台,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填報用工需求,區用工服務專員在線發布、全程一對一服務。求職者根據自身意向,在線填報就業意願,平台在線匹配。

  光明區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3月1日,已有506家企業發布35117個崗位需求,11318人次填報就業意願,已促成4887人成功就業。

  在對接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光明區推出的“點對點”務工返崗專車更是讓企業贊譽有加。該區通過企業統計員工返崗乘車需求,已向國內7省31市(縣)發出“返崗直通車”101輛。

  “政府為我們10幾家重點企業發車近20輛,已協助3014人名員工‘家門口上車、廠門口下車’。車上還安排醫務人員,全方位呵護員工返崗。”普聯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光明區還推出中小企業穩崗就業補貼、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支持用工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禮包”。

  “機構個人介紹新員工可獎勵500元﹔包車接送員工按距離遠近補貼300—600元﹔用工補貼還可直接通過i深圳在線申請。太給力了。”深圳飛榮達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王娜穎表示。

  協助企業招人攬人,創新思路很關鍵。光明區積極盤活人力資源市場,調動各地商會資源,發揮黨群團體力量,鼓勵企業互助,以進一步協助企業招聘員工,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我們已成功推動盛凌電子與面點王實現互助合作用工,正在推進華為的配套企業中原塑膠,向其上下游企業借用員工,解決了暫時缺工問題。”光明區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一系列援企穩崗系列舉措的助推下,目前光明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員工到崗率已達到71.2%。

  拿出真金白銀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前段時間,光明區成立的廣東省首家人才銀行,也就是光明科學城人才銀行,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人才銀行組建了專業化服務隊伍,提供固定場所,以信用貸款、擔保貸款、抵押貸款等方式,為區內約400名高層次人才及部分人才企業,推出個人最高額度200萬元的“人才貸”,總授信額度6億元。據光明區科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已啟動首批3筆貸款申請,授信額度逾2000萬元。

  這是光明區資金幫扶企業共克時艱的一個縮影。疫情暴發以來,光明區加強銀企對接,鼓勵轄區銀行加大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到期還款困難的予以續貸或展期,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並對新增貸款(含展期)按實際支付利息的20%給予最高20萬元貼息支持。

  同時,光明區協調招商銀行光明支行對戰“疫”相關物資生產企業,提供最高2000萬額度的醫療擔保貸﹔對政府和醫院集中採購醫用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相關防疫物資的企業,提供最高500萬元的醫療採購貸。

  深圳市思科興淨化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期間,存在一定的資金周轉壓力。光明區工信局協調民生銀行為該公司上門辦理貸款手續,安排“綠色通道”,實行專人跟進特事特辦。目前已審批通過5年期限內的460萬元貸款。

  協調區屬國企物業免租2個月、全面推動社區股份公司免租半個月、動員私營業主響應政府號召減免租金……目前區屬國企共計減免租金3756.75萬元,惠及企業、商鋪等各類承租方608家。30余家社區股份公司擬減免企業租金5700余萬元。盤古天地、伯尼等眾創空間運營方,對入駐企業、團隊和創客主動減租1—2個月,涉及租金約118萬元。

  干部下沉一線 精准做好復工服務

  最近,在光明區公明街道石觀工業園區出入口,來自區直機關下沉一線的黨員干部們,擺起中介攤檔,免費給企業當起了招工招聘的“紅中介”。

  “通過深入一線,我們了解到企業在招工方面的困難,就組織了‘紅中介’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工人返深難’等問題。 ”來自光明區人大常委會的下沉干部宋汝亮說。

  有著“深圳經濟蓄水池”之稱的光明,在推動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鉚足干勁、精准施策,展示了營商環境成色和治理能力水平。

  疫情發生以來,光明區在全市率先下沉機關干部包點企業,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臨時抽調的201名區直機關在編干部包干1204家規上企業,6個街道則分別包干轄區規下企業。

  干部隊伍不斷下沉,下沉力量分工逐步精細化,是光明高效復工復產的一大關鍵。

  當前,由多個部門聯合組建的政策惠企服務隊,正活躍在光明的各大產業園區。他們深入企業“一對一”開展政策宣講,“點對點”上門服務,引導轄區符合條件的企業盡享國家省市區優惠政策。

  與此同時,一支支由“專責3人小組”組成的滿員滿產服務隊,則正在為區百強企業的用工難、融資難、供應鏈保障等問題,進行著點對點服務。

  近日,光明區在轄區醫療機構遴選出280名健康指導員,從1.3萬家企業選出的企業健康管理員,組建了“萬人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團隊”,點對點幫助企業落實落細疫情防控措施。

  “我是這家企業的健康指導員,主要是對企業內門崗區域、工作區域、宿舍管理和食堂等方面的管理進行指導,幫助企業防控疫情。”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的醫生朱慧麗說。

  根據企業復工的實際困難,光明區還發動商會、園區物管、社區股份公司等多方力量,搭建物資採購對接渠道,協助企業購買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同時直接籌備口罩等防疫物質,發放給有需求的復工企業。目前,全區已向企業發放口罩約60萬個,向建筑工地發放口罩1萬余個。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