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從“海洋大區”向“海洋強區”蝶變

2021年05月31日08:32  來源:深圳商報
 
原標題:大鵬因海生 蓬勃向海興

  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鵬新區擁有深圳全市約1/4的海域面積、1/2的海岸線。如何實現從海洋資源“大區”到海洋經濟“強區”的蝶變?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海洋產業快速崛起

  5月26日,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新文告訴記者,5月,華大海洋相繼獲得“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狀”以及第十八屆“深圳知名品牌”。

  2012年從壩光灣畔起步的華大海洋已成長為海洋生物領域舉足輕重的“獨角獸”企業。華大海洋成立之初便創建了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著力以“基因科技助力海洋生物經濟發展”。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華大海洋已申請國家專利200余項,授權80余項(其中近30項為歐美PCT專利)。先后完成了全球首個彈涂魚、海馬、巴沙魚等物種的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

  “深圳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平台。”王新文表示,深圳東西兩翼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這是華大海洋始終立足深圳、扎根大鵬的原因,同時在“雙區”驅動與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加持下,深圳為海洋生物類企業在深圳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與機遇。

  產業與科研有機結合,也讓新區走出了不少海洋生物產業的“隱形冠軍”。位於大鵬辦事處布新社區的深圳國際生物谷海洋生物產業園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也是深圳唯一的海洋生物產業園區。通過園區平台,深圳市龍科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深大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合作,對日本料理名貴前菜“海葡萄”進行人工養殖和活性物質提取,在國內率先實現產業化生產,一年時間就實現了海葡萄生產規模世界第一。

  推動旅游高端發展

  濱海旅游業是新區傳統優勢產業。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就賦予新區“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的定位。

  近年來,新區活化旅游資源,著力解決過去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淡旺季明顯等問題。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透露,新區將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圍繞“全域、全季、全業態”推動旅游高端發展。

  佳兆業水世界將在今夏開業。這個總佔地150萬平方米的度假區,是新區生態高端旅游發展的“新樣板”,以國際品質和全球視野構造9大業態近20個度假項目,包含5大主題游樂場館、國際豪華酒店群等。

  同時,新區正加快建設大鵬半島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

  34歲的詹灝鋒正是看准了這個機遇。過去他在香港從事高端旅游定制服務。去年3月,朋友帶他在大鵬乘坐游艇出海,碧海艷陽讓他心情一下子開朗了。隨后,他將大鵬游艇旅游與時尚及高端商務結合,“我們先后承接私人定制、企業年會、新品發布會等大小型項目,很受歡迎。”當年10月,他在大鵬舉辦了一場海上游艇電音嘉年華活動。

  日前發布的《深圳市時尚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到,“支持大鵬新區探索時尚與自然山水融合發展新業態,加快培育影視時尚產業。”了解到這個規劃后,詹灝鋒對大鵬的未來更有信心。他已開始籌備在新區舉辦第二屆海上嘉年華活動。他相信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建成后,大鵬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海上會客廳”,也將成為海洋時尚的新名片。

  向海而興藍圖繪就

  據統計,2019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2600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約10%,該比例低於上海、青島,也低於廣東省。因此,專家認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還是要走科技創新之路。

  “如果不抓住高新技術這一靈魂、不抓住海洋這一主題、不抓住園區這一要素集聚和制度創新載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骨骼就難以確立、血液就難以注入、神經系統就難以活躍。”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振宇認為,深圳應打造由海洋新城、大鏟灣、前海、高新區核心區、鹽田海洋產業集聚區、大鵬海洋科學島(以海洋大學+海洋大學科技園+大鵬海洋生物產業園為主體)、深汕海洋智慧港所構成、貫穿東西的海洋高新技術主脈。

  新區正積極推進海洋大學前期工作。這所大學將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

  此外,深圳第一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機構——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已於2016年5月在新區建成,並建立了國內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同時,深圳大學也有意向將海洋學科放在新區進行建設。

  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圍繞海洋資源優勢啟動新一輪的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確定打造“三城三灣一區”的產業格局,繪就向海而興的宏偉藍圖。(記者 張 妍 通訊員 陳佳榮)

(責編:劉淞菱、陳育柱)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