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福田:煥發新動能,勇當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探路者

2021年06月30日14:0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福田區:煥發新動能,勇當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探路者︱百年風華·深圳奮發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對標一流,先行示范。

  創新解決學位難題,五年內新增學位超4.3萬個,學位供給跑出“福田加速度”﹔發起“城中村品牌學校創建聯盟提質行動”,讓高質量教育惠及每位來深建設者子女,拿下“第六屆全國地方教育制度改革創新獎”﹔推出“名校+”“聯盟+”“院校+”等戰略,建出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成立“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推動AI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探索“未來教育”“5G+教育”……近年來,深圳福田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改革,從創新思路破解學位緊缺難題,到“優質均衡”轉向“全面均優”帶動區域教育品質提升,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教育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

  播撒紅色種子

  創新思政課踐行“為黨育才”

  “‘奇花爛熳半天中,天上雲霞相映紅’,猜猜這是什麼花?”在“木棉花”的主題課上,孩子們聽得如痴如醉。

  “原來思政課也能這樣上!”聽課老師感嘆。以吳玉鳳為主持人的華新小學思政工作坊,將“中草藥”中的“花”與中醫藥文化、民族主義故事相結合,別出心裁玩出了思政課“新花樣”。這門思政課已吸引全區44名教師加盟。

  在福田區,類似的創新思政課堂還有近百門。福田區在全市率先發起“黨建引領中小學思政課‘5個100工程’”,即建設100個思政課工作坊、培養100個思政課旗手教師、研究100個思政課小課題、評選100堂思政優質課、培育100門思政校本課程。

  依托“5個100工程”,福田區的思政課堂“活”了起來:在福田區教科院附小,孩子們與嘉興市少先隊員在“雲上”相約嘉興南湖,互相講述各自城市的紅色故事﹔在福田區荔園教育集團,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打破40分鐘的課堂局限,在多維立體、縱深式“大課堂”中,將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孩子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梅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教育戲劇相融合,學生通過物品道具,進入歷史情境,像游戲一樣參與互動……一堂堂鮮活而有生命力的思政創新課堂,令福田學子沉浸在濃濃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中,厚植愛國愛黨情懷,立志發奮圖強、報效祖國。

  “通過黨建引領的角度進行思政課建設,‘5個100工程’為深圳市探索思政課建設樹立了新標杆,拓展了新思路。”福田區在思政課方面的改革創新,得到了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長李桂娟的肯定。

  事實上,福田區的“紅色課堂”遠不止於此。走進福田任何一所學校,內容豐富的黨史牆如同立體的黨史教科書,構成一道道亮麗的“紅色風景線”,掀起了福田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高潮﹔在“福田區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知識競賽活動”中,近14萬人次參加了網絡答題,范圍覆蓋福田區所有中學生﹔各學校以升旗儀式為依托,開展“國旗下校長講黨史”活動﹔“跟著詩詞學黨史”“跟著油畫學黨史”“VR視界學黨史”……類型豐富、創意迭出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讓學子們傳承紅色記憶,堅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黨建引領,為學生發展注入鮮明底色。多年來,福田少年在這片沃土中茁壯成長,走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榜樣。他們中有研究成果六次登上《Nature》的石墨烯天才曹原﹔有被稱為“中國莎拉波娃”的網球后浪王欣瑜﹔有中國年齡最小的帆船世界冠軍、福強小學學子馮子帆﹔還有連續16年捧回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獎杯的深圳市高級中學學生舞蹈團……深耕育人土壤,福田教育土地上碩果累累、桃李芬芳。

  筑牢堅實堡壘

  將黨性寓於“為人民辦實事”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申請值夜班!”6月上旬,全區緊急征調志願者下沉社區為核酸檢測工作服務。接到征調通知后,福田區教育局立即響應,41名志願者輪班值守核酸檢測現場,提供抗疫志願服務達1339小時。志願者共同構筑成強大的戰斗堡壘,為抗擊疫情爭分奪秒、沖鋒在前。

  在福田教育系統,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一直體現得具體而突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福田教育黨組織迅速響應,投入抗疫攻堅戰。圍繞疫情防控和在線教學,黨員干部帶頭強化校園防疫系統、嚴防死守病毒入侵﹔黨員教師錄制在線名師公開課、為醫務人員子女提供課業輔導……疫情期間,全區272所學校(幼兒園)未發生一例疫情,15萬名師生順利完成線上教學,22萬學生最終平安返校學習,真正全覆蓋、高質量踐行了“停課不停學”,展現了福田教育黨組織的責任和擔當。

  多年來,福田教育系統力求以實際行動服務民生,解決民生“急難愁盼”問題,強力推進學位建設攻堅,打出了系統的制度設計、學校建設、政策規范“組合拳”,充分顯示了戰斗堡壘的作用。

  今年夏天,隨著最后一批物資搬運完畢,福田區教育局和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式搬遷至新址。此次大規模的搬遷,目的是給原址所在的兩所小學騰挪更多教學空間、滿足更多學位需求。

  作為人口密度極大的中心城區,福田以4%的面積提供了10%的學位。為了“把孩子們的事辦好”,福田上天入地、挖潛擴容,在創新與發展中體現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全市率先推行“代建制”,大大縮短學校建設周期﹔會同規自部門實行“8+1”新校園行動計劃,探索高密度城區學校建設﹔打破傳統建筑工藝和以往建設審批的局限,創新推出“雙十工程”,建設10所高科技預制學校和10所永久學校,最大限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學位需求。“十三五”期間,新增學位約4.34萬個,幾乎是前五年增長數量的總和。

  群眾有需求,福田有響應。2021年,福田區學位建設不停步,計劃高質量完成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共11所,共計新增學位6300個。新建的2所學校,分別交由區內優質學校福田區外國語學校與紅嶺實驗小學辦學,在“擴規模”的同時兼顧“提質量”,最大限度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期待。

  在保証增量學校優質的同時,福田還兼顧存量學校的全面提升。為促進教育均衡,讓所有來深建設者的子女都能夠上“家門口的好學校”,福田區成立“城中村品牌學校創建聯盟”,通過“資源整合提力、校園環境提亮、特色課程提優、教學水平提質”等舉措,全方位提升城中村學校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聯盟創建三年之后,這18所被稱為“福田教育底部”的城中村學校煥發出新的活力,躍升為“新品牌學校”。城中村學校提質,讓外來務工子女與城市學生一同享有均衡的教育資源。讓城市建設者在深安居樂業,便是福田教育系統每一個黨員責無旁貸的使命。

  勇當先鋒模范

  以教育改革彰顯福田擔當

  語文主題閱讀、國際象棋、口風琴……在荔園小學眾孚校區,帶有濃濃“荔園印記”的課程正在為這所昔日老校注入全新活力。2019年,荔園小學更名為荔園教育集團,吸納了原福田區眾孚小學為新校區,發展為一校七部(五個小學分部、兩個幼教分部)、近7000學生的“教育航母”。校區分散、學生數量眾多,如何讓優質教育惠及每個人?在黨員校長黎新風的帶領下,學校強化課程建設、制定“學校管理流程手冊”,在保留各校辦學特色的同時,將優質的教學、評價、管理經驗和方法在集團內輻射,全方位促進集團各校區教育質量提升。

  在福田,荔園教育集團的經驗並非獨樹一幟。近年來,福田區正在加快教育集團化發揮名校引領輻射作用,實現從“優質均衡”向“全面均優”轉變。

  截至目前,福田已成立紅嶺教育集團、荔園教育集團、福田區實驗教育集團和荔園外國語教育集團,通過穩步推進集團化辦學,不斷推動區域教育整體提升,打造黨建引領教育優質均衡共同體,讓更多家庭享有福田教育改革紅利,讓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都優質。據悉,2021年福田區將新增不少於兩個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佔比將提高至40%,基本實現“十四五”時期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的目標。

  在集團化探索中,福田也走出了一條辦學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創造了紅嶺教育集團和深圳市明德實驗學校的全國樣本。紅嶺教育集團創辦之初,就與萬科成立紅嶺教育基金會,推進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成為深圳乃至全國機制體制改革激活辦學活力的新樣板﹔明德實驗學校積極探索公辦高中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將騰訊管理團隊納入制度設計智囊團,成為攪動深圳公立學校發展的“一條鯰魚”。

  在“名校+”戰略如火如荼的同時,福田還將目光放到構建育人全鏈條上,積極推進創新改革,讓改革成果惠及不同教育階段、不同教育類型的人群。

  在學前教育層面,福田率先完成學前教育“5080”目標,成功將48所民辦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18761座﹔在特殊教育領域,福田明確“獨立校區辦特殊教育”,以更完善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踐行“幸福特教”的理念﹔在職業領域,福田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開辟職校學生國際化升學、多渠道就業的發展途徑﹔在高等教育層面,福田實現“零”的突破,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等任務,打造“高精尖、無圍牆”都市型大學建設模式,構建都市型高等教育新生態。

  教育改革需要推動教育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更需要有大作為的擔當與勇氣。在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的深水期,福田教育系統黨員干部正在以敢為人先、奮發有為的姿態迎接挑戰,用新的成效釋放福田教育新能量。

  孕育人才高地

  打造高素質黨員先鋒隊伍

   “工委今年計劃吸收50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較強的優秀教師充實福田區教育系統黨員隊伍,發展黨員數量是往年的近3倍。”福田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田洪明表示,將持續深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吸引優秀人才入黨,不斷打造高素質福田教育黨員隊伍。

  去年9月,剛從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的黨員教師王亞瓊,正式入職新沙小學,成為一名科學教師。超高學歷、親和活潑,使得她成為孩子們的關注焦點。課堂上,她非常擅於用奇幻的魔術、巧妙的游戲引起學生興趣,新穎的授課方式不僅贏得家長學生喜愛,也引領帶動了其他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

  博士后加盟小學當科學老師,看似新奇,卻非偶然。近年來,福田在教育發展上的創新突破,吸引了許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壯大教師隊伍。去年,福田秋季招聘雙一流及部屬師范院校畢業生佔比達75%,泰晤士和QS世界排名前100海外高校畢業生佔比達18%,研究生以上學歷佔比達93%。近四年,福田區18位教師通過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總數位居深圳第一。

  要做到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需要下“繡花針”功夫。為此,福田構建“線下+線上”三級培訓體系,成立“教師書院”,健全“雙培養”機制,並與中國教科院共建“內地—香港STEM教師研修中心”,為區域性STEM教育的全面推進,做好師資力量培訓的充分准備。

  好的教師需要好的展現舞台。為讓更多教師展現個人教學實力,福田將教師的展現平台從學校搬到了全國,為其成長創造更大機遇。自2018年起,福田主辦了20場以“課堂革命·福田表達”為主題的全國性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讓課堂變革新生態展示活動輻射全國,既帶動了大批福田教師快速成長,讓全國看到了福田教師力量,也成為全國頂級名師展示的舞台,彼此切磋碰撞火花。

  高素質人才如何與黨建相結合發揮更大動能?福田區教科院的“雙培養”機制給出了答案。在福田區教科院舉行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會上,優秀共產黨員白晶老師和優秀教研員李楠老師在台上共同進行“雙培養”儀式,各自往強化業務能力和先鋒黨員的方向培養。

  “雙培養”機制讓優秀黨員和優秀教研員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兩者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助力教育教學研究,又使黨員隊伍真正成為推動福田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強動力。

  除了“雙培養”機制外,福田區教科院黨委還不斷探索黨建新方法,通過開展“黨員空中公開課”,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和專業引領作用。去年2月正值疫情,福田區教科院黨委便組織實施了首場“黨員空公開課”,採用“1+1+1模式”,即“1名黨員+1名黨員校長+1名黨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接龍進行空中直播。課程不僅面向福田區廣大師生和家長,同時惠及省內外更多群體,課程內容涵蓋學校管理、在線教學、居家學習、親子關系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讓高素質人才加入黨員隊伍、讓優秀黨員成為教育先鋒。福田堅持黨建賦能教育教學,不僅凝聚更多人才鑄就堡壘基底,讓堡壘更實、更穩,也讓更多優秀黨員升格自我要求、激發專業潛能,為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

  吹響未來教育“紅色先鋒號”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要實現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更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福田教育與時俱進,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教育賦能。去年12月,在福田區委教育工委引領下,福田成立“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新沙小學在內的17所學校成為挂牌實驗學校,展開AI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

  早在2016年,福田區就對AI賦能教育做出具體部署。2019年在全市率先發布《深圳市福田區人工智能促進區域教育整體提升行動綱要》,提出以“十二項建設工程”為重點目標,其中就包括區域教育智能化基礎環境建設工程、福田“教育大腦”創建工程和AI大廈建設工程,教育技術裝備迭代升級呼之欲出。

  政策紅利下,一大批福田學校以“互聯網+教育”為引擎,借力人工智能構建了形態各異、百花齊放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更為學校軟實力的提升增加了“硬籌碼”。田洪明表示:“福田致力探索區域教育智能化發展新模式,推動教育從‘知識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走向‘學生個性化學習為中心’。”為了多方面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打造“未來課堂”,福田通過教育智能化基礎環境建設工程、“教育大腦”創建工程、全員人工素養提升推進工程等系列行動為智能教育“把薪助火”。

  除借助AI為教育賦能外,大數據的作用亦不可忽視。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生活學習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已成為引領全國的“福田經驗”。

  福田區的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起步早、數據多、行動實、成效大,利用質量監測“體檢儀”,對教育現狀進行大盤點、大體檢、大推動,形成了影響全國的“福田范本”。2019年,全國首場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現場會在福田舉行,福田經驗獲得國家、省、市專家高度認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董奇認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福田經驗確實具有基礎性、引領性、創新性、系統性、可行性、可復制性等一系列特征。”

  為何福田能成為全國示范?其背后有一支監測結果應用的強有力先鋒隊伍。福田在全區建成16所“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基地校”和19所“問題解決研究所”,並吸納153名一線教師加入“數據玩家”團隊,基於質量監測數據,厘清並解決存在的教育問題,讓福田教育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

  目前,福田正在加快建設“AI賦能教育發展示范區”和“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示范區”,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福田樣本。基於這兩者的優勢,福田巧妙將人工智能與數據監測進行結合,利用監測評價優化“未來課堂”。在科大訊飛借力下,福田建設“可視化數據平台”,解密數據中隱含的關聯和發展趨勢,為建設“AI賦能教育發展示范區”提供更有前瞻性的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據和質量監測的深度融合,令福田校園裡“未來課堂”遍地開花,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黨建為先。站在建黨百年與“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福田將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以“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為目標,打造“深度開放的素質教育發展先行示范區”“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示范區”“AI賦能教育發展示范區”和“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示范區”五大示范區,以深圳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教育為全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建“本真、適才、普惠”的福田范本,為建黨100周年獻禮!(撰文 蔡敏玲、譚妙蓉)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