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推出“反向辦”:將“人找服務”變為“服務找人”

最近,住在深圳市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區的老人羅月姬心情不錯。前幾天,她剛剛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領到了“遲到多時”的第一筆高齡老人津貼。
在深圳,擁有深圳市戶籍且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人,根據不同年齡段,每個月都能申領到一筆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政府津貼。然而,政策雖好,但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卻難以享受。以羅月姬為例,由於出門不便、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她對深圳的高齡老人津貼政策一無所知。這樣的老人群體,在羅湖區並不少見。
今年以來,羅湖區將群眾關注關心的熱點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在廣東省首推“反向辦”數據治理新服務模式,直接把服務送到老百姓手中,有效解決部分服務“過期不候”、群眾申報“碎片化、流程長”、社區服務“定向難、成本高”等問題。
“‘反向辦’就是利用數據賦能基層精細化治理,將‘人找服務’,變為‘服務找人’。”7月15日,羅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閆婷婷在羅湖雙周發布“反向辦”專場上介紹,依托大數據,政府可以精准定位福利、津貼“應享未享”人員,為市民提供“線上+線下”服務到家全閉環。該服務開展以來,轄區已有近50萬人次享受到了來自政府的主動服務。
把數據惠民落到實處
網上申領、網上預約、移動辦事……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對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
“前幾天一位老阿姨還和我抱怨,由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她的高齡老人津貼領取業務有幾次差點誤了認証時間。”提起這個話題,閆婷婷對不久前在基層街道的一次會議,印象非常深刻。
明明有好的惠民政策,可老百姓如果不知道或不會辦理,就會錯過申報時效,達不到政策制訂的最初目的。“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們經過調研、探討、論証,提出主動服務理念,探索開展‘反向辦’數據治理新服務模式。”她說。
目前羅湖已歸集了轄區全員人口數據、網格採集人口信息和“i深圳”申報信息3個主要人口數據,實現36個部門、40億條數據資源的共享。“反向辦”服務首批確定涉及民政、衛健、殘聯等5大領域,共10余個事項。
據介紹,“反向辦”,就是從“人找服務”,變成“服務找人”,通過大數據定位“應享未享”的服務人群,第一時間為其提供可辦服務提醒。
“找到‘應享未享’人員后,我們將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渠道、全周期、全流程辦理。”閆婷婷介紹,比如,通過線上用AI語音機器人撥打群眾電話,問詢辦理情況、難點﹔對於老年人等不便使用智能設備的人群,將調動政務服務力量,提供線下上門幫辦和現場導辦服務。
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龔建華認為,“反向辦”服務是羅湖發揮信息產業優勢,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的一次很好的實踐。“它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也讓數據惠民落到了實處,為未來的服務個性化定制等打下扎實基礎。”
數據顯示,“反向辦”開展以來,羅湖高齡津貼項目辦理率由75%提升到近90%,部分街道通過上門幫辦,高齡老人津貼申領辦理人數同比增加近100%。
讓醫療服務“應享盡享”
“反向辦”服務工作能在短時間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共同推進的結果。
其中,羅湖區衛健局積極探索應用“反向辦”服務模式,並依托該模式,有效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資源利用率。
“過去,在推動健康服務深入校園、社區、小區的工作中,我們發現,群眾對新增的普惠性健康服務內容了解還不夠深、參與積極度還不夠高。”羅湖區衛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舒說。“例如,老年人不知道自己可以免費體檢,中老年女性不知道免費‘兩癌篩查’,等等。”
在羅湖區政數局的調研走訪中,羅湖區衛健局反饋了相關困難,並積極配合“反向辦”的探索應用。最終,通過大數據甄別,向有關人群精准推送指引信息,實踐“服務找人”“健康找人”,將健康宣傳和服務深入到真正有需要的群眾中。
根據羅湖區居民的健康服務需求及特點,該局首次選取了中老年女性和65歲以上老年人這2類重點關愛人群,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近30萬名中老年女性精准推送“兩癌篩查”溫馨提醒,為5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精准推送“免費體檢”指引信息。
同時,“反向辦”還應用於羅湖區衛生健康應急工作。今年以來,羅湖針對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2項工作推出“反向辦”服務,通過大數據精准定位未做檢測和符合接種要求的多類人群,用短信的方式指引群眾按時做好防疫相關工作。
“7月1日開放老年人疫苗接種后,我們第一時間為轄區近10萬名老年人發送疫苗接種短信,及時緩解了居民的焦慮情緒。”孔舒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打造從孕產婦健康檢查、嬰幼兒計劃免疫接種、兒童體檢到老年體檢等全生命周期‘反向辦’健康服務體系,確保群眾能在各年齡階段‘應享盡享’各類健康和醫療服務。”
把政務服務送到家中
黃貝街道是羅湖區管理人口最多、建成區最大的街道,也是“反向辦”服務的探路者、實踐者。街道20多萬實際管理人口中,老齡人口有2.3萬,佔比約11%。傳統的“人找服務”模式下,很難實現政務服務“應享盡享”。
今年以來,黃貝街道借助“反向辦”服務模式,以“精准服務 數據賦能”為方向,探索政務服務新路徑。
“我們組建了一支超過25人、覆蓋黃貝轄區的政務服務隊伍,專門為轄區有困難、出行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幫辦、導辦’服務,足不出戶完成政務業務辦理。”黃貝街道辦事處主任鐘遠鋒介紹。
以老年人津貼申領為例。羅湖區政數局向目標人群推送“反向辦”短信后,黃貝街道對168名符合申領條件的老人進行了成效回訪。其中,有109名老人的津貼申領事項,都是由“政務服務小分隊”逐一上門幫辦、導辦。
領到津貼的羅月姬十分高興。她說:“特別感謝政府、感謝社區的人來幫忙,不用出門都能辦理領到津貼,對我們這些老年人來說太方便了。”
據統計,兩個月內,該街道上門“幫辦、導辦”服務事項53次,為群眾辦理秒批事項187件,服務群眾2000余人。
除了智能化匹配“應享”服務,精准篩查“未享”服務外,最近的防疫工作中,黃貝街道通過比對戶籍人口和網格人口,精准定位核酸“應檢未檢”、疫苗“適齡未接”人群,有效完成了超40萬人的核酸檢測,疫苗接種人數超20萬。
“‘反向辦’服務模式取得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被群眾認可的。”閆婷婷說,“接下來,羅湖區再接再勵,擬作為全市試點,接入深圳市政策兌現服務平台,實現‘反向辦’服務從精准推送、指引通知、事項申辦、服務審批到補貼發放全流程線上完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