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寶安1990館舊貌“煥”新顏

2022年05月19日09:37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寶安1990館舊貌“煥”新顏

1990館揭開面紗,圖為寶安區博物館創新發展研討會在1990館內舉行。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鋼 攝

  5月17日上午,深圳寶安區博物館創新發展專家研討會在寶安區1990館舉行,這是“5·18國際博物館日”寶安區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隨著活動的開啟,寶安1990館在經過幾年精心改造提升后,終於和世人見面了。

  從寶安區新安二路的寶安1990公交站下站后,眼前的三座場館呈“品”字形結構排開,空間疏朗開闊,富有現代感。步入文化館內,玻璃幕牆的設計讓室內光影流動,以前寶安群藝館的台階依舊保留,成為文化館開展活動的階梯藝廊,這讓不少老寶安人記憶中的美好再次涌起。

  古樹發新芽,鄉愁可安放。記者了解到,寶安1990由原來的寶安“老三館”新安影劇院、寶安圖書館、寶安群眾文化藝術館改造而來,在推陳出新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了寶安20世紀90年代文化印記,成為寶安又一特色的文化地標,實現“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老三館”曾承載寶安人記憶

  坐落在新安街道新安二路上的寶安“老三館”,曾經是寶安這個人口大區、工業大區、經濟大區最知名的文化場館,也是當時珠三角地區最負盛名的文化硬設施,承載著無數寶安人的記憶,也記錄著寶安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老三館”中,寶安圖書館歷史最為悠久。該館始建於1983年,其前身是寶安縣圖書館。1989年,寶安縣文化館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打工文學刊物《大鵬灣》,成為打工文學的“黃埔軍校”,一批批流水線上的打工作家從《大鵬灣》起步,並逐漸冒尖於全國文壇。

  1990年8月,新安影劇院建成投用。1997年12月,寶安區群藝館竣工落成。寶安“老三館”一年四季展覽不斷、演出不斷,是寶安文化建設、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為寶安孵化培育了眾多民間文藝團體,各類文化藝術人才在這裡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開心超市”“周末音樂會”“文化茶座”每周上演。

  2016年秋,見証了寶安30多年滄桑巨變的“老三館”,由於建設使用時間較長、設施設備較為陳舊落后,亟待進行提升。由此,“老三館”進入“寶安1990”時間。為了高質量地建設好“寶安1990”,寶安區委區政府通過舉辦國際設計競賽,向全球征集升級改造方案。最終,“古樹發新芽”方案勝出——在原有建筑中嵌入透明體塊,在推陳出新的同時,注重對寶安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轉化發展,最大限度保留了寶安20世紀90年代文化印記,留住城市的記憶與鄉愁,實現“城市修補與提升”。

  寶安1990項目主創建筑師、深圳雅本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師費曉華表示,“寶安1990向世界展現了歷史傳承和城市活力的美美與共的生動圖景,真正成為老城復興新地標。”

  “在規劃設計當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建筑的風貌格局,使老城區的街區機理與當代新元素完美結合。寶安1990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費曉華補充說。

  文化空間進一步擴大

  在改造后的寶安圖書館1990分館少兒閱覽區,記者看到,整齊劃一的書架上放置了許多繪本讀物,配有低矮的桌椅供兒童閱讀休息。分館相關負責人方玲介紹,“不同於總館的定位,這裡以服務老城區居民為主,體現科技感,側重科普教育。”分館面積8253.91平方米,地上七層,每個樓層設置不同的主題分區,如低幼與少兒閱覽區、報刊閱覽區、文學與社科閱覽區和小型展覽區等。

  文化館內將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交流展示廳、培訓教室等公共空間,融教學培訓、交流展示、創作開發、文化服務於一體,成為全區廣大市民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並承擔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公益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公益性的展覽展示等任務,主要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群眾文化前沿陣地和展示窗口的作用。

  由新安影劇院改造而來的音樂廳,是三館中變化最大的館,一樓為小影廳與音樂廳,將承擔劇院演出任務及電影放映,設有602個座位。步入音樂廳內,舞台庄嚴氣派、寬敞明亮,這一音樂廳將填補寶安區沒有專業音樂廳的空白。

  寶安1990改造后的一大亮點,是面積的擴大,通過地下空間的挖掘和擴建,三館新增地下面積29184平方米,文化生活的空間進一步提升,功能也不斷優化。音樂廳負一層,設有7個文化展廳、13個對外開放的文創空間、3個小影廳。據悉,負一層未來將與地鐵12號線新安公園站直接接駁,三館地下連通,乘坐地鐵可達。負二樓和負三樓則為停車場,設有263個停車位。

  費曉華介紹,“我們擴建了地下公用設施和地下公共通廊,將老建筑連通到了建設中的新安公園地鐵站,使現代化的地鐵資源惠及老城區的文化設施,促進歷史建筑的提質增效,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寶安圖書館1990分館的展示牆上,展示了不少市民在公眾號留言的截圖,“寶圖的老館不僅是80后90后的記憶,也是我們這一代00后的記憶。從4歲起我去過老館無數次,那裡承載了我太多兒時的回憶。”“還記得那年辦下的讀書証,它是我落地深圳的第一個標識,也是我對深圳文化的第一印象,期待升級后的再見。”

  看寶安1990,熟悉的風景依舊。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明軍感慨,“重溫1990,暢想文化寶安,希望寶安1990重回大眾視野,回到老百姓中間,讓市民享受到更多優質的文化服務。”(記者 李吉瑩)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