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將形成千億級旅游消費產業集群

8月23日,深圳市鹽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賴思為 攝
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將打造國際跨境旅游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
人民網深圳8月23日電 (王星)8月23日,深圳市鹽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到2025年,該合作區將面向深港釋放產業空間超過500萬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新增年旅游人次超過1000萬,形成千億級旅游消費產業集群。
聚焦“旅游+消費”面向深港釋放產業空間
鹽田區地處深圳東部,和香港新界北水陸相連。以中英街為核心標志的沙頭角區域,是深港海陸直接接壤區,具備連接兩地、輻射內陸腹地與國際市場的天然優勢,並呈現深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一全國特有的區位優勢。
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是深圳市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鹽田區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重大歷史機遇的具體行動,對於促進深港合作、推動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裡的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將聚焦“旅游+消費”主體功能,整體構建“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空間發展架構,打造國際跨境旅游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
其中,“一核”即為沙頭角跨境免稅消費核,“四區”涉及鹽田港國際航運樞紐區、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東部華僑城生態休閑度假區、梅沙黃金海岸旅游區。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合作區將面向深港釋放產業空間超過500萬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新增年旅游人次超過1000萬,形成千億級旅游消費產業集群,實現“深港東部聯動開發建設管理機制順暢運作,跨境旅游消費蓬勃發展,高端要素資源加快集聚,市場活力充分迸發,社會制度規則銜接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香港北部都會區有序銜接”的局面。
鹽田區委常委、副區長曾堅朋認為,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旅游消費合作區,將在深港口岸經濟帶上,形成西有前海現代服務、中有河套科技創新、東有沙頭角旅游消費三大深港合作平台並駕齊驅的新格局。這既有利於促進香港新界北區多元化發展、拓展香港旅游和商貿零售行業市場、增加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機會、增進香港同胞福祉,也有利於帶動深圳東部地區加速崛起。
提出30項工作任務打造深港深度融合樣本
據悉,本次《實施方案》圍繞基礎設施、空間載體、制度規則、文旅產業、商貿消費等重點工作,從“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實施空間載體提質工程、實施制度規則銜接工程、實施文旅品牌塑造工程、實施新型商貿引領工程”這5個方面,提出30項重點工作任務。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鹽田將協調推動深港海上交通建設、完善深港陸路交通建設、探索實現空中航線直通,通過提升口岸和碼頭的深港客運樞紐功能,織密合作區對外公路和軌道交通網絡,推進沙頭角口岸重建,提升深港要素跨境流動的支撐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以中英街整體改造引領“一核”建設,依托鹽田港、鹽田舊墟鎮、東部華僑城、大小梅沙升級改造實現聯動發展,打造高品質、國際化的旅游消費場所。到2025年,力爭通過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實現直接供應用地30公頃、空間儲備用地30公頃,釋放產業空間500萬平方米。
《實施方案》還提出,將在創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建立跨境公共安全聯動機制、構建深港東部“一站式”法律服務體系、強化深港醫療衛生規則對接、支持香港居民就業創業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打造深港深度融合樣本。
此外,鹽田區還將通過迭代升級文旅品牌,探索開發深港“跨境游”等精品項目,培育影視、培訓、會展等現代文化產業,推動合作區全域旅游產品品牌化,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都市濱海旅游目的地。
曾堅朋介紹,鹽田將積極爭取在合作區建立自由貿易新片區,並通過打造跨境電商新業態集聚區、高標准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壯大以黃金珠寶為核心的現代時尚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免稅消費業態等舉措,激發深港跨境商貿消費新活力。
“到2025年,合作區將落地一批富有含金量的自由貿易政策,跨境電商集聚規模居深圳各區前列,免稅消費、展示交易、夜間經濟、體育經濟等消費業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曾堅朋說。
凝聚深港合作共識建設商貿文旅聖地
鹽田區發改局局長汪大鵬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鹽田區按照“謀劃一批、推動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則,從規劃設計、組織保障、項目化推進、政策探索、深港交流等方面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中英街項目已進入實質實施階段,力爭在國慶前開工﹔沙頭角口岸復合開發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啟動﹔作為深圳首個旅游業態的城市更新項目,小梅沙片區整體改造項目正高速推進﹔東部華僑城改造升級和舊墟鎮城市更新單元也正在高標准編制規劃當中。
“沙頭角口岸重建是合作區建設的重點項目。”鹽田區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主任何召新表示,該口岸按照每天4萬人次的通關能力進行建設,並為每天10萬人次的通關能力預留了改造空間。項目完成后,將爭取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無感通關”的創新通關模式,成為服務深港國際旅游的“深圳東部旅游門戶”、深港合作的“國際化特色消費中心”和深港互聯互通的“交通樞紐”。
在中英街管理局局長李春菊看來,合作區“一核四區”的空間格局中,中英街是“一核”中的核心,也是合作區所有建設內容中最閃亮的部分。
她介紹,鹽田區將充分發揮“一街兩制”獨特的歷史、商貿、文旅和生態價值,將中英街打造為弘揚愛國主義的教育示范基地、傳承歷史記憶的深港共生家園、煥發多元活力的商貿文旅聖地。“我們將積極推動將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納入第二批綜合改革事項清單,未來有望對通關時間進行延長、免稅購物額度進行提高。”李春菊說。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深港合作共識不斷凝聚。2021年10月,香港發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其中關於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游圈的構想,與合作區規劃高度契合。
鹽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彭潔表示,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游圈與鹽田在空間上高度重合。“鹽田區生態環境優勢明顯,具備發展深港東部旅游高地的資源稟賦。”彭潔說。
彭潔還透露,目前鹽田正積極探索深港聯合開發“跨境綠道游”“跨境海島游”。同時,爭取在中英街兩側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深進深出、港進港出、團進團出”的“跨境團體游”管理制度,攜手香港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品牌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