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中交集團科學繪本在深圳發布 畫說穿山跨海的中國奇跡

李申
2022年11月28日19:42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穿山跨海的中國奇跡》系列科學繪本在深圳發布。人民網 李申攝

《穿山跨海的中國奇跡》系列科學繪本。人民網 李申攝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繪,生動形象介紹“科技重塑山海”的宏偉場景——11月28日,《穿山跨海的中國奇跡》系列科學繪本在深圳發布。

據介紹,該系列繪本包含《了不起的青藏公路》《開挖!穿山隧道》《地鐵盾構機,出動!》等9冊,自2020年初開始設計創作,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集團”)聯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編制,圖文並茂地展現了該集團的工程壯舉,反映我國先進的科技成果,是彰顯中國力量的科普讀物。

“中交集團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把高水平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擺在首位,在開展工程建設與科技研發的同時,主動履行科普責任。”發布會上,中交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田菊芳說,“我們用科學繪本的形式,向青少年講述公司工程建設的故事。繪本中的項目和裝備僅僅是中交集團近年來發展成效的縮影。作為國家戰略堅定的踐行者,中交集團將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發展,助力制造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美麗中國建設。”

會上,3位工程師生動講述了繪本裡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新時代的超級工程、中國奇跡,詳述書裡的前沿科技和中交集團所取得的成果。

一艘郵輪是這樣建成的

“造船就像搭積木,把船劃分為若干段,每一段再劃分為幾個構件,這樣龐然大物就變成了一塊塊‘小積木’。也就是鋼板切割成零件、小分段、組裝成環形分段,再合攏拼裝成整艘船。”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義程說。

他介紹,郵輪等船舶建造過程大都有以下幾個步驟:生產設計、構件加工、分段組裝、船體合攏、船舶下水、航行試驗、船舶交付。現在使用“殼、舾、涂”一體化技術造船,看似隻有簡單的幾個步驟,但實際上涉及了包括船體建造、涂裝作業、設備安裝、管路安裝等多個專業,過程是極其復雜的,《超級郵輪來了》這本書裡做了詳細介紹。

“現在,我們有非常成熟且智能化的手段,俗稱為‘電腦造船’——根據設計圖,工程師先在電腦上將整艘船造出來,將所有的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都在電腦上安裝好,反復協同對比,輸出生產圖紙。”王義程說。

在船舶建造中,有三個“重大節點“:開工儀式、船舶下水和船舶交付。回憶起以往的經歷,王義程談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有一回,是我們建造的一艘巴西科考船下水,挪威船長和我們幾個參加建造的工程師,在船下水之前玩了一個猜下水深度的游戲。當時隻有我們幾個老工程師知道具體數值,但我們故意寫錯,而一個剛畢業的小伙子猜對了,船長當場獎勵了他一個超級郵輪的船模。小伙子頗受鼓舞,堅定了要做一名優秀工程師的心。如今,他也確實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船舶工程師。”王義程說。

他表示,《超級郵輪來了》用生動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用科學家的眼光看世界,用工程師的思維造未來”的青少年,在工程、在制造等行業,繼續創造中國奇跡,為祖國繁榮昌盛奉獻力量。

跨江大橋創下世界之最

在雲南省麗江市,有一座主跨徑1386米的大橋橫跨金沙江,猶如一道靚麗飛虹架設在高山峽谷和江水之間,分外壯觀——這就是金安金沙江大橋。

“金安金沙江大橋是繪本《跨江大橋到我家》的工程原型。它創下了四項世界之最:世界山區峽谷最大跨徑懸索橋,橋梁纜索吊跨徑世界最大,山區峽谷橋梁寬跨比世界最小,世界首次整橋橋面板U肋採用全熔透焊接技術。”金沙江大橋項目經理兼總工程師張明閃介紹。

其中,“橋梁纜索吊跨徑世界最大”這一“最”,讓他倍感驕傲。他說,纜索吊是一種以鋼絲繩作為大跨度架空支撐結構,是大橋吊梁的一種機械。以往,大橋主梁是通過船舶運送到橋下,垂直起吊。但金沙江大橋峽谷陡深,梁體無法運輸到位。

“為了解決吊梁難題,我們採用中交二公局自行研發的千米級大噸位纜索吊,把大橋主梁從大橋兩岸起吊,然后通過纜索吊運輸到指定位置再安裝。為此,我們研發了220噸級纜索吊機系統,纜索吊跨徑達1386米,為目前世界橋梁領域最大跨徑纜索吊,實現了懸索橋吊裝設備的突破。”他說。

但纜索吊施工的難點不僅僅是起吊,還在於纜索的控制。為了確保起吊順利,中交二公局還研發纜索吊智能監控系統,監測吊梁過程中各部件的位移和變形和受力情況,隨時調整,並搭載安全故障預警機制。

“金沙江大橋並不是第一個使用千米級纜索吊的大橋。從世界第二高橋清水河大橋、亞洲最大鋼箱梁懸索橋龍江特大橋,再到金沙江大橋,雖然是同一項技術,但我們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張明閃說,“從機械的研發到控制系統的研發,纜索吊技術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纜索吊的成功應用,帶來了效率大提升。金沙江大橋從2019年10月18日首片鋼桁梁順利吊裝,到2020年1月15日合龍,主跨徑1386米吊裝用了不到3個月。而同類型的其他大橋沒有採用纜索吊技術工藝的,梁體吊裝都在10個月以上。

“正是一代代中國橋梁建設者的鑽研精神,才實現中國橋梁的跨越式發展。作為一名橋梁建設者,我深感自豪。作為一名中國橋梁建設者,我更加自豪!”張明閃說。

開挖隧道貫穿天山主脈

“全長22.13公裡的隧道,你能想像嗎?繪本《開挖!穿山隧道》的工程原型,就是目前世界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出口端項目總工程師毛錦波說。

據悉,該隧道貫穿天山主脈,連接南疆北疆,隧道地處高寒高海拔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

“技術創新是我們戰勝天山的‘法寶’。我就講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三洞+四豎井’方案。我們首次提出‘三洞’方案,是在兩個主洞中間增加一個和主洞平行的中導洞。”

中導洞的作用,是增加工作面,加快施工速度。中導洞快速掘進后,從中導洞向左右兩邊開挖車行橫洞,到達左右主洞位置,多開主洞工作面,實現“長隧超短打”。最高峰時,6個工作面同時作業,整體工期可縮短20個月。

此外,天山地質復雜,中導洞還可以作為主洞的超前地質導洞和排水導洞﹔隧道通車運營后,中導洞還可作為逃生救援通道。

“四豎井”則是從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上垂直下挖,相當於在隧道上方開了4個巨型“煙囪”,不僅可以送風,還可以加速隧道內污濁空氣的排放。“工程師每天都要乘坐吊桶,垂直下降500多米,才能到達工作地點。”毛錦波說。

值得一提的是,隧道施工中創新應用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告別了傳統隧道施工的“人海戰術”,實現施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例如,中導洞施工採用了TBM掘進機,由中交集團自主研發,全長282米、重約2900噸,掘進速度是傳統鑽爆法的3—10倍,大幅提高了施工進度、安全水平。

“繪本編寫中,我最大的困擾是如何將復雜枯燥的技術講得淺顯生動。我11歲的女兒是一個繪畫迷,我就先給她看。她非常喜歡,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幫助我,更增強了我的信心,就這樣,我完成了編寫任務。”毛錦波說。

(責編:李申、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