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2023年02月03日08:35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福田紅樹林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在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黑臉琵鷺悠然自得。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濕地公約》新增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這使得我國的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總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相關人士2月2日接受記者專訪,解讀深圳憑何晉級“國際重要濕地”朋友圈,及未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之路。

  數以萬計候鳥用翅膀為深圳入圈“投票”

  據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准》,符合9項標准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指標的,可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福田紅樹林濕地在此次新增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中面積較小,但符合5項指標之多,是全球唯一地處都市城央的原生態國際重要濕地,尤其是水鳥數量、種類之多,堪稱“候鳥用翅膀為深圳投票”。

  福田紅樹林濕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是粵港澳大灣區極具代表性的紅樹林濕地,也是國內7個以紅樹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濕地面積367.64公頃,包含潮間泥灘、潮間森林濕地和水產池塘,主要保護對象是紅樹林和水鳥。該濕地內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物種黑臉琵鷺、黑嘴鷗、 白頸鴉、紅頭潛鴨、黃胸鹀等14種。該濕地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重要節點,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數以萬計的候鳥南來北徙,將深圳灣作為越冬地和“中轉站”。近6年遷徙途中停歇和越冬的水禽總數在52至73種之間,並呈增加趨勢,達到國際重要濕地“定期棲息有2萬隻以上的水禽”的指標。其中黑臉琵鷺、紅腳鷸、反嘴鷸、彎嘴濱鷸、鳳頭潛鴨、普通鸕鹚6種水鳥的數量,達到“定期棲息有一個水禽物種或亞種某一種群1%的個體”指標。

  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生態和諧統一

  繼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后,“國際重要濕地”也花落深圳,讓這座在高質量發展中奔跑的城市,同時被委以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的重任。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城市設計總監單樑認為,深圳的高質量發展,與追求高質量生態、高品質人居環境和諧統一。“山海連城 綠美深圳”的生態建設目標,就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濕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同家園。紅樹林濕地是承載城市生態多樣性的重要生境,容納了上百種野生動植物棲息,也是山海連城“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生態骨架的重要有機組成。伴隨著紅樹林濕地博物館今年開工建設,這將成為深圳人親自然游憩生活、科普學習與展覽的重要場所。通過連生態、連生活、連生趣,深圳將濕地、森林、海洋、河流等生境連為一體,構建連山、通海、串園、入城的自然生態與游憩系統,全面夯實山海連城藍綠基底,實現人與自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國內知名濕地生態修復專家、正和生態海洋生態事務負責人孔令華認為,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是深圳濕地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應以高標准籌建“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國際濕地城市”為契機,繼續大力推動濕地與紅樹林保護修復、防災減災、環境教育、管護運營、產業植入等方面的國際合作,以生態福祉賦能深圳高質量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尋求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深港更密切合作推動濕地保護全球行動

  福田紅樹林濕地與中國香港米埔內后海灣濕地一水之隔,擁有共同的生態系統,雙雙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后,將迎來更密切合作。

  紅樹林基金會發起人、榮譽理事長孫莉莉認為,這對深圳灣(后海灣)濕地整體保護工作而言,將是新開端、新起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國際示范意義。深港有望在更高的標准下就合作機制、技術、人才等多方面開展濕地保護工作。紅樹林基金會也將繼續發揮專業環保公益機構的作用,積極推動社會化參與重要濕地的保護修復,助力深港在濕地保護全球行動中更好發揮國際示范作用。

  福田紅樹林濕地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讓一線工作者倍感振奮。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楊瓊博士介紹,將以科技引領推進智慧保護區建設,包括建立科研監測數據庫,提升保護區的整體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強紅樹林科研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造具有較高學術價值、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知名實驗室,推進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的監測評估等,全面提升福田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承載力。(首席記者 秦綺蔚)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