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7歲娃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

2023年02月08日10:18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7歲娃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

  深圳市龍崗區梧桐學校二年級學生趙若桐登上《2023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

  爸爸趙鵬抱著女兒趙若桐,在央視錄播大廳合影留念。

  趙若桐和爸爸一起讀詩、背詩,一起感受詩詞中的中華文化。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3歲開始接觸唐詩,6歲能背誦《唐詩三百首》,今年7歲便登上《2023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近日,《2023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熱播,來自深圳市龍崗區梧桐學校二年級學生趙若桐,經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辦公室推薦到廣東省海選,歷經重重選拔,最終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趙若桐的爸爸趙鵬是女兒唐詩的啟蒙老師,此次與她一同入選,登上舞台答題。趙鵬是一名船員,在海上飄蕩的日子,父女倆經常打視頻電話,在電話裡,一起讀詩、背詩,領略唐詩的無窮魅力。走進他們倆的生活,就會發現,這不只是一個牛娃的故事,更有著父女倆以詩傳情、寄托思念的傳奇。

  與詩為伴 父女倆心意相連

  遼闊海洋,一輪明月從海邊緩緩升起,天地之間,滿是月華清暉。船上,趙鵬舉著手機跟女兒打著視頻電話,父女倆一起讀詩、背詩,有說有笑。這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般的場景,在趙鵬當船員的兩年多時間裡經常出現。

  由於工作關系,趙鵬與家人聚少離多,也錯過了孩子很多成長的時光。趙鵬坦言,對於這一點確有遺憾,但他希望“通過詩詞彌補遺憾”。在趙鵬離開家的時候,他給女兒留下一本《唐詩三百首》,自己也帶了一本。在海上的日子,他會利用業余時間教孩子讀詩、背詩。他覺得,有唐詩作伴的日子,父女倆雖身處異地,但卻心意相連。

  女兒還在上幼兒園時,趙鵬還沒有在海上工作,那時他就開始教女兒唐詩。

  趙鵬教女兒的唐詩都是以“好玩、有趣”為原則。他會先用故事的方式將唐詩講出來,喜歡挑選講動物的唐詩。如他教給女兒的第一首詩《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詠蟹》——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趙若桐特別喜歡《春怨》,因為爸爸教她的時候,每次都佯裝要打黃鶯,夸張的姿勢讓她覺得有趣,“經常爸爸打我一下,我打爸爸一下。”

  這樣的親子時間,是趙鵬最為享受的。現在閉上眼,他的腦海中都能浮現出教女兒學唐詩的點點滴滴,“這首詩我是怎麼講的,當時她的表情是怎樣的,開心時的表情,疑問時的表情……”女兒那些有趣的表情,支撐著趙鵬打發海上飄蕩的枯燥日子。

  “女兒就是我的小知音”

  趙鵬給女兒取了個名字叫“趙三遍”——經常女兒在床上玩,自己在旁邊念詩,“念兩三遍,她就說‘爸爸我已經會背了’,她就真的背了下來。”這讓趙鵬覺得很驚訝,不光如此,女兒還會將所學詩詞與生活場景聯系起來。

  有一次,趙鵬帶著女兒騎自行車,路上經過一條小溪,溪水潺潺,溪上有一塊木板。這時,趙若桐突然說:“爸爸,這不就是你說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嗎!”看到火燒雲,她會脫口而出“晚霞舒錦繡”﹔路過深圳人才公園旁的春筍大樓時,她會感嘆“秀插雲霄如玉筆”﹔鳳凰木飄落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趙鵬覺得既驚訝又欣慰,“女兒就是我的小知音,我們兩個都那麼喜歡詩。”

  1月30日,《2023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播出時,趙鵬看著節目裡的女兒,突然想到幾年前自己剛開始教女兒唐詩時,曾經也跟女兒一起看過詩詞大會。當時,看著節目中的小選手,趙鵬曾心想:“我的女兒不比他們差。”“沒想到幾年之后,我的女兒也能站在詩詞大會舞台上,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陽光、自信、沉穩,是趙若桐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在詩詞大會的舞台上,趙若桐作為長江隊的一員,面對強勁對手黃河隊,沉著應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句句經典信手拈來,帶領大家盡享詩詞魅力,感知中華文化中的美。

  “女兒像我種的樹,我用詩詞澆灌她”

  能站上央視舞台,不僅是對趙若桐不懈追求的褒獎,也是梧桐學校堅持素質教育的生動體現。“雙減”政策背景下,梧桐學校以“品味教育”核心文化為引領,打造品書閣、品墨園、品味園等,創設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

  梧桐學校還結合課后服務開設古詩文吟誦、播音主持、彩墨畫、書法、舞獅等特色課程,提升孩子們綜合素養﹔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征集、經典詩文吟誦比賽、書法比賽、講故事大賽、辯論賽、班級合唱大賽等活動,搭建“雲享會”直播平台,助力孩子自信、全面發展……學生們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收獲累累碩果,梧桐學校也被評為2022年深圳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趙鵬認為,能夠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是對女兒的“堅持”的最好獎勵和証明。“女兒就像我自己種的一棵樹,我用詩詞一點點地澆灌她,看著她一天天成長,如今站在了更大的舞台。希望她能像我在台上說的那句詩一樣‘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在那萬裡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記者 王宇)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