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市海洋總產值去年突破3000億元

2023年05月08日08:46 | 來源:深圳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近3萬涉海企業掘金深藍

  圖為鹽田港。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李宇 攝

  坐擁1145平方公裡海域面積、260.5公裡海岸線。深圳,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那一片片蔚藍,早已不只是自然地理形態,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2022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3.9%,佔GDP比重9.7%,涉海企業增加至近3萬家,其中涉海上市企業達49家。

  耕耘海洋牧場

  “藍色糧倉”建設提速

  去年,《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圳市培育發展海洋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相繼出台,啟動藍色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深圳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奮力譜寫海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臨海則漁,海闊魚豐。深圳做強現代漁業產業,“藍色糧倉”建設不斷提速。

  作為遠洋漁業發展的主力軍,深圳遠洋漁船數量和產值已佔全省總額約六成。去年,深圳市政府與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落地后,深圳遠洋漁船規模將達到500多艘,佔全省總量的95%,佔全國20%,位居全國首位。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加快建設,力爭在2025年建成﹔大鏟灣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第一階段建設也已啟動,預計今年挂牌運營。項目有望加速深圳遠洋漁業向產業鏈高價值環節躍升、提升遠洋漁業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取得重要進展。2022年8月,深圳公示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選址位置,定於大鵬灣海域,以超49公頃的用海面積建設人工魚礁。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資源養護+漁旅綜合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該示范區引入廣東海洋大學研究院開展管理運營、日常監測和生態修復工作,保障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耕海牧漁,離不開科技支撐,水產良種、漁業裝備都是發力的重點。深圳正探索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深圳),推進育種創新和示范應用﹔在珠江東岸,4艘10萬噸級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正在規劃建設。這些龐然大物可以比喻成一個超大的浮動網箱,船體能深入普通養殖網箱無法到達的深海區,從而極大拓展深海養殖的空間范圍,項目2025年建成后,預計年產量可達2.2萬噸、年產值可達18億元。

  掘金海洋力場

  關鍵技術不斷突破

  深圳涉海企業中,交通運輸業佔比最高。在鹽田港遠眺,一艘艘遠洋貨輪集聚在錨地,等待引航進港﹔臨近的港區堆場內,滿載著“深圳制造”的數萬個集裝箱靜候出海﹔“新奧普陀號”在大鵬LNG碼頭給自己補液后,開往港區為靠泊的集裝箱船加注……發達的航運業已經成為深圳海洋經濟的一張“金字招牌”,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全球排名第四,2022年達到3003.56萬標箱,深圳也已成為全球第四個、華南首個具備LNG加注服務能力的樞紐港。

  除了航運這一優勢產業,深圳海洋油氣開發已頗具規模,海洋工程與裝備制造、海洋電子信息、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等新興產業也迅速發展壯大。深圳海洋工業日益彰顯力量,吸引更多深企加速掘金。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海基一號”,於去年10月在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的南海東部油田投用,開辟我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新模式。2022年,中國海油駐深企業年產油氣首次突破2000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800多億元,工業增加值700多億元,同比增長分別超50%、80%,我國海上第二大油氣生產基地作用更加凸顯。

  中集集團、招商局重工、研祥智能、匯川技術、海斯比、潛行創新、吉影科技、金航深海礦產開發集團、邦彥技術、震兌工業等一批涉海龍頭骨干企業聚集鵬城,推動深圳海洋經濟在高端裝備制造、船舶電子電氣、海洋觀測和探測、海洋通信和海洋電子元器件、以及海洋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不斷取得關鍵技術突破。下潛至7000米“蛟龍”號上的計算機、成功試採可燃冰的“藍鯨1號”、海洋石油鑽井平台鑽機電控系統上的“中國芯”、水下無線數字通信設備“水聲通信機”、中國首座綠色功能型移動浮島“圓周號”都是深圳企業的手筆。有分析指出,當前,雖然深圳涉海高端裝備制造、新興產業企業數量仍然相對較少,但是企業規模相對較大且成長迅速,創新能力強,已成為推動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打造海洋秀場

  擦亮藍色經濟名片

  3月23日,深圳大鵬大亞灣水域上,百舸競逐。當天,第十四屆中國杯帆船賽正式開賽。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者組成100支帆船隊,在湛藍的海面上劈波斬浪,盡情競速。創辦於2007年的這場賽事現已發展成知名度、影響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帆船賽事,也是我國水上運動第一精品賽事,並作為唯一體育品牌寫入了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據初步統計,2023年深圳要舉辦的水上運動賽事多達50余項。

  隨著對海洋經濟的重視和扶持,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深圳海洋運動、海洋旅游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大小梅沙、海上田園、海上世界等豐富的海洋主題景區,以及東部鹽田濱海棧道,西部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等適合休閑慢行的濱海棧道吸引市民游客頻繁打卡,以梅沙京基洲際、佳兆業萬豪、桔釣沙萊華等為代表的國際化、高品質濱海旅游酒店和較場尾、大鵬等地的親海民宿群規模日益龐大。深圳實施多項舉措助力濱海旅游市場消費,持續推進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歌劇院等新時代十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洋體育“一中心三基地”。

  海洋文體旅游無疑是弘揚海洋文化的最佳“舞台”,除此之外,深圳藍色產業還有另外的高階“秀”場。

  5月11日,首屆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啟幕。展會將吸引國際漁業組織、國內外龍頭企業、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和科研人員廣泛參與,推動灣區漁業上下游產業和資源的快速集聚。未來深圳計劃將其打造為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商貿與科技資源的世界級旗幟性漁業盛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漁業產業鏈圈層融合、資源整合的共享合作平台,成長為中國的“深藍樣板”和“圳品”特色漁業名片。此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經濟展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已經落地深圳3年,成為促進國內外海洋經濟領域合作交流、推進海洋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平台。

  培育海洋科研場

  科技“藍”助推海洋藍

  深圳壩光,以海濱濕地和百年銀葉樹聞名。而今在這個片區,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的一體建設進展牽動人心。最新消息是,海洋大學“一體化”項目將分3期建設,項目一期有望上半年開建。未來這裡將形成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發展高端智庫。

  以海洋大學為代表,深圳海洋學科建設正不斷提速。深圳大學成立海洋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啟動共建大鵬新區海洋研究院,其與鹽田區人民政府共建的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已經揭牌﹔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海洋生態與人因測評技術創新中心已經獲批﹔南方科技大學自主設置的目錄外二級學科“海洋地球物理學”也已獲批。

  涉海創新載體建設也在加快。目前,全市已建74個涉海創新載體,包括4個國家級載體、22個省級載體和48個市級載體,涵蓋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資源勘探和深海技術等重點領域。此外,深圳提出要打造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加快編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方案,建設面向產業、陸海統籌、開放共享的海洋試驗場。

  在空間布局方面,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透露,深圳規劃布局11處海洋發展重點片區,已建6個、規劃新增9個海洋科技產業園區,高質量培育海洋產業集群。

  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多元主體協同創新,以此為基礎,深圳海洋產業“基礎研究+技術攻關+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體系正在不斷完善。(記者 肖晗 苑偉斌)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