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新春走基层 | 深圳边检:湾区春来早 国门尽忠诚

王星 刘崧辰 刘姝梦
2022年01月30日08:07 |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字号

夜间的大铲湾码头。蔡馥毅 摄

  深圳大铲湾码头地处前海中心,水路距香港仅20海里,黄金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在港口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2009年开通运行的大铲湾码头货物吞吐量不降反升,2021年国际航行船舶数量同比增长39.4%,创历史新高。

  驻守在此的大铲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护航大铲湾码头诞生、发展和腾飞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春节前夕,这群移民管理警察依然坚守岗位,守护国门、服务发展。

  一专多能的“海港多面手”

李朝辉和同事开展码头巡查。赖敏虹 摄

李朝辉指导民警办理船舶验放手续。赖敏虹 摄

  1月27日上午,驱车行驶在岸线总长11.6公里的大铲湾码头,两艘货轮停靠在泊位上,数个高耸的红色龙门吊正繁忙作业。因疫情防控需要,岸边有几间贴着“洗消区”“清洁区”等字样的白色铁皮屋,在巨轮映衬下像玩具小方盒。离船二十米开外,一条由红色塑料栅栏组成的隔离带将整个港区泊位隔断。

  “隔离带内是‘污染区’,我们不过去。”坐在副驾驶位的大铲湾边检站执勤一队教导员李朝辉说道。此时天色有些阴暗,似是有雨欲来。驾车的民警小吕依旧不紧不慢,偶尔有大型货柜车经过,身处矮小的汽车内难免生出一些压迫感。

  “巡逻时要注意查看码头情况,所以我们都开得比较慢。”李朝辉继续介绍,“白天情况相对较少,到了晚上我们要不时下车,带上手电筒到一些偏僻角落查看。”

  驶离泊位,小车开过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巨大货柜,到了码头闸口,李朝辉和小吕下车检查指导码头保安工作情况。这是大铲湾边检站联合码头公司开展专项反偷渡集中整治协作机制的一项内容。不仅如此,边检民警和码头保安每日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十余次,大大提升港区监护巡查效能。

  一轮巡查下来,再回到执勤楼已是一个半小时后。李朝辉下车后直奔办公室,一堆待签阅办理的文件正等着他。临近春节,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回暖,口岸业务工作量日益增多。执勤一队担负大铲湾码头国际航行船舶、往来港澳小型船舶的检查监护和口岸限定区域巡查监管任务。作为该队主要负责人,李朝辉需要做好勤务安排部署、开展码头巡查、督导防疫措施落实、处理业务执勤问题、上报防疫执勤数据等各项工作,经常忙得脚不沾地。

  过了一会,一名身着隔离衣和防护面罩的工作人员端着一个小箱走进报检大厅,里面是经过消毒处理的出入境证件。李朝辉急忙走出去,在旁监督查看小吕查验证件。

  “我们队一共15人,每个人都得身兼多职。”李朝辉笑了笑,“我是支部书记,这两天要召开党员大会强调警规警纪。当然,除夕还要买些水果、对联什么的,给队里添点年味儿。”

  说起春节,李朝辉的神情终于柔和下来。1999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加入边检后,他已经20多年没回东北老家过年,年轻时把机会让给老同志,后来有家庭了、工作也忙就不方便回去。李朝辉的妻子是南山医院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两人都坚守在抗疫一线,除夕也很难聚一起。

  “真的挺怀念以前的,一家人坐在东北暖炕上,包饺子、看春晚,外面天寒地冻,心里却很温暖。”说到这,李朝辉止住了话头,“不过,边检很多同志都多年没回家过年,平时休假回去陪陪老人也挺好。过年嘛,和同事们一起过也挺热闹。”

  话音刚落,办公电话铃声响起,李朝辉眨眨眼以示歉意,拿起听筒继续忙碌起来。

  航行三十余载的“海上舵手”

黎贵佑驾驶公务艇在海上巡逻。赖敏虹 摄

黎贵佑驾驶公务艇在海上巡逻。赖敏虹 摄

  离开执勤楼,来到位于站部的执勤二队办公室。一进门,黎贵佑笑着起身打招呼。他留着小平头,一笑眼睛就眯成线,黝黑的脸颊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黎贵佑今年58岁,曾担任112艇轮机长,执行过多次重大海上巡逻检查任务,现在负责大铲湾边检站三艘公务艇的海上巡逻和维护保养工作。

  巡逻时,他驾驶公务艇在海上疾驰,白色的浪花在艇后拉成一道道漂亮的弧线,远处是深圳林立的高楼,场面壮观得像是商业警匪大片。

  “其实我挺幸运的,1981年高中毕业时就立志想当兵,努力3年终于如愿。到了边检又有幸到武警船艇学校念书,毕业后一直开艇,开了34年。”黎贵佑说,那时分配到蛇口边检站大铲分站,执勤任务很苦,但驾驶船艇在海上劈波斩浪、特别是打击非法出入境分子时,心里的成就感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1997年香港回归安保期间,黎贵佑带领全艇官兵在上级划分的海域执行海上防卫任务,三个月在艇上执勤、生活。船艇补给困难,几乎每天都吃方便面,生活用水也很匮乏。大家总是盼着下大雨,才能痛痛快快地在甲板上洗个澡。

  下了船,上了岛,条件依然艰苦。官兵们驻守在大铲岛,工作之余爬山锻炼、采摘野果,还靠双手一锄头、一铲子地修起了岛上的道路。

  现如今的大铲湾码头是在距离大铲岛1.3海里处填海建成,虽然工作地点变了,但黎贵佑守护的依然是这片海域。遇有小型船舶搭靠大型货轮进行清污等作业,他和同事驾驶着公务艇在旁监护,风雨无阻。这两日虽没有监护任务,黎贵佑准备开展一次春节前海上巡逻。

  无需出海时,黎贵佑在办公室做一些案头调研工作,还要不时到码头开展监护巡查。近年来,大铲湾边检站为强化口岸安全管控,更新围网防攀爬滚刺,加装警示灯、监控摄像头等,这些设备均需定期检查维护。此外,码头经营公司将港口划分内、外贸区域,多次对分隔围网进行改造、调整,黎贵佑就要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在现场监管切换围网和移动操作设备,至今未发生过一起事故。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队有佑哥真是有福啊。”执勤二队教导员张塔对工作经验丰富又兢兢业业的黎贵佑赞不绝口,“去年佑哥女儿从疫区所在省出差回来,按说可以居家观察,佑哥考虑到自己岗位特殊,愣是让她在隔离酒店住够14天才回家。”

  由于冬奥会安保和疫情等原因,今年回老家过年的计划就此搁浅,黎贵佑没太放在心上。“我是老党员了,从来都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只希望97岁的老母亲身体健康,年后我再找时间多陪陪她。”

  甘于寂寞的“幕后英雄”

潘登在检修机房。蔡馥毅 摄

工作中的潘登。蔡馥毅 摄

  与黎贵佑交谈时,办公室里还有位值班民警一直在忙进忙出,有时提着一台主机进房维修,有时则在电话中指导对方“重启试试”。他看起来三十多岁,身材高大壮实,一问才知道是执勤二队技术民警潘登。

  送走前去港区巡查的黎贵佑,潘登坐下来,声音是与外表不太相符的轻言细语,“我是2010年参加工作的,毕业于济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深圳湾边检站一线检查员岗位干了几个月,就调到现在的技术岗位。”

  与很多双职工家庭一样,潘登入警时遇到同在一个队的妻子,在他调离前两人确定恋爱关系。潘登说,初来乍到时也曾感到迷茫。当年报考警察以为可以威风凛凛、和犯罪分子殊死搏斗,到了边检以为可以查验天南地北的旅客、查获伪假证件,谁知转到海港站后台修电脑,平时接触不到服务对象。

  “那时很羡慕妻子,队里同龄人多,热闹有活力。”潘登说,低头笑了笑,“工作十多年,我知道任何岗位都需要平凡的坚守。技术人员虽然工作繁琐单调,但站里各部门、执勤队的工作运转,离不开我们的保障。”

  如潘登所言,技术人员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执勤二队共11个人,除去领导干部和巡查调研岗位,只有4个技术民警,需要24小时值班,遇上除夕也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值守。潘登不仅负责梅沙系统维护、会议技术保障、电脑设备维修等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到站里3个机房巡检。近年来大铲湾半岛建设项目多,有工人多次挖断电缆,码头执勤楼变成通讯“孤岛”,潘登需要沿着线路一米一米进行排查,直到发现故障进行维修。

  去年一个晚上,潘登对机房进行巡检后,正准备离开时,耳边听到非常轻微的滴水声。出于职业敏感性,他回头仔细排查,及时发现漏水处并做好应急处置。幸亏发现及时,不然第二天机房设备都将出现大面积故障,现场业务和机关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口岸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光会修电脑可不行,我需要学习钻研更多前沿科技知识,适应岗位需要和时代需要。”说话时,潘登眼里一片澄澈。

  新春即将到来,作为队里的年轻人,潘登挑起了买年货、贴春联的任务。拿着喜气盈盈的福字,他第一时间想到贴到机房门口,“希望新的一年所有设备都能平平安安,我们也平平安安。”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