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疫情之下,他们用“国库温度”助力“深圳速度”

2022年03月01日09:31 |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字号

深圳福田国库支付中心8名员工支援沙头街道。

  人民网深圳3月1日电 (李申)2022年新春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深圳福田肆虐。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深圳市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闻令而动、快速集结,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以战斗姿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有的深入疫情管控区,甘当为民服务的“暖心大白”;有的就地支援,为春意萌发的深圳画上一抹“义工红”;有的坚守后方,成为全区各单位资金支付的坚强后盾……

  管控区“大白”:服务群众的心始终炽热

  2月下旬,深圳一连几天遭遇寒潮,体感温度最低仅3℃。尽管天气寒冷,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管控区里,总能看见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应福田区委组织部号召,国库支付中心临时抽调12名人员,前往沙头街道参与疫情防控。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全副武装的他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作“大白”。每天,他们都需要上户摸排信息登记,详细记录居民健康码信息及每人每次的核酸检测记录,短短几天时间已形成了几十页的工作台账。

  城中村路况复杂,楼栋逼仄,信息登记枯燥而繁琐,每日工作近十小时——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考验。但他们并没有产生退缩的念头,恰恰相反,早日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念让大家的步伐更加坚定。

  截至目前,12名抽调人员依旧坚挺在上沙管控区防控一线。

  除了当好“信息员”,他们也是“保障员”,为管控区居民做好物资运送、垃圾清运、心理疏导等工作。此外,还要及时处理居民的各项求助信息。

  “你好,我有熟人在上沙村里,已经一天联系不上了,能麻烦你帮忙确认一下情况吗?”有一天,中心支援干部刘琪收到了居民的求助信息。

  收到信息后,刘琪与另一名支援干部蒋栩枫立即前往该住址查看情况,多次敲门无应答后,两人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房东及网格员。后经多方查找,终于联系上本人,两人再次上门确认其安全,并向求助人员反馈后方才离去。此时已是晚上九点。

  “来这里支援之后才发现,‘虚惊一场’这个词有多美妙。”完成找人任务的刘琪和蒋栩枫回到社区工作站后感叹道。

  就地支援“红马甲”:我是党员我先上

  此次疫情,福田按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原则,将疫情发生的地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共有24人居住在管控区内,其中包括多名党员干部。根据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24名同志按照属地原则,主动报名参与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协助做好数据核查、现场管控等各项任务。国库支付中心的党员干部们也以高度的使命担当,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娅所住的小区于2月23日起被纳入管控。管控第一天,李娅便主动联系物业管理处亮明党员身份,提出想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在她的号召下,小区内迅速成立了“情暖社区抗疫志愿服务先锋队”,先锋队从负责小区核酸检测的队伍维护、检测码录入等工作起步,逐渐完善到环境卫生、宣传巡逻、物资管理、医疗保障、特殊关爱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全面细致的工作受到了社区、物业及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沙头街道新洲社区就地支援的中心干部朱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人员核查的海量数据通过公式设置进行快捷筛选和汇总,减轻了基层工作量。

  中心干部吴鸣和他的妻子,则是沙头街道翠湾社区管控区内的“好搭档”。2月22日,翠湾社区纳入管控,面对社区缺医护、缺义工的情况,即使家中还有两个尚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夫妻俩依旧双双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护士的妻子承担起核酸取样任务,吴鸣当起了义工,负责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工作虽然忙碌,但并肩作战的日子弥足珍贵。”他们说。

  后勤保障“最后一关”:再多困难都能克服

  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承担着全区纳入预算的行政事业性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此次疫情发展迅猛,各街道、各单位涉及疫情相关的资金支付任务重。而中心新洲办公点、体育公园办公点因管控无法进入,对各单位涉疫资金集中支付造成较大影响。

  为确保集中支付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各单位防疫物资的紧急采购,中心领导班子周密部署,在福田区委26楼开辟临时办公场地,将位于新洲办公点的办公设备搬迁到临时场地内,并安排技术人员将内外网进行重新布线并调试,实现集中支付“不断档”。同时统筹暂无法办公的业务部室,落实好每日值班制,安排人员在临时场地办公,保证集中支付业务“立即审核、及时付款”。

  此次疫情期间,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在党组班子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时刻树牢底线思维,扎实做好人员调配、后勤补给、资金支付工作,为福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