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打造世界科學城光明擔當——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現場。
9月19日,是深圳市光明區成立兩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光明區好戲連台:“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之光明擔當——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慶祝光明區成立兩周年36小時大型網絡直播、“新·向未來——光明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儀式”等重磅活動連番登場,向光明區成立兩周年獻禮。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承載著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歷史使命的光明區,正從“特區邊緣”逐漸躍入“舞台中央”。光明科學城作為深圳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正加速崛起。光明區全區上下正鼓足干勁,以嶄新風貌闊步邁入新時代,未來在光明科學城99平方公裡范圍內,將出現一座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科學創新之城、開放共享之城、生態宜居之城”。
匯聚智庫力量 共商科學城發展大計
9月19日上午,“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之光明擔當——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在光明區舉行。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自國內外的科研、經濟、規劃等領域知名專家齊聚,聚焦原始創新、產業轉化、管理運營體制、區域協同創新、一流環境營造等話題,貢獻了精彩的觀點和良策,為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提供決策參考。
此次研討會由光明區委、區政府主辦,光明區委宣傳部、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光明區科學城開發建設署聯合承辦。
在致辭中,深圳市政協黨組成員、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近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光明區以主陣地作為抓好裝置集聚、產業升級、城市建設等各項工作,朝著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標前進。當前,光明區正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總牽引,全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奮力開啟光明跨越發展的新征程,這就需要廣聚各方資源,匯聚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共商科學城發展大計,共同推進光明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互動交流中,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勝介紹,光明科學城在定位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就是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為牽引,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關鍵支撐作用。除了目前已落地開工建設或正在進行前期工作的科學裝置和科研院所。接下來,還會有一大批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盡快落地。
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僅僅是光明區凝聚共識,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一個縮影。
光明區高水平、高質量謀劃光明科學城建設,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載體落地建設。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綜合粒子設施等一大批科學裝置開工建設。除了在建項目,還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處於前期籌備階段。如精准醫學影像設施,將建設人體超高場磁共振成像平台、人體多模態醫學成像平台及其他設施。
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落戶,形成交叉融合的創新鏈條。2020年6月18日,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也已明確落戶光明。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光明科學城大數據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正加緊完善項目方案。光明科學城內還布局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兩所研究型大學。
36小時大型網絡直播 發現“不一樣精彩”的光明
光明區成立兩年來,科學“藍”底蘊更足,科技含“金”量更高,生態“綠”底色更濃,群眾生活更“紅”火。光明科學城建設高歌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台階、教育醫療事業發展彎道超車、地鐵時代和大學時代來臨、公園之區建設蔚然成型、文化體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光明區有太多變化值得關注。
從9月19日上午9時開始,直到9月20日晚上21時,光明區委宣傳部策劃了一場36小時連續不斷的大型網絡直播活動,活動以“日月俱新,光明向前,36小時發現不一樣的光明”為主題,圍繞9個關鍵詞,全景式展現了光明區建區兩年來的嬗變和新貌。截至9月20日21時,所有媒體平台觀看數共607.5萬。
在9月19日的直播中,市政協黨組成員、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從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民生配套等方面,講述了光明區成立兩周年來的發展歷程。王宏彬表示,“我們會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保持光明干事創業的氛圍,保護光明干事創業的激情,向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的目標再奮進、再出發。”
大型網絡直播微信推文一經推出,微信留言點贊互動活躍,市民參與熱情高漲,紛紛為光明送上生日祝福:“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地鐵6號線、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作為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身邊這一切,我願扎根於此,與光明區共成長。”“活力是你,青春是你,帶給我們一股蓬勃的朝氣與希望!祝光明區越來越好”……
優質公共資源集聚 城市綜合配套向高端躍升
9月19日,“新·向未來——光明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儀式”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為光明兩周歲生日獻上了一份厚重的民生大禮。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作為深圳北部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綜合文化藝術場館,集“文化、演藝、展覽、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是光明科學城的重要公共配套設施和文化地標。
當日的開幕音樂會高端盛大,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中國交響樂團聯袂國際鋼琴大師李雲迪、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等世界級杰出藝術家一同譜寫動人交響華章,為光明獻上了一場高品質、高水准的音樂盛宴。
文化資源和文化藝術事業的高端躍升,只是光明區優質公共資源加速集聚的一個縮影。當前,光明區正高標准規劃、大手筆投入民生領域,越來越多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出現,群眾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城區魅力值、吸引力不斷攀升。
光明中心區建設如火如荼,未來將成為光明科學城綜合服務配套區和深圳城市北部的“城市心臟”。目前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館(新館)已經動工建設,佔地超過2平方公裡的科學公園也將年內動工建設,一批未來城市地標將集中落戶光明中心區。光明科學城重要的科學服務配套光明雲谷一期去年已經動工建設。今年,光明區還將加快建設中心區“兩橫兩縱”道路項目,包括中央公園大道、光輝大道、樓環路、光明大道北段等4條主干道建設。
8月18日,深圳地鐵6號線正式“開門迎客”,自此光明區邁入地鐵時代。光明區段一共設地鐵站點10座,從光明大街出發到福田體育中心僅需30分鐘。當天,利好光明區地鐵時代的,還有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正式開工。
光明區迎來“大學時代”的同時,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深圳實驗學校光明部、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市教科院實驗學校(光明)等名校相繼開辦,優質教育資源集聚。2020年,光明新增改擴建學校5所,新增學位超過1.1萬個。不僅如此,未來5年,光明區還將新改、擴建中小學28所,新增學位近53580個。
醫療方面,除了中山七院項目,市中醫院光明院區正在加快建設。光明區婦幼保健院已正式開業。
在人才保障房方面,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人才保障性住房(一期)項目也正在緊張有序開展施工。該項目將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的人才扎根光明提供堅實保障,建成后能為光明區提供3650套人才住房,計劃於2022年12月31日竣工驗收。
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工程項目穩步推進,光明科學城正日益成為一座充滿創新活力、更加宜居宜業、不一樣精彩的科學城。(鄧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