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道”古籍展專家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2020年11月28日16:11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專家仔細觀看“傳承之道”古籍展展品。 李申 攝

明閔齊伋刻朱、墨、黛三色套印本《戰國策》。

  人民網深圳11月28日電(王星、李申)11月28日,一場以“傳承之道”為主題的古籍善本研討會在深圳博物館舉行。來自國內各地的古籍研究專家、收藏家、出版家、博物館負責人齊聚一堂,觀看“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善本展(下)”,共商古籍善本的保護和“活化”。

  據了解,自2018年起,深圳博物館攜手榮競文脈館,按照中國古代圖書經、史、子、集的四部分類法,舉行“傳承之道”系列古籍善本展,向公眾普及和推廣中國典籍文化。

  研討會上,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介紹,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古籍的保護傳承,深圳博物館也在努力讓古籍“活起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怎樣策展才能讓古籍不止停留在學術界的欣賞范圍內,而更能讓大眾都感受到它的美和趣味。希望各位專家對我們的展覽提出寶貴建議。”

  作為“傳承之道”展覽的總策劃,榮競文脈館館長、收藏家黃潔從收藏的角度,介紹自己在古籍收藏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並談到古籍在國家甚至在世界史中的地位。在他看來,“古籍是人類發展、認知世界最核心、最有價值、最深沉、最厚重的載體。呵護古籍善本,就是呵護中華民族之根”。

  “對於我們這種天天泡在古籍中的人來說,也許一眼就能看出一本古籍好在哪裡。可是普通大眾未必有這個概念。”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薔建議,如果能在展覽裡把專業知識說清楚,例如,做一個小標簽說明“三色套印”的善本比起別的善本好在哪裡,大眾可能會對此有更直觀的認識,提高對古籍的欣賞理解力,同時也會對古籍展覽產生更多興趣。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德龍說,古籍不僅是我們了解歷史的窗口,還是考古等工作的重要參考。“有時候,一件文物出土了,我們單憑它本身還不能夠確定它的年代和信息。這個時候,古籍就是最重要的作証。是真是假,古籍一查便知。”

  “現在高新技術這麼發達,完全可以將古籍掃描成數字本,進入數字化體系統一管理。”北京文津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董光和說,“這樣一來,專家學者不僅能更方便查看古籍,也能將國家現存的古籍信息歸納整理。日后無論做研究還是查數據,都會更加方便。

  學苑出版社副總編戰葆紅從出版的角度談到再生性古籍保護的重要性,建議古籍也可以作為文創產品推向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古籍的價值與意義。“我看見現在有很多博物館都在做文創項目,這其實是很好的趨勢。除了做挂飾等周邊產品,我們還可以考慮做古籍的‘高仿’,也就是做刻本,完全模仿古籍的樣子做書,這也是文創的一種。”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善本展(下)”甄選史部古籍124部(套),側重史部中別史、雜史、史鈔、史論、地理、典章律令、書目類、金石碑刻類等著作的展示,以“名山事業”“禹貢河山”“百代典章”“藝文見存”“金石耀古”五個單元,分門別類介紹中國古代史部古籍的相關知識。展覽將持續到12月6日。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