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羅湖:加快數字化轉型 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王星 李申
2021年08月06日08:36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打開羅湖區桂園街道“街區智慧大腦”日常管理界面,轄區地圖、戶籍人口及市容環衛等動態信息躍然“屏”上。“這是羅湖區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工作試點之一。‘智慧大腦’實現對數據資源、治理要素的全息全景呈現,實現基層治理一鍵溯源、一圖感知。”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楚文介紹。

  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與中心城區,羅湖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治理變革的重要抓手。今年出台的《羅湖區關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完善“三級聯動”的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機制,打造智慧運營中心,實時掌握轄區事件的巡、辦、監、結全過程,實現基層治理一鍵溯源、一圖感知。

  8月5日,羅湖“雙周發布”舉行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專場,劉楚文聯合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林穩枝、羅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智慧城市建設中心副主任李靜、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政治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嚴紅梅,用一個個案例,分享羅湖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做好規劃、整合數據資源、拓展應用場景的經驗。

  桂園街道:挖掘智慧街區“一網統管”能力

  在嚴紅梅看來,推進基層治理的數字化轉型面臨兩個難點:一是數據的來源、採集和存儲﹔二是“多頭管理、職責分散、協調困難”的制度窘境。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羅湖區積極探索,出台《實施方案》,以桂園街道為試點,大膽進行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創新,通過“四個一”實現“四個得”,即智慧街區“一網統管”,推動治理要素“找得准”﹔數據賦能“一庫共享”,推動業務實況 “摸得清”﹔物聯設備“一圖感知”,推動管理事件“感得到”﹔人防技防“一同發力”,推動事件處置“管得住”。

  治理要素是構建智能化場景的最核心因素。桂園街道“街區智慧大腦”打通17個數據庫和業務系統,覆蓋公共安全、綜合執法、應急管理等6大領域22類事件,形成治理要素一張總圖,實現對數據資源、治理要素的全息全景呈現。

  “‘街區智慧大腦’屏幕左邊匯聚了社區安全、環衛管理等街道核心要素﹔中間是街道地圖、風險和發生事件,比如消防安全隱患等都會實時更新﹔右邊是轄區內人、事、物等38項體征數據。治理要素在這一張屏上一目了然,極大提高了監管效率。”劉楚文說。

  除了“街區智慧大腦”,桂園街道還率先在羅湖區建設街區三維可視化數字底座,採集轄區1345棟建筑的信息,對轄區進行建模,打造數字孿生的“雲上桂園”,並使用AR實景地圖全覆蓋,實現治理要素“找得准”。

  針對“職責分散、協調困難”的難題,羅湖區推動系統整合,實現跨層級、跨部門協同管理和服務,讓業務實況“摸得清”。例如,桂園街道依托應急排查信息系統,聯通衛健部門疫苗接種系統及社區網格員採集數據,形成疫苗接種數據庫,將疫苗接種任務分配到8社區91個網格。目前,該街道已完成第一針接種13.02萬人,第二針接種11.17萬人。

  此外,桂園街道還通過為“三小”場所加裝997個智能煙感、老舊住宅小區等安裝1360套電器管理系統檢測設備等,推動管理事件“感得到”,提高城區房屋安全系數﹔以AI城管人工智能識別取代以往的“人海戰術”,強化人防技防“一同發力”機制,實現自動抓拍、復核等,城管效率比人工巡查提升6倍。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迭代,持續推進治理要素、運行體征、智能應用、協同監管改革創新,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劉楚文說。

  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智能識別超門線經營等場景

  與治理手段日益現代化的基層治理體系不同,當前,羅湖的市容環境治理模式仍以人工巡邏為主,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處置問題,也無法有效值守管控,使得市容環境問題容易回潮,制約了羅湖市容環境品質的提升。

  為破解市容環境治理效率較低的困境,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提出“技術先導+機制支撐”的治理模式,以桂園街道為試點,探索使用AI技術與大數據創新,建設羅湖區視覺能力提升項目,打通問題從發現、派遣、處置、反饋到結案的閉環業務流程。

  “視覺能力提升項目對接羅湖區數字城管系統和街道智慧治理平台,對違反城市管理要求的場景與事件進行全天候在崗的智能識別。”林穩枝舉例,“視覺識別的問題主要包括超門線經營、垃圾未清理、亂擺賣、非機動車違規停放等13類城市管理監管難點,成功實現從原來的‘全人工’到以‘AI為主,人工為輔’的轉變。”

  該項目平台利用公安等已覆蓋的397路視頻,通過智能視頻識別系統,對各類場景下的事件進行算法分析和智能檢測。在感知和精准抓拍取証功能上,項目平台能夠自動感知城市的各種問題、事件,通過全天候、全時空對超門線經營、沿街擺賣等行為動態監控,分析違規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規律,精准抓拍保存照片,形成完整的執法証據鏈。

  准確識別市容問題后,平台會進行事件上報。經計算,平台事件上報數量是人工上報事件的1.3倍,且准確率超過90%。上報的同時,分撥處置平台會將報警信息第一時間送達責任主體,責任主體需及時處理,通過短信鏈接輸入“已整改”,並由平台智能復核。該復核功能能夠自動實現事件的核查,提高事件結案效率,降低事件復核的人工成本。

  “攝像頭復核並分析確定已整改,即關閉報警。否則,將由執法隊員前往現場執法。”林穩枝說,“通過分撥處置平台、整改復核驗証、執法整治處理三個環節,該項目就形成了治理流程全閉環。”

  數據顯示,自5月試點至6月17日,桂園街道累計智能發現29925條事件信息,平均每天通過視頻識別技術發現事件624件。目前,“AI智慧城管”平台已全面錄入轄區物業小區、街邊門店、環衛企業責任人相關信息,從最末端明確各類事件直接責任單位,解決了政府監管部門對環衛企業的履約責任、紅線業主的主體責任長期壓實不到位的問題。

  “下一步,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將認真總結桂園街道試點取得經驗和存在不足,逐步完善項目平台,明年在全區推廣。”林穩枝說。

  羅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搭建數據平台支撐基層治理

  無論是基層治理現代化,還是市容環境品質提升破題,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

  “今年以來,我們開展了10余場專題調研、20余場專題研討,針對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問題,形成人口大數據治理、AI城區管理、政務服務‘反向辦’等專題工作,並在基層實踐應用中取得良好成效。”李靜說。

  推動基層治理“一網統管”是羅湖區政數局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目前,“街區智慧大腦”已在桂園街道落地應用,羅湖區政數局還著力搭建區級大數據平台,推動各類政務數據治理與匯聚。

  “大數據平台是基層管理和政務服務的基礎。在基層管理方面,平台繪制統一地址地圖,全面關聯人、房、法人等數據,讓街道與社區對管轄片區內基本情況一屏可知﹔在政務服務方面,平台支持‘反向辦’服務模式,將‘人找服務’變為‘服務找人’,將惠民服務送到符合條件的市民手中。”李靜說。

  數據顯示,目前,大數據平台已接入市、區38個部門的網格人口、商事主體、房屋等各類數據40.3億條,已發布數據資源服務360項,累計提供數據服務655萬次。

  此外,羅湖區政數局還應用視頻智能識別和物聯感知技術,實現精細管理。其中,區視頻平台已匯聚2萬路公共區域監控視頻,可識別垃圾暴露、共享單車等18類場景,並在桂園街道等開展試點應用。下一步將擴展覆蓋范圍,優化事件處置機制,推動事件“精准發現、及時干預、高效處置”。

  物聯感知技術應用則結合了基層治理需求,以水貝社區為試點,在541個“三小”場所安裝燃氣和紅外煙感,為49個獨居老人配備智能手表和遠程用水抄表等,不僅為基層減負,也讓獨居老人倍感溫暖。

  同時,羅湖區政數局還著手編制《物聯感知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規范、推廣物聯感知技術應用。未來將不斷擴大應用范圍,完善運作機制,確保預警設備有人管、響應快、處置准。

  “可以看見,羅湖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試點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機制上在全國范圍內又領先了一步。”嚴紅梅建議,未來的數字化轉型需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著眼社會矛盾的公正處理與妥善化解等需求﹔同時實現數據善用,提升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盤活數據的價值。

  李靜表示,接下來,羅湖區政數局將與街道、職能部門緊密合作,推動更多大數據與智能技術在基層落地應用,為羅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示范,為“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新目標貢獻力量。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