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舉行的深圳市黨史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深圳各區進一步挖掘整合黨史資源,已有兩區建成了區級黨史館,此外多個紅色地標、紅色旅游線路也在積極開發,通過創新方式,生動講述深圳的紅色故事。
深圳已建成兩座區級黨史館
記者從會議了解到,目前全市11個區(新區、合作區)均已完成革命遺址普查,9個區出版了《革命老區發展史》。深圳黨史文獻研究室日前嚴格評選了第三批全市黨史教育基地並經市委常委會審定授牌,目前,全市已有33處黨史教育基地、77處革命遺址、36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了解,今年以來,光明、羅湖兩區已經率先建成了黨史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的區級黨史館都已開工。此外,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報告、市委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市政府工作報告及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都提出,要推動深圳黨史館新館建設。
光明區是深圳地區第一個黨小組誕生地。今年6月,光明區黨史館正式開館,高標准建成高質量高顏值區級黨史館,系統展示光明地區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與發展的不懈奮斗史。
光明區黨史機構負責人宋婧介紹,黨史館開館以來,已接待各級各部門60多批次1200多人參觀。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光明區黨史館還同步開發了“雲上黨史展廳”,綜合運用VR仿真形式,為黨員干部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
羅湖區黨史館已於近期建成,實現了黨史館、方志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運用沉浸式空間、幻影成像等新技術,全方位展現羅湖革命發展史。
創新打造深圳紅色品牌
深圳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會上,專家與各區黨史機構負責人暢談了深圳紅色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建議。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也是貫穿深圳黨史的精神主線。”深圳黨史文獻研究室黨史處處長毛劍峰表示,“深圳地區黨組織初創時期,黃學增為點燃理想信仰的革命火種英勇奮斗、不懼犧牲,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精神的典型模范﹔革命戰爭年代,深圳涌現了一大批為革命事業獻出鮮血和生命的英模英烈,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精神的具體體現﹔改革開放時期,市委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帶領深圳人民‘敢為天下先’‘殺出一條血路來’,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精神的生動彰顯﹔新時代,市委始終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精神的精彩實踐。”
羅湖區黨史機構負責人鄭曼麗表示,早在1925年大革命時期,羅湖所在的寶安縣第三區就建立了蔡屋圍、黃貝嶺等4個黨小組,還建立了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有豐富的黨史資源。她透露,羅湖區創作的黨史主題油畫《東江縱隊平湖站激戰偽軍大捷》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是深圳唯一入選的作品。
南山區擁有深圳最早的縣級黨組織寶安縣委舊址——南頭關口鄭氏宗祠、陳郁故居、抗日根據地長源村、上白石村,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招商歷史博物館、前海石公園,將打造一條從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再到改革開放的完整的紅色游覽線路。在光明區,東寶中學舊址和琬璧公家塾展覽館已建成投用,成為黨員干部和群眾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打卡的紅色景點。
深圳多地都有東江縱隊活動的歷史。坪山區深入挖掘“東縱精神”內涵,讓舊址遺跡、文物史料、英烈模范等成為黨史“活”的教材,推進東縱紀念館提升工程。東縱紀念館從3月24日重新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包括國務院辦公廳機關黨校在內的參觀團隊近300批次。大鵬新區則建成東縱司令部舊址虛擬展館,推出全市首條“重走東縱路”紅色教育路線,入選“廣東歷史文化游徑”,吸引游客30余萬人。
對深圳改革開放史的挖掘推廣也受到多方重視。福田區近期創新推出“蓮花山下”抖音活動,擴大“蓮花山”這一精神地標的影響力﹔羅湖區推動建設國貿大廈歷史陳列館,還原“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南方談話”等歷史細節,激勵黨員干部不忘初心,永遠奮斗,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黨史文獻研究室主任楊立勛表示,深圳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黨史工作者要把鵬城大地上的紅色家底摸排好、紅色家譜編纂好、紅色資源保護好、紅色陣地建設好、紅色家產運營好、紅色精神弘揚好、紅色人才培育好,為深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更多的歷史智慧和更大的精神動力。(記者 韓文嘉)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