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港姊妹學校數量全國最多

2022年06月25日07:32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港姊妹學校數量全國最多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深港兩地的合作從經貿領域拓展到教育、衛生等各項民生事業。合作舉辦高校、醫院,拓寬港籍學生在深就讀通道、聯袂建立兩地姊妹學校、醫療服務跨境銜接……如今,越來越多的港籍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深港兩地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向深層次拓展。

  深港教育交流合作向縱深拓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梁永波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2015年8月加入港中大(深圳)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已超過25年。“7年前我應邀來到港中大(深圳),起初給自己設定了兩到三年的工作年限,將自己在香港中大的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體系等經驗帶過來,沒想到一干就是7年。”梁永波告訴記者,港中大(深圳)學生的素質很高,教學的成就感滿滿,特別是深圳對教育投入的大手筆以及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讓他留下來在深圳工作至今。

  港中大(深圳)的開辦開啟了深港合作辦學的新篇章,也是兩地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裡程碑。自2014年成立以來,經過8年的發展,港中大(深圳)的學科建設已逐步完善,目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優秀學子正在此求學,錄取生源的質量持續在高位中穩步提升,絕大多數省市的文科最低錄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內,理科在前2%以內,贏得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度和美譽度。

  不僅僅是香港中文大學,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簽署了關於在深合作辦學備忘錄,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學(深圳)(暫定名),根據合作辦學備忘錄,市校雙方將共同努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戰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重大需求,充分發揮深圳創新優勢,以及香港大學國際化和學術優勢,創新體制機制,把香港大學(深圳)建設成為秉承香港大學優良學術傳統、扎根深圳、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至於兩地基礎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在深港籍學生的就讀途徑正在不斷拓寬。時光回到2001年7月,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成立,解決在深圳置業港人的子女讀書問題。因為辦學成績突出,到了2008年,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成了內地第一所獲得香港教育局官方派位的學校,真正做到了小升初的無縫對接。

  如今,除了深圳市羅湖區港人子弟學校、深圳東方香港人子弟學校2所港人子弟學校外,深圳還有11所開設“港籍學生班”的民辦學校,共接收港籍學生近4500人,這些學生小學畢業時均可直接申請參加香港“中學學位分派”計劃。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深圳還首次把港籍學生納入深圳義務教育公共服務范圍,港籍學生可以和非深戶籍學生一樣申請參加積分入學。

  此外,早在2005年,兩地就啟動了“深港姊妹學校締結計劃”,截至去年12月,深港姊妹學校增至319對,姊妹學校數量為全國最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港姊妹學校間的交流已從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擴展到家庭和社區,為深港教育全面合作奠定了堅實的交流基礎。隨著國家大力倡導建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兩地姊妹學校締結規模不斷擴大,姊妹學校內涵和活動層次還將不斷豐富。

  跨境醫療銜接成效顯著

  在香港長大,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后入職香港瑪麗醫院,這是港籍醫生樊敬文13年的從醫經歷。然而,2012年9月,樊敬文做了一個勇敢的嘗試,加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創業團隊。作為深港合作醫療平台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在深港兩地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戰略機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全面發揮“雙區建設”和試點政策疊加優勢,積極探索跨境醫療融合。

  在跨境醫療融合浪潮下,最令樊敬文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個瞬間是——當上了真正的“深圳醫生”。去年8月,樊敬文成為深圳市首批37位獲得“主任醫師”職稱的港籍醫生。“獲得正高級職稱証書后,就打破了兩地執業資格認定壁壘。港籍醫生在醫療科研、服務、管理方面會更方便。”樊敬文說。

  在醫生資質互認方面,深圳先行探索。深圳打破深港醫師資質壁壘,開展境外醫療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認定,與內地醫師享受同等政策待遇。與此同時,深圳持續優化港澳醫療機構審批流程,簡化港澳醫師資格認定、短期行醫許可程序,大幅壓縮機構設置與執業登記審批、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辦理的時限。

  作為“港澳藥械通”首家指定試點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引進在香港、澳門上市的臨床急需藥物,造福患者。首個引進的藥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成為內地“熊貓血”媽媽的“幸運藥”﹔恩曲替尼、勞拉替尼等目前全球較新的抗癌藥品更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引進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對於有既往感染史、合並糖尿病、血液透析、免疫缺陷、腎功能衰竭等感染高危人群來說,可有效降低植入感染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在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這道灣區融合“必答題”上持續發力,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尤其是2020年以來,深圳市衛健委以國家綜合授權改革為牽引,大力推動“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放寬國際新藥准入”首批2項衛生健康領域授權事項高質量落地實施,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引領性、示范性改革成果。

  “港澳藥械通”落地,既惠及內地居民,造福跨境患者,又有效促進了灣區醫療同質化發展,也對整個國家的醫藥醫療水平起到推進和示范作用。截至5月30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獲批引入13種藥品和9種器械,已有逾700人次享受試點政策福利獲得及時救治。受惠患者中,近40%來自深圳市外。“我們將繼續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服務一體化。”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姚卓文 首席記者 羅莉瓊)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