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在深圓滿落幕

7月24日,第三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鵬城實驗室舉行,正式宣告這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鵬城實驗室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聯合承辦的業內頂尖賽事圓滿落幕。
第三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典禮現場
本屆大賽以“AI賦能視界”為主題,立足於國際視野,設置“AI+無線通信”與“AI+視覺特征編碼”兩大賽道,旨在營造人工智能創新創造氛圍,促進產業、學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融合發展,以高規格、高質量、高難度的理念加速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精尖人才,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
AI+無線通信已成為近年人工智能和移動通信中最受關注的關鍵領域,把AI技術引入無線通信設計,能夠進一步開發6G系統的潛力,提升無線通信的性能。“AI+無線通信”賽道的冠軍團隊Falcom sound team團隊,通過發射機和接收機的聯合設計與優化最終達到了較優性能。
於全院士為“AI+無線通信”賽道一等獎團隊頒獎
面向機器的視頻處理與編碼技術研究正成為產業界和學術界熱點標准化需求提上議事日程。今年是第一次在全國人工智能大賽中設立“AI+視覺特征編碼”賽道,該賽道的冠軍團隊姜尚團隊,通過傳統圖像處理技術與深度學習技術的融合,實現了視覺特征壓縮編碼的較大提升。
余少華院士為“AI+視覺特征編碼”賽道一等獎團隊頒獎
兩大賽道中,各隊伍方案都展現出應用於多種實際場景的巨大潛力,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寬,促使人工智能經濟發展並發出更大活力。
自2021年12月19日開賽以來,大賽贏得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大賽選手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還吸引到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1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的107 名選手參賽,展現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在所有參賽選手中,學生參賽者佔比55%,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599所海內外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在職選手佔比45%,主要來自百度、字節跳動、騰訊、京東、中國電信、華為、英特爾等800余家企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副主任余少華表示,大賽依托鵬城雲腦建立專業的競賽平台,通過啟智社區AI協作平台接入鵬城雲腦,為比賽提供穩定的環境支持。同時,鵬城雲腦大科學裝置為選手提供了充沛的GPU與NPU算力支撐。未來,我們將通過算力網絡優質的異構算力資源來進一步支持全國人工智能大賽的開展,體現我國人工智能算力設施網絡化匯聚的優勢,促進全國各地人工智能基礎建設發展。
記者 聞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