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擁抱深圳灣:在“會客廳”邂逅自然精靈

2022年09月16日08:35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擁抱深圳灣:在“會客廳”邂逅自然精靈

  深圳灣濱海長廊。

  ▲繁殖季節,紅樹林中的大白鷺。

  ▲在深圳灣捕食的黑臉琵鷺。

  ▲在深圳灣越冬的綠眉鴨。

  9月14日、15日,深晚報道組實地走訪深圳首條山海通廊的報道引發持續關注和熱烈反響。今天,請繼續跟隨報道組的腳步,來到山海通廊的最后一段——深圳灣公園。

  如果用無人機的視角,在百米高空鳥瞰這條路線,您就會驚訝地發現:郁郁蔥蔥的塘朗山宛如一個靜臥著的巨人的軀干,大沙河恰如巨人伸出的一條臂膀,而深圳灣就是它張開的大手,深情地擁抱香港,熱情地召喚大海。

  這裡有獨特的亞熱帶風光

  從大沙河入海口向東望去,眼前綠草如茵,椰樹林立,以當地鄉土樹種為主體植被構成獨特的亞熱帶風光。綿延於深圳灣兩岸的紅樹林在海岸線勾勒出一道靚麗的綠色長廊。

  報道組選擇從大沙河入海口向東行進,經小沙山、北灣鷺港、白鷺坡、海韻公園可以直達閱海廣場,那裡位於深圳灣北岸的中部,是遠眺整個深圳灣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

  北灣鷺港是深圳灣公園的主要入口和休閑區域之一。在沙河東環島的東側是公園入口休息廣場和鷺港兒童天地,西側是供游人觀鳥、觀賞紅樹林和海景的草地平台以及茂盛的林帶,中部則是親水的鷺港,在這裡,游人可以近距離觀賞到港灣水面上悠然的鷺鳥。

  從北灣鷺港走出幾十米,路邊樹上懸挂的樹木名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烏桕、桂花、火焰木、小葉榕……樹名都是手寫的,下面還有“深圳市垃圾分類廢棄木循環利用”的落款。“這些樹木名牌和挂繩都是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蒲公英志願講師楊宏帶領義工利用從生活垃圾中分揀出來的廢棄木做的,實現了垃圾循環利用,也非常契合山海通廊生態、自然、零廢棄的主題。”採訪團特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教育專家葉建華笑著介紹說。

  這裡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堂

  在深圳灣公園,“親水”是一個核心元素。有不少市民在岸邊漫步,靜看潮起潮落。濱海休閑帶共設計了四種道路:步行道、巡邏道、自行車道和人行漫步道。

  走在深圳灣的沿岸長廊,視野開闊,風景優美,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海風拂面,沁人心脾。遠處,記者看見有一些水鳥在海天之間展翅飛翔。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教育專家劉蕾告訴深晚記者,深圳灣是東半球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每年候鳥季,許多的珍稀瀕危鳥類都會來這裡棲息:長嘴扁平如湯匙、與中國傳統樂器琵琶極為相似的,是黑臉琵鷺﹔身體纖瘦而修長,通體白羽,下嘴基部黃色的,是黃嘴白鷺﹔黑嘴鷗鳥如其名,嘴呈黑色,腳呈紅色,種群數量稀少﹔此外,這裡還有海鸕鹚、白琵鷺、褐翅鴉鵑、黑鸛、白肩雕、白腹海雕、黃胸鹀、花臉鴨、鳶、鶚、紅喉歌鴝、藍喉歌鴝、鳳頭蜂鷹等23種珍稀瀕危鳥類,每年都有約10萬隻候鳥在深圳灣歇腳或越冬。“近年來,這裡又先后重新發現小靈貓、豹貓、歐亞水獺等珍稀動物,充分說明深圳水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葉建華補充說。

  走到閱海廣場,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經近在眼前。站在觀光道上放眼眺望,蜿蜒9公裡的福田紅樹林,在高樓大廈的映襯下,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近岸灘涂上更是多姿多彩,彈涂魚、招潮蟹、沙蠶等豐富的底棲生物吸引了眾多水鳥,海面上不時有魚兒躍出,這些自然界的精靈為深圳灣平添動感與生機。這裡連接著城市與自然,展示著深圳這座濱海城市的無窮魅力,不愧為生態與人文完美融合的城市自然“會客廳”。

  專家點評

  深圳灣是深圳最亮麗的生態名片

  大沙河奔流向海,河海之間是深圳灣。從河口向東環視,深圳灣公園、廣東內伶仃-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深圳河、香港米埔-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深港兩地雖以深圳河灣為界,但卻共享著同一個生態系統——深圳灣(后海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

  深圳灣內有超過450公頃的以秋茄、木欖、桐花樹、白骨壤為主的紅樹林生長在海濱灘涂上,一面消減來自海上的風浪,守衛城市,一面憑借其強大的生產力,滋養著受它庇護的豐富多樣的底棲生物,為遷徙候鳥提供食物。深圳灣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EAAF)地理位置上的中點,為數以萬計的候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

  游覽攻略

  大沙河入海口,與深圳灣公園小沙山、大運會火炬塔紀念廣場連通。沿著小沙山往東走至深圳灣公園,路程約2.2公裡(4000步),路過深圳灣公園北灣鷺港、深圳KEEP跑團例跑集合點、白鷺坡休息亭、文化驛站白鷺坡書吧。

  沿途公用設施齊全,道路平坦,適合騎行、漫步。(記者 李晶川 李銘赫 羅明/文 記者 李晶川 寧杰文 陳玉/圖)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