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新區:重大項目建設凸顯“山海”特色

在壩光灣畔離海不到20米的距離,一座頗具設計感的鋼結構建筑映入眼帘,這便是即將建成的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綜合體育中心。它形似船帆,與中心公園和文化中心系橋相連,形成一副620米的濱海文體長卷。
按照深圳大鵬新區“三城三灣一區”的產業格局規劃,在這個依海而建的狹長地塊中,由南至北將逐步嵌入大劇院、黑匣子劇場、水秀劇場、環形游泳館等十二個“劇場”與“類劇場”,打造由文化中心、體育中心、中心公園三部分組成的深圳離海最近的“壩光文體中心”。這也將成為深圳東部沿海以及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體驗式文化設施新地標。
提煉“山海”元素
項目設計屢獲大獎
“壩光文體中心”項目以“人類的生物谷,世界的壩光灣”為建設目標,外形設計深度提煉生物谷的山海元素,加入DNA鏈、海浪等特色元素,文化中心與體育中心分別展開雙翼,中間以峽谷型的連廊相連接,形成擁抱世界的雙臂和開放交流的窗口,因此“壩光文體中心”也被稱為“壩光之眼”。2018年,“壩光之眼”獲得深圳建筑設計獎金獎,2021年又斬獲“2021意大利A’DESIGN AWARD金獎”“2021德國If設計大獎”等國際權威獎項。
界面營造上,體育中心打造“親人”尺度,打通貫穿山海的視線通廊,串聯橫跨地塊的休閑跑道,構建親和宜人的慢性路徑,鋪陳內外聯動的公共空間。文化中心、綜合體育中心與中心公園三大核心功能區彼此滲透、形成濱海灣區新符號。
保護與發展並重
運用BIM技術攻克難關
壩光有純天然豐厚的自然人文底蘊,卻一度與現代科技、智慧城市等詞格格不入,以前的壩光淳朴但落后,“雙谷”的規劃完成,奠定了壩光的定位。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更高層次的保護”的EOD模式始終貫穿在壩光開發建設中。 作為深圳“最親近大海”的壩光文體中心,在建設過程中也無一例外遵循這一模式。項目地上採用全鋼結構,主要結構標高規格多,也會有較多高空焊接作業,同時地下水位較高,泳池底板標高為負11米,底板抗滲成為作業的難點。壩光開發署及各參建單位運用BIM技術進行現場復雜節點交底,以便減小施工難度、縮短施工工期,聯合深圳大學等高校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共同申報科技示范項目及相關課題,設計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防水應用、新型抗裂水泥混凝土應用和結構健康檢測等。
型體抗風、建筑防洪、結構超限、幕牆承重也是重大考驗。壩光文體中心在前期結構設計階段就反復進行風壓取值測試,多次將金屬屋面進行超強台風抗風揭試驗,對中心幕牆維護系統盡量減少接縫,全面確保其良好抗風能力。
生態賦能重大項目建設
重點工作碩果飄香
“體育中心計劃年底完工,文化中心計劃年底完成60%,明年年中完工。”據新區建筑工務署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壩光文體中心的體育中心將在年底完成精裝修及智能化工程建設,文化中心包含的大劇院、圖書館、文化館也順利完成主拱合龍,項目整體預計於2023年完成竣工驗收。
而壩光文體中心只是新區諸多重大項目中的一個。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一大批生物科技創新產業以“雙谷”為主軸蓬勃發展。“生態+文旅”“生態+科技”“生態+產業”……以守護生態底色為發展使命,疊加出無限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
放眼大鵬新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深圳海洋大學項目已正式獲批復﹔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站網總部基地正式落戶﹔規劃建設中的大鵬濱海天然氣儲運基地區域總部未來可期﹔南澳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加速推進﹔樂高樂園度假區投入使用指日可待﹔大鵬所城持續活化﹔較場尾民宿小鎮以及楊梅坑—鹿嘴片區升級提質﹔深圳市第二十三高級中學、紅嶺教育集團大鵬校區、人大附中深圳學校(九年一貫部)二期等教育項目抓緊施工﹔8號線三期工程溪涌車輛基地交通疏解路橋梁順利架設。
據了解,大鵬新區2022年重大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00億元,僅6月就有8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61億元。(記者 張連城 程思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