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沙雕為何不怕台風暴雨

大梅沙沙雕節邀請10位沙雕藝術家,制作11座主題形態各異的沙雕建筑。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首屆大梅沙沙雕節日前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開幕,並計劃持續到明年3月31日。鬆散的沙粒何以能精雕細琢,成型后沙雕作品又如何得以保留長達一年之久?記者昨日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到了沙雕制作工藝中“秘密”。
沙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堆起來的沙子來雕刻,將沙堆雕刻成為藝術品,一直以來都被視作“速朽藝術”。據介紹,此次大梅沙沙雕節邀請了10位沙雕藝術家,用時一個月時間,制作11座主題形態各異的沙雕建筑,共計用到約10000立方米的沙子,其中最大的佔地近2500平方米。
從鬆散的沙子到硬質的沙堆,其中的“秘密”要從沙雕特別的制作工藝談起。記者採訪獲悉,沙雕作品以純粹自然的沙和水為材料,需要經過挖沙、堆沙、雕刻、固定4道工序。挖沙往往是就地取材,堆沙則是將沙子填充到堆基裡。而要使一盤散沙始終保持著沙堆的可塑性,其秘訣就是不斷給它們“喂水”,同時利用機夯不停地輪回夯打,使沙子和水充分糅合在一起,便能形成穩固的沙基。
具有20年沙雕制作經驗的侯文舟,現擔任舟山國際沙雕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同時也是此次大梅沙沙雕節的創作者之一。按照他的說法,沙雕制作的難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沙子的成分。“每個地方的沙子物理性質不一樣,含泥量多的沙子,其凝聚力就會比細沙要好,這些帶有沙土質的沙能夠在底基上繼續堆積,最后將其搭成‘金字塔’型,也就更有利於沙雕作品的雕刻和保存。”
基礎打好后,就要進行雕刻和固定,這兩個環節相輔相成。其中,沙雕之所以能夠保存完好並持久,一種特殊的“環保膠水”居功至偉。
“在挖沙、堆沙工序之后,我們會從上往下進行雕刻,並在雕刻過程中不斷在沙雕表面噴上專門環保膠水,等膠水晒干后,沙堆便能夠緊緊凝固在一起。”侯文舟表示,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隻要做好日常維護,這些沙雕作品可以保留一年以上。可以經受十幾級的台風,下暴雨都沒問題。(記者 趙新明 吳禾昆/文 楊浩翰/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