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香蜜湖論壇舉行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既有現代化模式的超越”
10月31日,第三屆“香蜜湖論壇”在深圳市委黨校舉行。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深圳10月31日電 (李申)10月31日,第三屆“香蜜湖論壇”在深圳市委黨校舉行。來自全國高校、研究機構和社科理論界的專家學者齊聚深圳,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這一主題展開研討。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程步一參加論壇並致辭。
“香蜜湖論壇”是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發起的年度高端論壇,每年舉辦一次。論壇是先行示范區研究領域的重大學術活動,致力於宣傳和詮釋先行示范區的有關決策和發展戰略,旨在推動專家學者把深圳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樣本,緊緊結合“雙區”建設實踐,總結提煉更多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深圳特色的學術語言和話語體系,為深圳加快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選擇”
本屆論壇上,由研究中心研制的首期全球標杆城市指數正式發布。該指數從人本、發展、創新、未來、善治五個維度對全球標杆城市進行評分、排名,今后將每兩年更新一次。
“榜單選擇了12個樣本城市。從最終結果來看,沒有完美的標杆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人本方面,我國4個一線城市表現搶眼,民眾獲得感、安全感較強﹔創新方面,深圳創新力、產出力較強,資源集聚力是短板。此外,中國4個一線城市在善治方面也均位於前列。”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永清介紹。
《馬克思主義在深圳:一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線索的文化簡史》同步發布。該書試圖勾勒出以馬克思主義為底色的深圳肖像,講述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凝聚、為引領的深圳故事,從深圳文化的篳路藍縷,寫出馬克思主義和一個城市的相互成就,以及馬克思主義和這座城市的未來可能。
現場發布的研究報告《 “四有模式”: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與超越》則提出,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呈現了“有力政黨+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序社會”四位一體的總體局面,政黨堅強有力、引領創變,政府積極進取、開明有為,市場創新開放、靈活有效,社會多元參與、和諧有序,從而實現了理想化的治理狀態。
“在此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既有現代化模式的超越,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二級教授、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倪星說。
“不斷推動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
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深圳先行示范區研究、自貿區發展等主題進行主旨演講,並對深圳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很多研究說深圳‘空心’了,其實不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教授唐杰針對深圳創新驅動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報告,“深圳最近三年的專利技術在增長嗎?在國內的重要性有所提高嗎?答案是肯定的。深圳創新離不開制造,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制造業向高端攀升。”
唐杰強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大國博弈的主要戰場。未來將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核心一定是跟計算機、機器人、人工智能有關,人才一定是數字型的人才。同時,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和海量數據的累積,推動科學技術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成為新的科學研究的范式,科學研究越來越以“數據與算法為中心”進行思考、設計和實施。
“科學發現越來越依賴於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處理,科研對象、過程和擴散等越來越與數字技術融為一體,推動了科學技術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科學、技術、生產之間的結合往往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科學技術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唐杰說。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猛也提到,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增長動力逐步由要素驅動的數量型向以技術進步、制度變革為主、創新驅動的質量型轉變。
“針對深圳未來高質量發展,我們提出的政策建議是,一方面,深圳市應加快開啟新一輪全方位基礎性改革,著眼解決深圳經濟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與體制性問題﹔另一方面,正確認識目前深圳技術進步的階段性特征,克服‘投資恐懼症’。”李猛說。
李猛建議,未來,深圳需要不斷推動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空間范圍上擴大對外開放,把握國際關系。例如,與香港金融市場緊密聯系﹔推動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合作共建高科技產業園,吸引落地一批高質量外資企業和項目﹔助推貿易投資便利化﹔維持中長期深圳經濟體系較強的增長韌性等。
“需要重視產業的深度協調發展”
“大灣區內部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正在逐步推進,整體呈現高端制造服務化與服務互聯網化的趨勢,為大灣區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群提供重要的產業支撐。”會上,深圳市委黨校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彭芳梅表示。
然而,大灣區內部仍存在城市競爭下的產業技術創新的重復性投入,城市間產業融合壁壘仍然顯著,產業分工與協同演進仍處於較低水平。這些問題短期內會阻礙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配置,長期會拖累大灣區創新效率的提升,制約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此,我們建議,科學倡導產業融合發展,不要繼續盲目追求要素推動型的舊式產業融合發展邏輯,需要重視產業深度協調發展、深度融合在未來較長時期內對城市經濟效率的關鍵性拉動作用,縮短大灣區內部人員流通成本,如探索設立各級人才出入境綠色通道等。”彭芳梅說。
針對制度創新,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表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經濟發展活躍、科技資源豐富,具備戰略新興經濟發展的承載和支撐條件,建議以新興產業與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點,進行制度創新。
“戰略新興經濟發展必須注重規劃、側重長遠規劃,同時避免同質化,構建協調、互補、統一的協同創新體系,建立健全經濟發展的平台保障制度。”符正平舉例,前海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法定機構改革創新的區域,形成了鮮明特色。下一階段,前海可推進以法定機構承載部分政府區域治理職能的機制體制創新,如增加港澳居民、外籍人士等多元主體參與區域治理,推進行業協會自律自治等。其他地區也應對標國際經貿新規則,加大差異性制度創新的力度。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回望過去,是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進程,也讓深圳躍升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速向全球標杆城市邁進。”深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鄭秀玉在總結講話時表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