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聯合國氣候大會分享建設美麗城市經驗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在美麗中國案例推介活動中分享深圳經驗。
11月12日,正在埃及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深圳代表團參加了“中國角”社區日-多方參與共建近零碳社區邊會和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邊會,介紹深圳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創新工作經驗,分享建設美麗城市的實踐與探索。深圳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放在同樣重要位置,不斷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深圳經驗,受到與會代表的關注。
在12日下午舉辦的氣候大會“中國角”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邊會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在美麗中國案例推介活動中分享深圳經驗。
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提出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紅樹林作為深圳最早的‘原住民’,不僅見証了我們這座年輕的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年均生產總值由1.96億增至超3萬億、人口由31萬增至1700余萬的發展奇跡,也見証了作為國際候鳥遷飛通道健康持續的演進。”張亞立說。
每年11月至來年的4月間,城市的腹地——深圳灣畔,有超過300公頃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有超過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其中有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白琵鷺、黑嘴鷗等20余種珍稀瀕危物種,各種鳥類約200種。市民和觀鳥愛好者經常在這裡駐足觀賞。張亞立說,記得有一位記者朋友曾經這樣寫道:“環境好不好,鳥兒說了算”。這是深圳經濟獲得高速發展、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生動案例。
在城市42年的發展歷程中,深圳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放在同樣重要位置,不斷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去年年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發布《2021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指數報告》,深圳綠色競爭力在中國289個主要城市中居首位,這是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成果的有力佐証。
致力於綠色低碳發展,以更低環境代價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張亞立介紹說,深圳致力於綠色低碳發展,以更低環境代價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模式由建市初期的“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升級為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構建新興產業集群,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近40%,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8年穩居全國首位。
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筑,在中國率先推行新建民用和工業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建設規模和佔比穩居全國前列。
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徹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業用煤,清潔電源裝機佔比約77%,在中國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最低,構建核電、氣電、清潔煤電、可再生能源互補的韌性能源結構。
全面推行綠色交通,公交車和巡游出租車100%實現純電動化,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深圳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全國第一,綠色出行分擔率達74%。
加快低碳試點示范,建設28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高標准推進試點建設,形成一系列集成綠色低碳技術的新模式、新場景。
致力於城市空間治理,科學布局生產、生態、生活空間
張亞立介紹說,深圳致力於城市空間治理,科學布局生產、生態、生活空間。作為中國市域最小的超大型城市,成立之初深圳就根據山水林田湖草的本底特征,前瞻性規劃了“帶狀多中心組團結構”的城市框架,奠定了深圳高效、生態、彈性的宜居本底,最大限度保障城市與自然共融共生。
率先進入城市開發建設加速時期,將近50%的市域面積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致力於打造山海連城空間格局,城市生態安全格局和生態系統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
以繡花功夫提升生態品質,著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建成公園1238座、綠道2843公裡,公園綠地500米服務覆蓋率超90%,形成連山通海貫城串趣的生態游憩網絡,“推窗見綠、開門入園”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持續推進基於自然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全市353平方公裡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佔建成區總面積37%,全面實施東部海堤重建、防洪排澇及老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成效顯著。
致力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多元參與的政策制度
張亞立介紹說,深圳致力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多元參與的政策制度。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深圳圍繞雙碳目標,在政策法規、標准體系、能力建設、公眾參與等領域也在不懈探索創新。
健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法規,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內容,出台全國首部綠色金融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出台《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提出面向2025年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目標任務,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率先編制《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出台《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落實國家碳評估監測試點,開展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紅樹林碳匯監測及重點企業溫室氣體監測。
積極推動碳普惠工作,試點建設國內首個碳幣服務平台,建立綠色出行、低碳用電等普惠應用場景,推出“低碳星球”碳普惠程序,注冊用戶超百萬,逐步構建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機制。
張亞立表示,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必須高度關注城市發展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面向未來,我們將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誠摯邀請世界各國朋友蒞臨深圳,感受深圳魅力,交流互鑒城市發展的經驗。我們期待以本屆大會為契機,加強與全球城市的交流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改善全球生態環境,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世界!(記者 竇延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中國時裝看深圳”之四:讓企業更有信心
- 俯瞰2023春夏深圳時裝周主會場。主辦方供圖 金秋傍晚,深圳歡樂海岸椰林沙灘上,美麗的聚光燈與湖面的粼粼波濤相互映襯,流光溢彩,為各服裝品牌的季度新品發布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南山區南油服裝批發市場,各大服裝門店在此雲集,街區裡的“荔秀直播基地”總有品牌在線上直播﹔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瑪絲菲爾總部大樓仿生學的奇特外觀讓人駐足觀賞,不少游人特地前來就為了在此打卡拍照…… 深圳是全國重要的服裝基地,女裝佔據全國引領地位。…
- “中國時裝看深圳”之五:一針一線,見“圳”品質
- 服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調試新採購的模板車。受訪者供圖 據深圳海關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紡織服裝出口51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8%,其中對美國、東盟、英國三大傳統市場的出口額顯著增長。…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