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關鍵詞看深圳機遇和使命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份報告內涵豐富,看點很多。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對於深圳而言,報告中蘊含著重大機遇,也包含著使命責任。
關鍵詞1
擴大國內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去年深圳城市經濟總量達到3.24萬億元,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動力強勁。今年深圳將繼續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消費和投資方面提出了“兩個萬億目標”。一是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也就是超過1萬億元,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並對推動消費復蘇、建設世界級商圈、辦好消費電子展等展會、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二是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邁上1萬億元新台階,適度超前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點片區建設,開展“極速先鋒城市”建設,實現“雙千兆、全光網、1毫秒、萬物聯”網絡建設目標。
關鍵詞2
現代化產業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
2022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全部工業增加值居全國城市“雙第一”,前不久深圳研發制造的全國首個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成套整機國產化攻關成功並獲批生產應用,展現了深圳科技和產業創新能力之強、實力之厚。今年,深圳提出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突出制造業當家,大力發展“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質量提升、平台提效、項目提速等行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各種傳統的和新興的經濟形態,更要瞄准高端高質高新,苦練“深圳原創”內功、勇攀“硬核科技”高峰,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讓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安全更有韌性更具競爭力,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提供堅實基礎。
關鍵詞3
提振預期和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廣大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去年深圳持續加大惠企助企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1596億元,今年將繼續實施一系列舉措來提振信心和預期。2月2日,深圳召開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行業協會座談會。會后不久,深圳8部門聯合出台《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真金白銀”助企紓困,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前幾天,《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的若干措施》發布,提出了持續激發活力和創造力等11條舉措。今年深圳將推出營商環境6.0版改革措施,把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成為深圳最閃亮的金字招牌,讓市場主體提振信心、放手拼搏、贏得未來。
關鍵詞4
吸引和利用外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准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准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央賦予深圳的一項重任。去年,深圳實際使用外資110億美元,成功舉辦了2022年全球招商大會。今年一開年,深圳全市上下滿世界“敲門招商”力促合作,足跡遍布意大利、西班牙、法國、阿聯酋、英國、德國、瑞士等國,聚焦高新產業、數字經濟、時尚產業、創意設計、先進制造、生命健康等領域展開經貿交流,並取得投資貿易、戰略合作等一系列積極成效。記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將圍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面向全球開展“雙招雙引”,突出吸引和利用外資,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四面八方走出去、請進來,高標准舉辦全球招商大會,把更多產業、更多企業、更多資本、更多人才“引進來”,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關鍵詞5
藍天碧水淨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山海連城、四季有花,深圳不僅是經濟大市,同樣是生態優美大都市。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深圳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今年,深圳將開工建設紅樹林濕地博物館,加快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和“公園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讓深圳藍天常在、空氣常新、綠水長流。
關鍵詞6
保障基本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其中對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做出了具體的部署。
深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民生事業發展。今年,深圳提出要加快建設三個15分鐘生活圈,即建設更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實施社康服務擴容提質行動計劃,構建“15分鐘社康圈”﹔完成1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新增20家社區長者服務站,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更多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擴大體育場館“一鍵預約”范圍,打造“15分鐘健身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深圳保障房建設領域頻頻有大動作,首先是一批人才房集中啟動配售並降低年齡限制門檻,其次是啟動城中村保障性住房改造提升,這都是在全力以赴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緩解住房困難,讓年輕人更有盼頭、更加安居樂業。
關鍵詞7
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准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推進鄉村建設行動。
過去幾年,深圳累計助力9省54縣(區、市)204 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深圳力量。未來,深圳以深汕特別合作區為鄉村振興主陣地,積極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助力對口地區發展,並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以更高站位、更大擔當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8
粵港澳大灣區
“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四周年,如今這片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正在加速融通中發出愈加耀眼的光芒﹔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正在促進融通中釋放出更為澎湃的動能。
2月6日,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激活了深港以及整個大灣區融通發展的“一池春水”。前不久,2023深港合作會議在香港舉行,深港兩地從政府到企業頻繁互動,在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推動務實合作。接下來,深圳將繼續深化深港澳更緊密合作,主動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攜手打造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特派記者 徐興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