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群眾中英街共赴“非遺盛宴”

歷史悠久的“沙頭角魚燈舞”是活動的“重頭戲”。
在“非遺手工藝人展” 集市展位,東和版畫吸引眾人駐足觀賞。 本組圖片均由李亮 攝
麒麟舞、魚燈舞、百人舞龍……4月2日上午,一場精彩紛呈的非遺專場展演在中英街魚燈舞廣場舉辦,在人間最美四月天裡,深港群眾共赴“非遺盛宴”,“沉浸式”體驗深港歷史文化的魅力和風採。未來,這裡將繼續聚焦歷史文化傳承和深港融合創新發展,搭建深港居民文化交流平台,共建傳承歷史記憶的深港共生家園。
非遺展演
串起深港共生記憶
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響起,麒麟舞表演為非遺展演拉開序幕。隨后,魚燈舞、百人舞龍、醒獅、陸上行舟、腰鼓舞等非遺節目逐一亮相,吸引深港居民和游客駐足觀賞。作為沙頭角沙欄嚇村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的“沙頭角魚燈舞”是活動的“重頭戲”,你看,魚燈熠熠,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的魚燈瞬間“活化”,宛若海面上跳躍的魚兒。
與“沙頭角魚燈舞”相呼應的,是“百人舞龍”。在香港新界沙頭角鹽寮嚇村村民的表演中,“百人舞龍”場面宏大,舞姿奔放,獨具特色,不僅烘托了活動氛圍,也展現新時代深港融合的生動實踐。值得一提的是,“百人舞龍”等節目沿街巡游,吸引大批深港居民和游客駐足觀看,現場熱鬧非凡,掌聲陣陣。
中英街素有“民間藝術之鄉”的美稱,麒麟舞、魚燈舞、百人舞龍等民間藝術蜚聲於世,深港兩地居民舞魚、舞龍不僅寄托了客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更是深港兩地源遠流長、血濃於水的文化紐帶,牽系著深港兩地居民的情懷。
提及情懷,少不了傳統手工藝。深晚記者留意到,大家在專場展演和巡游中觀賞各種非遺文化表演外,還可打卡“非遺手工藝人展” 集市展位。東和版畫、編織魚燈、吹糖人、吉祥鼓、香囊、草編、桃木刻、翻花……一項項傳統手工藝讓深港居民進一步暢享民俗文化魅力。
深度融合
構建深港共生家園
中英街與香港水陸相連、經濟相通、人文相融,是具有深厚底蘊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更是深港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英街是深港融合的見証,從一條長250米、寬不到4米的老街,到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中英街將成為傳承歷史記憶的深港共生家園。
“同走一條街,共飲一井水”,在香港新界沙頭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看來,在中英街舉辦活動對深港居民和游客感受生動的深港融合場景十分有意義。“中英街是深港融合的見証。”香港沙頭角商會主席張霖表示,十分期待中英街華麗蝶變,也祝福中英街未來更興旺。
“中英街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中英街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春菊表示,這裡將深度挖掘深港共生與百年客家的歷史文化價值,聚焦歷史文化傳承和深港融合創新發展,重塑中英街百年歷史文化景觀,搭建深港居民文化交流平台,促進深港兩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深度融合,共建傳承歷史記憶的深港共生家園。未來,中英街將成為打造國際跨境旅游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深港共建共治融合發展新典范。(記者 方壯芳 黃麗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