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發布 | 地標競相崛起!羅湖天際線藏著什麼秘密?

羅湖建區以來
一座座城市地標
成為特區奮進的符號
“三天一層樓”的國貿大廈
曾經亞洲第一高樓地王大廈
2022年世界建成最高建筑城脈中心
……
新地標不斷涌現
勾勒出最美天際線
今天
讓我們走進
城市生長背后的故事
4月13日,“羅湖發布”舉行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專場。羅湖區住房和建設局局長馬曉東與轄區四家建筑企業負責人共同帶來“新地標 新技術 新材料 羅湖區建筑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主題發布。
新地標 新技術 新材料
羅湖城市天際線不斷刷新
從最早的國商大廈、國貿大廈
到地王大廈、京基100
再到今天的城脈中心……
新地標的逐一亮相
見証了羅湖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也集中展示著
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管理方法
近幾年來
羅湖充分運用新一代建筑科技
不斷突破技術前沿
形成了行業領先的建筑科技體系
如粵海置地大廈項目率先運用超高層鋼結構環梁預綁扎、混凝土質量智能管理等41項新技術,取得發明專利2項。
城建梅園項目運用了超高層變形監測、液壓自爬模、鋼結構虛擬預拼裝等一系列高端建筑技術,項目取得發明專利3項。
御龍天地項目採用永臨結合十字鋼箱梁、反壓土分層開挖、地下室鋼結構吊裝及運輸等技術,獲得專利9項。
城建大廈項目運用核心筒和外框“錯層同步施工”工藝,進一步提高施工組織效率。
粵海置地大廈項目
城建大廈項目
建筑業
不僅是新技術的試驗場
也是新材料的新賽道
羅湖不斷聚焦新材料研發
拓展新應用場景
◆ 推廣氣凝膠應用。積極招引以中凝科技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企業。其中,中凝科技成為首個國家級氣凝膠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 深耕光伏玻璃技術。積極招引以凱盛科技、先陽新能源為代表的光伏新材料領軍企業。企業研發的光伏產品實現建筑物自動隔熱、遮陽和節能。建成國內首條高效示范生產線。推出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該器件安裝靈活,與建筑完美契合。
◆ 致力瀝青新材料研發應用。深圳市路橋建設集團研究提出了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環境的瀝青新材料,進一步提高綜合品質和壽命,集團累計獲省政府科技進步獎3項,取得發明及實用專利89項,參編國家及地方標准6項,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獎項38項。
打出助企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羅湖區建筑業持續“狂飆”
建筑業
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也是羅湖的傳統優勢產業
近年來
羅湖聚焦建筑業
通過政策扶持、服務保障、平台引領
不斷提高產業吸引力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打出助企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 發布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新遷入或新設立建筑類企業落戶,一次性最高獎勵250萬元﹔新遷入建筑類企業購房,最高給予1億元購房扶持﹔新遷入建筑類企業租房,最高給予500萬元租房扶持﹔企業項目獲得獎勵的、企業取得新資質的、全職引進頂尖行業專家院士的,最高獎勵400萬元。
◆ 助力企業人才住有宜居。出台轄區優質建筑企業名錄,實施企業人才“實物+貨幣”雙重保障。“十三五”以來,累計為48家建筑類企業配租住房625套,發放企業人才住房貨幣補貼超1000萬元。
◆ 引領企業攻堅前沿技術。搭建政企促進機制,通過舉辦產業發展推介會、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全區性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增進建筑企業交流。積極籌建羅湖區建筑業協會,發揮平台功能,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各項措施多管齊下
羅湖建筑業向著建筑工業化
綠色化、智能化不斷前進
建筑業全產業鏈實現了跨越發展
羅湖區涌現和集聚了眾多建筑業頭部知名企業,目前全區建筑業企業共有1337家,其中“四上”企業123家,一級資質143家。
全市建筑業產值前百強企業中,羅湖區佔13個席位。先后培育出中建深裝、名雕裝飾、洪濤集團、瑞和股份等全國知名建筑裝飾龍頭企業。全國建筑裝飾企業前十強中,羅湖企業佔6家﹔8家企業入圍百強。
一個個亮眼的數據
是羅湖不斷追求速度和效率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見証
與此同時
羅湖區內的建筑企業
也不斷創新、突破、成長
交出一份份成績斐然的答卷
扎根羅湖多年的建筑企業
又有哪些傳家寶和秘密武器呢?
01
突破幕牆安全檢測技術
守護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深裝)是一家在羅湖區土生土長的駐深央企,成立於1985年,是國家住建部首批批准成立的8家大型建筑裝飾公司之一。
中建深裝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洋介紹:“針對建筑幕牆因材料老化、性能退化等造成高空傷人等事件,我們聚焦幕牆安全檢測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研究。”
據了解,中建深裝推動並主導8項地方既有幕牆檢測鑒定類標准的制定,在幕牆面板脫落、石材透視成像、螺栓緊固力、結構膠脫膠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突破,累計取得專利20余項。
同時,公司配套開發的行業級軟件平台,可實現幕牆信息可視化,助力幕牆線上排查和風險研判,實現風險早期預警、安全可控制的目的,並助力行業技術、設備、方法的產業化發展,能夠為城市改造等提供決策依據,從而提高城市建筑安全水平。
02
發布“工業上樓”技術包
助力發展工業實體經濟
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員,是國家首批“三特三甲”資質企業,以投資、建造、運營為核心業務,活躍在中國經濟建設的前沿,共獲魯班獎295項。
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設公司項目指揮長宮華路介紹道:“‘工業上樓’對於土地空間高效利用意義重大。我們攜手羅湖推出全國首個‘工業上樓’技術包,解決工程實施過程中空間、荷載、運輸、工藝、運維、成本等關鍵問題,推動工業用地增量提質、存量提效。”
據了解,該技術包首次推出“高層大跨度裝配整體式預應力模塊化結構體系”,構建“堆疊式空中工廠”,可實現30m以上跨度並滿足重型設備上樓、功能靈活可調等生產需求。
技術包還進一步融合了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設有限公司自成體系的超低能耗多功能一體化外牆、BIPV、鈉電池分布式儲能等光儲直柔新能源技術。經實際應用及研究表明,上述新能源技術每年可為一個項目減少1000-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約5-20%能源效率。
03
推動氣凝膠技術產業化
提升建筑圍護結構安全和節能
深圳中凝綠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凝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國內最早推動氣凝膠技術產業化的領軍企業之一,是集氣凝膠及其復合材料應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被認定為廣東省氣凝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氣凝膠領域首家取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八十余項國內外技術專利。
深圳中凝綠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天賦介紹道:“基於氣凝膠優異的隔熱性能和低碳的生產過程,我們開發了一系列基於二氧化硅氣凝膠的節碳降碳產品,提升建筑圍護結構的安全和節能效果。”
中凝科技開發了一款薄型、高性價比的氣凝膠絕熱涂層系統,是由多功能底漆、氣凝膠中涂層和氣凝膠絕熱面漆構成的一個節能裝飾一體化系統,可應用於建筑外牆表面和屋面,具有安全、環保、節能和性價比高優勢。
中凝科技研發生產的氣凝膠新型建材均已獲得國檢集團出具的產品碳足跡排放証書。數據顯示,氣凝膠材料相較於傳統材料,每噸能減少3076.25kg的碳排放﹔相較於傳統保溫材料,氣凝膠新型建材,更能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氣凝膠應用
04
BIM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創造可持續未來
中國燃氣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綜合能源供應及服務企業之一,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混合制上市。壹品慧數字科技作為集團“數字化+雙碳”的專業公司,基於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深度融合建筑物的靜態、動態模開發了玉衡系統﹔積極推進基於BIM技術的數字孿生落地實踐,打造出D+E+N體系,即數字孿生+能源+多種應用場景,實現對建筑物的實時監測、預測和優化等功能,幫助建筑物運營者更好地管理和維護建筑物。
壹品慧數字科技的總經理薛成宇說道:“BIM技術在能源創新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可以幫助能源領域排摸家底,一屏統管能源問題,模擬、驗証、預測、控制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形成有效的科學決策。”
壹品慧數字科技以能源為切入點,在BIM基礎上搭建數字孿生模型,與集團傳統能源業務深度融合,打造D+E管理平台。D+E管理平台實現了綜合能源系統可視化呈現,同時實現了過程管控,將對數字模型的操作應用於能源系統,實現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雙向互動。
基於不同的應用場景,D+E數字化能源管理平台擴展升級為D+E+N體系。N不止是指供能、用能、儲能、能效管理、資產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也致力於綠色運營的智慧管理,可以實現三維可視化、業務聯動、數據融合、IOC等綜合管理,促進建筑、園區、城市更加綠色、安全、可靠、智能地運行。
洪湖中學、筍崗中學項目案例
展望未來
羅湖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以人民滿意為目標
努力提供更高品質的建筑產品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