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去livehouse看演出成深圳年輕人時尚

2023年04月16日08:56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起去Livehouse嗨一下!

  ▲3月22日,演出“深夜的訪客”結束后,觀眾和樂手合影。 楓小嶼 攝

  ▲livehouse音樂會現場,樂手和觀演觀眾互動。 受訪者供圖

  2007年,深圳第一家livehouse開業,因其不設卡座的音樂場地,樂手和觀眾之間形成了獨特的音樂氛圍和社交關系.在燃燒音樂激情中放鬆身心成深圳年輕人時尚。16年來,深圳十余家livehosue已然擁有各自獨特的空間調性,涵蓋了搖滾、民謠、流行、爵士等不同音樂風格,促成多元包容的音樂樣態。僅今年1到4月,熱門livehouse深圳HOU LIVE開設演出95場,最多一天同時開設3場演出,到場人數高達650人,正在逐漸成為深圳城市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去livehouse看演出 成為樂迷周末活動首選

  令人眼花繚亂的彩色燈光,震人心魄的音響,全場無固定座位,擁擠的人潮和伸手便能夠到主唱的舞台……這是2015年,白小姐在台灣一家livehouse觀看演出的初體驗,此后迷上了在livehouse舉辦的演出活動。2019年開始,她每年在深圳觀看livehouse樂隊演出超過20場。

  “livehouse給人極其震撼的現場音樂體驗,比起錄音棚的錄制作品,現場音樂的不確定性和無限的想象空間更讓我著迷,我覺得小場館演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是白小姐喜歡livehouse的原因,成為周末活動首選,去當地熱門livehouse觀看一場演出,在她看來也是年輕人快速認知一座城市的方式之一。流動的音樂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社交距離和活動空間,因此樂迷群體也常被看作城市氣質的代表。

  深圳樂迷小李喜歡livehouse中大家彼此靠近的距離,她說,自己習慣隨著人群流動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享受著被音樂包圍的氣氛,在燃燒音樂激情中放鬆身心。

  因其空間相對較小,樂手與觀眾距離更近,互動性更強。在Livehosue中演出,不乏樂隊與台下觀眾的互動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在搖滾樂隊演出,現場氛圍會改變樂隊音樂的表達方式,表演樂隊甚至會即興改編或創作不同的樂段,這些瞬間不可重復,不可模仿,與當下音樂場地實現“共建”進而“共享”,這便是現場音樂的魅力所在。

  樂隊強調音樂創作藝術性

  livehouse並不是樂隊和觀眾唯一的互動方式,樂迷白小姐與主唱小鵬是好朋友。小鵬所在的樂隊組建於2019年底,目前在深圳演出近40場,樂隊的音樂設備加起來還不到5萬元。

  在樂隊成立之前,他們和其他樂隊“拼盤”,約200名樂迷每人眾籌29.9元,樂手自帶音響設備,為樂迷准備飲料,在深圳灣的海邊、民宿的天台、足球場、籃球場等各個戶外場地“蹦迪”。這也是后來知名樂隊“深圳灣茶話會”演出的前身。樂隊成立后第一次演出是在深圳灣的海邊,一個台風天,樂手和樂迷圍成一圈,就著暴雨,鼓點混著雨點落在每一位樂迷的心間。

  2014年,小鵬從湖北來到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資源。而現在,他是深圳HOU LIVE的演出執行人員,愛好和事業早已融為一體。從事演出執行5年,小鵬接觸過的深圳本土樂隊超過100支,有的還是在校的大學生,有的已在深圳打拼多年,這些擁有不同經歷的樂隊將自己和對這座城市的感受與祝願用音樂一一展現。

  這些樂隊往往強調音樂創作的藝術個性,以小鵬的樂隊為例,他們的歌不會按照流行音樂的創作方式編寫,時長6至9分鐘十分常見。小鵬說:“我們覺得一首歌講述的故事決定了它需要什麼樣的敘述方式,可能是3分鐘、6分鐘,也可能是9分鐘。”

  而詞曲的表達,則屬於更為個人化的情感體驗。“寫歌就像是記日記。”小鵬說。他還記得,自己原創的第一首歌,是和吉他手在大排檔賣唱結束后,走在路邊有感而發。

  樂隊最為忙碌的時間段在周末,然而隊伍中有兩名培訓機構教師,這意味著練習和演出的時間很難協調一致。為了配合樂隊時間,小鵬甚至不得不找了一名替補樂手,這也是不少樂隊通用的做法。盡管如此,樂隊仍然保持每周四在大學城團練。

  為了節省成本,樂隊的所有樂曲全部都由自己錄制、混音再上傳音樂平台推送。

  記錄多樣深圳聲音

  近年來,音樂類綜藝節目如《樂隊的夏天》帶火了類似的樂隊,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樂隊的春天到來了”。越來越多的樂迷去線下觀看樂隊演出,深圳livehouse的演出也呈現出整體上漲的趨勢,深圳HOU LIVE公布數據顯示,僅今年1至4月共開設演出95場,最多的一天有3場演出,參與人數高達650人。livehouse現在成了這些樂隊走向大眾的重要通道。

  去年12月,深圳后青年音樂廠牌發起了“深圳波譜”專輯制作招募活動,尋找約十支樂隊各創作一首歌曲,通過音樂合作的方式,每支樂隊選擇一位成熟音樂人參與創作,用本樂隊擅長的音樂表達形式錄制,最終以“深圳波譜”專輯發行,作為深圳音樂場景的一張時代切片。在如何定義這張專輯時,“深圳波譜”樂隊和趙章都認為,深圳的聲音是多元的,它沒有一個宏大、明確的定義,隻要在這片土地生活著、工作著的人們有對這座城市的體悟,並以個性化的音樂形式表達出來。

  小鵬說:“深圳的音樂跟深圳的所有產業一樣,就是多樣化,有Reggae、民謠、流行、Funk,還有布魯斯、實驗、電子,非常多。”

  深圳本土樂隊演出數量逐漸增加

  為推廣本土樂隊,后青年還發起了公益演出的系列活動,在3月22日剛剛舉辦的“白日遐想”公益演出中,便設有0元、8.8、28.8、58.8元四種不同票價,任意票價均可觀看演出,演出收益會捐贈給山區學校及聽障兒童。livehouse在公益援助的同時也給本土樂隊帶來了更多演出機會。

  比起live house,小鵬其實更喜歡戶外演出,然而他仍然認同livehouse在推廣本地樂隊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就像他認為音樂既可以服務於大眾也可以實現自我。作為商業場館,livehouse的理想狀態是運營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多元化藝術場館。

  然而,樂迷可能會有著不同的想法。白小姐明顯感覺到,近年來深圳本土樂隊演出數量明顯增加,讓音樂也不再是獨屬於樂手的日記,“深二代”的白小姐也在樂團的音樂場域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獨家記憶”。她始終認為,個人的終將也是大眾的。如她所說:“方言本身也是一種特色傳播方式,如同野草寮,一支成立在深圳的潮汕樂隊,他們一開口,你就知道,他們帶著家鄉獨有的海風來了。”(記者 余瑤 實習生 宋家哲)

  【知多D】

  livehouse:指無固定座椅、具備專業演出場地和高質量音響效果的小型室內音樂場館。

(責編:王星、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