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中國手表向高端邁進

趙 昊 丁美棟
2023年05月12日09: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手表向高端邁進

  海鷗公司的鐘表匠人在檢測手表零件。海鷗公司供圖

  飛亞達公司的鐘表維修技師正在裝配手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飛亞達鐘表大廈展廳內展示的各款手表手稿。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集合陀飛輪、萬年歷、三問三大復雜裝置的海鷗高級腕表。海鷗公司供圖

  仿制手表起步,獨立研發立身

  1955年3月,在天津的一間小屋子裡,傳來了均勻又有節奏的“滴答”聲,幾名工人歡呼著,激動得流下熱淚。

  “滴答”聲來自中國第一隻國產手表——“五星表”。第一隻國產手表的研制,要從天津怡威表店師傅張書文說起。

  張書文當時40歲左右,是一位修表的“老師傅”。有一次,一位外國商人拿著一塊國外名牌手表來表店修理。經張書文檢查,是其中一個零件損壞了。但當時表店裡沒有這一零件,張師傅便手工制作了一個裝配上,和原廠生產的幾乎沒有差別,走時准確度絲毫不受影響。外國商人贊嘆不已,用生硬的中國話對張師傅說:“可惜你們中國不會制作手表。”這句話深深刺痛張書文的心。

  解放初期的天津,鐘表工業開始復蘇。一大批修表出身的工人主要集中在生產“象球”牌木鐘的公私合營華北鐘廠和生產“金雞”鬧鐘的華威鐘廠。張書文多次去華北鐘廠找公方廠長楊可能,說服他研制手表。經過反復溝通,1954年底,天津市輕工業局批准成立手表試制組。

  試制組除張書文外,還有華北鐘廠的江正銀、孫文俊和華威鐘廠的王慈民。他們帶著400元研制經費,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隻有4台陳舊簡陋的機器,就開始了研制工作。沒有圖紙、資料,他們找來一位熟悉精密儀器制作的人來當“顧問”,可這位“顧問”來到試制組,隻說了一句:“憑這種條件搞手表,根本不可能。”

  試制組並沒有放棄。然而,遇到的困難比想象中的更多。手表的140多個零件中,最薄的比紙薄,最細的像針尖,最小的比小米粒還小,而孔徑軸徑的誤差比頭發絲還小,齒輪的嚙合不是靠計算模數,而是靠眼力,靠手工的精細。這些困難並沒難倒試制成員。經過幾個月夜以繼日的攻關,終於制成第一隻國產手表。

  自此,國產手表走上了自主之路,手表廠在各地紛紛建立。1958年,上海手表廠成立。當年7月,上海牌手表首次上市試銷,一開門,100隻手表就被搶購一空。為確保手表走時精准,上海手表廠檢驗室裡的技術員把隻有火柴頭大小的齒輪放在測驗器裡,放大100倍,再核對每個齒輪的精密度,使齒輪上的每個齒都做到誤差不超過一根頭發絲的1/7。

  不過,當時國內各大表廠生產的手表均是以國外手表型號為藍本仿制而來。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國內各表廠才開始自主設計、研制手表機芯。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公司的前身天津手表廠,於1966年8月設計、研制成功“ST5型”機芯。這是中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手表機芯。裝配該機芯的“東風牌”手表於1969年投產,1978年產量達120萬隻/年。

  緊隨國際潮流,產品不斷升級

  改革開放后,外國產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國產手表被迫和進口手表“同台打擂”。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大量日本的石英電子表涌進,日本手表走時相當准,1個月相差1秒、幾秒,而機械表1天的誤差就是十幾秒甚至二十幾秒。除了走時准確,石英表款式新潮。消費者爭相購買石英表,機械表的市場一落千丈。”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璋回憶說。

  傳統手表廠紛紛開始轉型,也涌現出一批新興國產手表品牌。1987年,乘著經濟特區發展的東風,飛亞達在廣東深圳誕生。

  創立伊始,飛亞達就選擇了和傳統鐘表品牌不一樣的路子。飛亞達公司總設計師孫磊告訴記者:“當時,國內大多數老牌手表企業主要還在生產機械表產品。‘初生’的飛亞達則緊隨國際手表業技術發展潮流,選擇從走時更為精准、工藝更為復雜的石英表產品做起。”

  飛亞達應用新技術,使用精密工藝,生產出了一系列國產鐘表業的“首創”產品,如國產品牌第一個藍寶石抗磨損鏡面、第一塊硬質合金表、首批使用精密陶瓷材料制作手表……

  進入新世紀。伴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為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生產一款合適的手表迫在眉睫。2001年,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對國內諸多手表品牌進行了考察和測試,希望找到合適的航天手表生產合作伙伴。經過一系列嚴苛的破壞性實驗,飛亞達在此次航天部門的市場盲測中勝出,開始承接中國航天表的研制工作。

  “航天表的設計開發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孫磊介紹,在此之前,一塊航天表需要具體符合怎樣的技術指標,航天部門和飛亞達都沒有現成的標准可借鑒,一切隻能靠著雙方團隊從頭干起。

  “在設計過程中,包括表盤、表針的時間顯示方式,手表耐極溫和強磁場應達到怎樣的標准和狀態,航天表開發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設計團隊的反復推敲測試。在不斷調整平衡扭矩及增強抗沖擊能力之后,我們最終打造出了符合中國航天事業需求的手表。”孫磊說。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在楊利偉征戰太空的旅程中,他的左手手腕上佩戴著一塊黑色手表,這便是中國第一隻航天表——飛亞達“神舟五號艙內航天服表”。

  “我們的航天表能夠抗住艙內外氣壓、溫度的劇烈變化以及強磁場、高輻射等挑戰,是能夠經受太空嚴苛考驗的手表。”孫磊說。

  此后,飛亞達航天表的專業設計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從艙內到艙外,服務中國載人航天多次任務,見証諸多歷史時刻,包括神舟七號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神舟十號完成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二號開啟屬於中國人的空間站、神舟十三號創下中國航天員最長太空駐留記錄等。

  融入東方美學,走向海外市場

  “如今,手表的計時功能在弱化,但是它的收藏功能、時尚功能、文化傳遞的功能在強化。”董國璋說,“現在絕大部分人習慣用手機看時間,手表必須和文化、時尚結合在一起。”

  上海牌手表把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東方美學融入到產品中,推出了充滿上海風情的石庫門系列,還借鑒上海市花白玉蘭元素,為女性消費者設計了一款手表。“消費者反饋很好。”董國璋說。

  飛亞達推出了敦煌主題手表,這與孫磊幾年前的敦煌之旅有關。

  2018年,作為公司總設計師的孫磊帶著設計團隊來到敦煌莫高窟採風。此前,孫磊對敦煌和莫高窟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紙面和影像資料之中,而當他踏上這片土地時,大漠孤煙的恢弘蒼涼和洞窟壁畫的美輪美奐強烈震撼了他。返回深圳后,孫磊從敦煌藝術中擷取主題靈感,帶領團隊設計推出了敦煌主題手表,採用手工掐絲琺琅工藝,再現了胡旋舞、蓮花藻井與九色鹿等敦煌文化精髓。

  孫磊說:“提起敦煌壁畫,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飛天’,這象征著古人對遙遠天空的無盡想象。我們希望通過精密的制表技術,將千百年來國人對天空的想象濃縮於手表的方寸之間。”

  如今,國產手表不再局限於國內市場,而是走向海外,獲得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認可。

  瑞士巴塞爾鐘表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鐘表珠寶展之一,百達斐麗、勞力士、蕭邦等知名品牌是該鐘表展的常客。“從2002年開始,飛亞達便積極參加巴塞爾鐘表展。但在當時,飛亞達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不夠,隻能在展館邊緣的6號館,和一些做手表配件的參展商一起展覽。”孫磊談起當時的窘迫。

  近年來,隨著原創設計和工藝創新上的精進,飛亞達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市場逐漸拓寬。2011年,飛亞達正式進入巴塞爾鐘表展的1號國際品牌館,成為主辦方認可的國際品牌。

  海鷗在瑞士巴塞爾鐘表珠寶展“一鳴驚人”。2008年4月,海鷗參展時,一家外國公司投訴參展的“雙陀飛輪表”關鍵部位抄襲,限時讓海鷗提供証據,否則將面臨“當即清場,來年不准許參展”等處罰。經瑞士專家嚴格鑒定,海鷗的設計不存在侵權,這場勝利,也標志著中國手表工業的升級。

  飛亞達表已銷往法國、德國、新加坡等29個國家與地區。“我們將堅持以航空航天為特色,在制表工藝上持續守正創新,研發更多中國人自己的手表產品,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孫磊說。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