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校全职两院院士超过30名

2020年10月25日10:45  来源:深圳商报
 
原标题:重量级专家学者 纷纷“筑巢”深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方案》对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作出了表述,其中特别提到吸引人才。

  近年来,深圳本土高校在人才培育、人才集聚过程中,正彰显日益强劲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加盟,深圳高校“人才蓄水池”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截至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高校全职两院院士超过3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

  知名专家学者从深圳“再出发”

  今年9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担任高研院首任院长的是郑永年教授。郑永年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数十部,其中英文著作9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今年8月24日,郑永年参加了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与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位在业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加盟深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永年表示:“我到了这个年纪,应当是到叶落归根的时候了。我多年在海外,到最后就会想,为中国做一件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郑永年表示,向自己抛出橄榄枝的名校很多,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他认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佳的观察点,而在深圳,他的所学将更有用武之地。“我特别想结合广东和深圳的实践,在建设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政治体系方面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郑永年说。

  深圳高校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郑永年等专家学者加盟深圳的高校,除了出于拳拳爱国心外,也因为深圳的高校惜才、爱才。

  港中大(深圳)的高研院为郑永年搭建了他所希望的平台。高研院提出,要打造一个立足深圳、放眼全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思想重镇与政策研究性智库,为区域及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及时的、富有预见性的政策分析,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改革与社会治理、开放政策、海洋经济、国际战略、技术与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成为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和政策研究与交流平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郑永年的研究无疑将获得鲜活的样本,他的才学也能得到施展。

  搭平台,给资金,深圳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可谓创新不断,而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下。南科大制定实施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如项目负责人制度(PI制)、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等,为人才营造一流干事创业环境,人才成长进入“快车道”。“要从发展导向和培育意识上下手,把单纯人才汇聚转向系统构建一流人才成长路径;在本土培养出更多国家级人才。”南科大校长陈十一如是说。

  期待“综合改革试点”释放更多活力

  深圳高校从未停止过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领军人才的脚步。以南科大为例,截至2019年底,该校420余位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50%含有国家级人才头衔,包括教育部“特聘教授”2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10人、国际会士31人等。至今年初,南科大已引进院士39人(全职院士16人),比2018年底增长了13人。而港中大(深圳)的师资也均来自世界知名大学,在学术研究、教学、管理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截至今年9月底,学校已引进世界知名学者360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2位,国内外院士17位,国家级专家人才40余人,省市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400余人。

  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7月,全市高校全职两院院士超过3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2018年1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依托单位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深圳的高校牵头建设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5个重大基础研究机构。

  现在,《实施方案》又在人才引进、高等教育等方面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空间。对此,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希望能由此释放高校更多的活力:“人才问题是由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这两个方面组成的,这两点我们都在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吸引了几百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学者来深圳工作,这对整个深圳的创新氛围应该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力今后会更加清楚,尤其是基础科学方面。在试点方案实施后,我们的办学条件会更加的宽松,吸引人才的条件也会更加优惠,我非常期待。”(首席记者 吴吉)

(责编:刘淞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