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建成6座立体停车库缓解城中村停车难 期待政策突破促进推广

2022年09月13日08:52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立体停车库缓解城中村停车难

  和磡村立体停车库是深圳城中村中首座社会投资建设的立体停车库。

  在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社区和磡村西北角,一座6层的立体停车库矗立在民房中显得与众不同。这是深圳城中村中首座社会投资建设的立体停车库。2020年投入运行以来,停车库经济效益如何?是否被居民和市场认可?又是否具备推广条件?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提供76个车位缓解城中村停车难

  天色渐晚,和磡村立体停车库也渐渐“满客”。“停车费不便宜,但能有个停车位、不用大晚上到处找车位,还是不错的。”一位车主对记者说。

  和磡村是位于龙岗坂田街道的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与其他城中村一样,停车难困扰着这里的居民。竖立在这座6层立体停车库门口的牌子写道:“和磡村现有停车位已不能满足各位住户、商户和外来办事人员的停车需求,村里目前车位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出行,为改善和磡村停车难问题,我司在和磡村六巷八号、九号建设6层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共建76个停车泊位。”

  记者从五和社区了解到,2019年初,社区党委就开始着手谋划在城中村建设立体停车库,实地走访发现六巷一块待建地块较为合适,便联系地块业主,并协助业主跟6家立体停车库厂家商谈,最终选定一家合适的公司。9月初街道审批同意建设,10月开始动工,经过105天的工期,2020年1月停车库建成,5月投入使用,成为深圳城中村中第一座社会资本投资立体停车库。

  各方就停车库收益达成一致

  停车库地块业主杨先生介绍,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地块一直没有像周边其他地块一样建房。“社区党委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都给我打电话,动员我建停车库,前后做了很多工作。”

  杨先生为记者算了算这两年的经济账:城中村车辆流动性不大,停车库厂家不愿带资建设,他贷款投资300多万元;目前雇了1位员工,每年人工支出约10万元;固定车位大约50多个,其余是流动车位,每月平均有5万元毛收入。“停车库收益虽然不如建房出租,但还是可以接受。”杨先生说。

  五和社区党委书记袁建荣介绍,和磡村立体停车库不仅缓解了城中村停车难,更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思路、观念等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一般情况下,该类城中村建设项目都由投资者、地块业主和物业公司共同收益,但这种情况下收回成本、取得效益会更难。经社区党委多方协调沟通,最终物业公司同意放弃收益,停车库收益全部属于地块业主,这是和磡村能够建成立体停车库的关键因素。

  “我们正在推动兴建社区第二个城中村立体停车库。”袁建荣说。

  全市城中村3年建6座立体停车库

  据公开报道,截至2020年底,深圳小汽车保有量超350万辆,而全市各类停车泊位才240多万个。城中村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停车问题更加凸显。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立体停车库不失为解决城中村停车难的办法之一。

  早在2018年底,我市就发布《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对立体停车库的申报建设程序及运营管理做出详细规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还起草编制《深圳市加强停车设施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提出由各区政府牵头,推动社会资本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2020年每个区力争完成1个试点,以试点带动全市城中村立体停车库建设。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19年以来,全市共建成的50个机械式立体停车项目中,位于城中村内的有6个,泊位758个。这对于遍布全市的城中村而言,数量显然不多。

  “用地权属证明文件问题是制约城中村项目的主要原因。”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根据《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项目申报需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同意。规划/土地监察部门要求申报人提供土地使用权合同、划拨协议、非农建设用地批复、征地返回地批复等权属证明文件,但大多城中村集体用地因为未征转等历史原因,无法提供上述用地权属证明文件。

  立体停车设施有关管理办法正在修订

  “停车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带动汽车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幸福指数,应该受到重视。”深圳市停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市人大代表张毅认为,推动城中村立体停车库建设,政府应勇于突破条条框框,做好顶层设计,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做好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让政策门槛降下来。行业相关企业也要开放思路,认识到这是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领域,开动脑筋、创新商业模式,考虑合资建设、融资建设等问题,让更多立体停车库能够落地。行业协会等机构也将做好政府、企业和公众沟通的桥梁,做好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也了解到,《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过期,目前正在修订当中,拟协调用地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利用集体用地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以推动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记者 方胜)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