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成为国内民间登山成就第一城

2023年05月20日09:32 | 来源:深圳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成为国内民间登山成就第一城

深圳登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啸在珠峰展示“我是攀登者”横幅。攀登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深圳城市文化。

青少年登山户外培训成深圳登协特色。

深圳登协的义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深圳登协开发的登山户外培训课程已经涵盖初级、中级、领队、教练。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登协提供

  2023年5月12日11时10分,一支深圳民间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5210米的奥太娜雪山。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简称深圳登协)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截至2022年,深圳已有45人、49次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占中国民间登顶珠峰人数的15%,成为中国民间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的城市。今年珠峰登山季,又有5名深圳人向世界第一高峰发起挑战,截至记者发稿时,除1人在距顶峰100米选择下撤外,其余4人正在冲顶途中。

  5月20日,“不止于攀登”——民间珠峰攀登20年暨深圳登协20周年庆典将在大梅沙万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一天,深圳登顶珠峰人数的纪录或许又被刷新。

  从2007年开始至今,深圳登协多次荣获全国先进群众体育单位,取得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山地救援培训基地、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深圳市4A级社会组织等资质。孵化于深圳登协的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SRVF),如今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之一。如今的深圳,热爱登山运动的山友数量远超国内其他城市,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国内民间登山成就“第一城”。

  登山,是人类对自然最庄重的致敬,也是人类对自身最理性的审视方式。而敢闯敢试,则是深圳迅猛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揭示了登山户外运动在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初创:摸着石头过河

  谈到深圳登协的创办过程,深圳登协副会长曹峻感触颇深。

  在2000年前后,深圳参与登山户外运动的群体日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接连发生的山难事故。这让深圳最初的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意识到,登山运动在推广的同时,亟待规范引导和科学的培训。

  深圳登协就是在这一初衷下筹备成立的。曹峻当时主抓协会工作,2006年,曹峻辞掉万科集团的职务,全身心投身到深圳登协的工作中。

  尽管深圳登协成立之初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政府部门给予的支持也不多,但在曹峻看来,深圳市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新生事物的,“他们有发展的眼光,也敢于放手,尽管当时缺乏足够的政策法规支撑,但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采取鼓励我们去尝试的态度,相信依靠民间专业力量可以把这件事做好,这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深圳政府部门从协会创立之初就提供的宽广空间以及后续的一些政策性的引导,让包括曹峻在内的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先行者们感到非常幸运和欣慰。

  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回首20年的风雨历程,曹峻总结说,深圳登协真可谓是“应运而生”。

  那时的深圳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经济实力,深圳人物质生活得到切实改善的同时,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同时深圳的人群结构、年龄结构和城市精神,都非常适合推广登山户外运动,所以深圳登协创立之后,很快就筑牢了群众基础。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那么多束缚,而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移民,是能够勇敢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一群人,他们就是以探险、做常人不做或做得比较少的事情为荣,骨子里就有不因循守旧的因素,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就是想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接受一些新的挑战。这些人去选择登山户外运动是自然而然的。”曹峻说。

  壮大:成功营造城市登山文化

  王石曾说,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在世界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是排名第一位的。这个城市的攀登事业如同它的经济发展一样,都走在国内城市的前列。

  曾于2010年登顶珠峰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过,一个城市有多少人登上珠峰,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创新指数。

  如王石、汪建一样的企业家们,是在登山户外领域助力深圳创新指数一路飙高的主力。

  “企业家个人对登山感兴趣,就能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他们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慢慢就会把勇于攀登的企业文化树立起来。类似的深圳企业有很多,这些企业家在登山户外领域的影响力很大,很容易把登山户外运动推广起来。“曹峻分析道。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深圳的登山文化一步步累积,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让曹峻感到自豪的是,时至今日,深圳登协已经发展成国内登山户外领域最规范、最成体系并最有成效的地方性机构,培训教练360人,领队910人;举办大型赛事近百场,覆盖人群上百万;联合壹基金连续10年举办“为爱同行”,汇聚超过257722人次的爱心行动,受益儿童49.6万名;拥有15支注册义工服务队,在册义工人数7282人。(记者 李晶川)

(责编:王星、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