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洗手液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提供科學合理的消費指引,深圳市消委會近日對市售水洗型普通洗手液、水洗型抗(抑)菌洗手液和免洗洗手液(有效成分以酒精為主)三個類別18個品牌洗手液進行了測評。
總體來說,抗(抑)菌洗手液比普通洗手液更能有效去除手部細菌。使用清水或普通洗手液均能有效去除一定的手部細菌,檢測結果顯示,在手上揉搓30秒,並在流動水下沖洗5秒后,6款普通洗手液去除細菌有效率均達到了90%以上。6款抗(抑)菌洗手液的去除細菌有效率均達到了97%以上。此外,免洗洗手液的去除細菌效果非常好。另外,試驗結果還顯示,在30秒內,洗手液在手上揉搓時間越長,去除細菌效果越好。
另在菌落總數及PH值兩方面安全性測試方面,6款普通洗手液均符合PH、菌落總數標准要求﹔6款抗(抑)菌洗手液中有1款為仁和講草堂的樣品PH值符合國家標准,但不符合企業標識的執行標准要求。
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求殺菌作用,日常生活使用普通洗手液即可﹔此外,市面上大部分免洗洗手液主要成分為酒精,由於酒精容易揮發,適合外出沒有流動水洗手或手上沒有明顯污物的情況下應急使用。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膚科副主任鄭錦芬提示,不論使用何種洗手液,頻繁使用均會讓皮膚干燥,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導致手部濕疹的發生。因此不建議頻繁使用洗手液。(記者 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