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深記協迎建黨100周年系列採風之走進光明區

深圳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陳育柱 李申

2021年06月03日09:27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沿著深圳市光明區鳳凰大道一路向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塔吊、起重機繁忙而有序地作業,光明科學城、光明高中園等多個規劃初見雛形,整個城區欣欣向榮。

  5月28日,深圳市駐深新聞工作者協會啟動“黨史學習教育·央媒看深圳”系列採訪調研活動,首站來到光明區。

  從左岸科技公園到茅洲河碧道,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光明科學城到新晉“網紅”光明虹橋公園,採風團一路領略光明現代化發展與綠水青山的和諧共融。

左岸科技公園。 受訪單位供圖

  高質量高顏值城區初現

  連片的青翠草地上盛開著白色、黃色的小野花,旁邊是一座極具現代感的三角結構建筑,在陽光下反射出金屬冷光。鋼筋水泥與綠野虫鳴相得益彰。不遠處的草坪上立著幾個大字“左岸科技公園”。

  “這裡是一座復合型公園。”左岸科技公園講解員劉亮指著眼前的展廳和河道說,“在這裡,既能看見深圳科技創新的發展,也能看見光明建設生態文明的湖草園林。”

  距離公園僅有幾公裡之外,光明科學城啟動項目預計於今年底就能竣工驗收。

  “除了已經落地的深圳灣實驗室、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等,今年光明科學城還將集中布局合成生物研究設施等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劉亮說。

  2018年9月,光明區正式揭牌成立。深圳市委市政府對這個“新生兒”寄予厚望——努力把光明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為深圳實現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走在最前列、勇當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期待和壓力同時落在光明頭上。怎樣才能挑起重擔,不負眾望?光明的回答是:走高質量高顏值發展之路。

  “高質量”,指的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加速躍升。針對深圳基礎研究薄弱的短板,光明科學城集中布局,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點領域為主攻方向。2020年6月,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成為光明科學城最早投入使用的重大科研機構之一。

  “目前,實驗室已組建49支科研團隊。其中,我們針對新冠肺炎開展聯合攻關,在核酸測序、藥物試驗、抗體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深圳灣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介紹。

  高速發展科技的同時,光明更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作為“高顏值”發展的重點。近年來,光明實施全域景觀提升行動,致力於改造城中村、提升道路景觀、建設公園和碧道等。

  數據顯示,2020年,光明完成科學城核心區全域景觀提升項目60個。新建成公園47個,打造圳園路等35條花景大道、14個花園路口。目前,光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30平方米,公園之區基本建成。

木墩河暗渠復明。 受訪單位供圖

  生態治理還原靚麗本色

  走近茅草遍布、碧波蕩漾的茅洲河碧道,扑面而來一股茅草的清香。正值花期,河道邊種植的紫色藍花楹與火紅鳳凰木爭奇斗艷,放眼望去,蜿蜒數公裡的碧道野趣橫生。

  “現在河水干淨了,公園、碧道美麗宜人,每周末晨跑的人可多了。”住在茅洲河附近的姚女士說。

  很難想象,腳邊這條寬闊清澈的河流,在四五年前還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那時候,每到炎熱夏天,河水異味都很重,不僅垃圾遍布,還蚊蠅泛濫,居民們都不敢靠近。”姚女士回憶道。

  茅洲河是深圳市第一大河,位於光明區段長約14.8公裡,共有13條支流,流域面積145.9平方公裡,是光明區名副其實的“母親河”。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生活污水、生產污水被直接排放至河內,加之基礎設施欠賬多等原因,光明區范圍內的茅洲河污染嚴重。

  2016年以來,深圳把治水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開展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光明區積極響應,全區成立45支黨員突擊隊,共279名黨員。“不為自己找退路,隻為治水找出路,立誓打贏這場‘啃硬骨頭’仗。”茅洲河相關負責人說。

  為讓茅洲河恢復秀麗本色,光明窮盡辦法,在全市首創“三水分離”技術,建成涵蓋“1干14支49小微”的初雨截流系統,還建設分散調蓄池9座,實現“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光明總共建設排水管網1449公裡,管網總長達6480公裡,污水處理能力從2015年的25萬方/天增加到2020年的49.5萬方/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治理,目前,光明全區15條干支流水質均值全部達到地表水IV類及以上標准,148個小微黑臭水體在全市率先銷號。”茅洲河碧道光明試點段工程項目主管工程師龔然說。

  如今的茅洲河,河水清透,岸邊綠草茵茵。水質的提升吸引深圳市水上運動訓練中心在此落戶,停辦多年的龍舟賽重新開賽。茅洲河已成為光明區又一個生態標簽。

漫步虹橋,心向光明。 光明融媒發布供圖

  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深入

  4公裡長的虹橋蜿蜒入山,仿佛一條紅色巨龍,盤桓在碧綠的森林間。這是位於光明區新湖街道的虹橋公園,自去年底開園至今,已吸引數萬名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公園門口,一排立在牆邊的展板引人注目。展板展示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間的重大事件,以及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大事件,圖文並茂。

  “這裡是我們的‘流動黨史館’。”光明區新湖街道工作人員楊政璋介紹,“每到周末,來虹橋公園的人就特別多。群眾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又能多學學黨史。”

  哪裡有需要,“黨史館”便流動到哪裡。據了解,這座“流動黨史館”已到過社區、園區、工地,推動黨的理論知識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流動黨史館”只是光明區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的縮影。今年來,光明區創新形式,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史學習的熱潮。

  例如,依托虹橋公園,光明區委宣傳部、組織部,聯合深圳市委講師團舉辦“漫步虹橋 心向光明”全市體驗式學黨史活動。

  公明街道開設“家門口”黨史學習教育巡回課堂,從街道機關、社區、“兩新”組織、企業中選聘出13名講師,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到城中村、小區、工業園區、公園等宣講黨史。

  鳳凰街道利用市民周末閑暇,在5個社區同步舉辦周末黨群便民服務“大集市”,為轄區居民提供義診、義詢、黨史知識學習互動等多項服務。

  一場又一場形式新穎、接地氣、內容豐富的活動陸續展開,光明在全區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熱潮,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過去五年,光明區域影響力輻射力顯著增強,綜合地位顯著提升,成為深圳發展勢頭最猛的板塊之一。

  光明區委書記劉勝表示,接下來,光明將加快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責編:劉淞菱、陳育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