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鹽田:山水相融 林城相依

2021年12月10日09:16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鹽田:山水相融 林城相依

  鹽田三洲塘水庫

  漫步翠嶺水庫湖畔,一幅詩意十足的“鹽田秋景圖”映入眼帘:湖水碧波蕩漾,蜂蝶輕飛曼舞,公園驛站下狼尾草隨風搖曳,令人心醉。筆者了解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施工,深圳市鹽田區翠嶺、紅花瀝、三洲塘水庫碧道已展露芳容,向市民開放。

  踐行“兩山”理論,引領水城共榮新格局

  近年來,鹽田區依托山海港城資源優勢,堅持提前謀劃、高位推進,在實踐中創造性提出到2025年沿海、沿河、沿湖(庫)建成“兩橫七縱、藍綠交織、通山達海、水城共榮”百裡碧道的願景目標。

  前不久閉幕的鹽田區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統籌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環境鞏固、水生態建設和水文化塑造”的願景。今年推出的山海碧道便是鹽田區對這一場“山海蝶變”計劃的又一次大膽嘗試,水庫碧道位於三洲田森林公園,串聯不同景區與眾多景觀節點,溝通鹽田港后方陸域產業集群以及梅沙尖、東部華僑城等旅游資源,促進了風景區與周邊城市功能區的協調發展,滿足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山水相融、林城相依。

  如今,鹽田區不但擁有被譽為“世界第一長海濱玉帶”的海濱棧道,還打造出“生態翡翠項鏈”半山公園水庫碧道,三座水庫(翠嶺、紅花瀝、三洲塘)猶如項鏈上的翡翠吊墜,與海濱棧道遙相呼應。此外,該區正在大力推進鹽田河碧道等項目建設,增強鹽田臨港產業帶輻射帶動能力,塑造鹽田港后方陸域更優人居空間和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空間。

  堅持精雕細琢,走出人水和諧之路

  “沒想到水庫還能建得那麼美,每次游玩都能收獲一個好心情。”作為一名資深“驢友”,市民江先生已多次帶各地的朋友來鹽田爬山涉水,感受山海港城的風光。

  鹽田區翠嶺水庫碧道擁有林溪筑巢、攬翠台、翠嶺溪、清風沐陽等四大景觀節點。依托豐富的水庫、溪谷、山石、泉水等自然資源,為市民游客呈現出一個體驗臨山望水、溯溪游歷等自然野趣的水庫公園景觀。近日,筆者沿途而上發現,水庫周邊還特別修建了雕花護欄,提升安全系數的同時,遠遠望去,更似一道靚麗的濱水風景線。

  據了解,鹽田區今年建成的翠嶺、紅花瀝、三洲塘水庫碧道,充分利用水庫本底條件良好的優勢,融入“生態優先”“海綿城市”等環保理念,創新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享的生態空間。

  據了解,水庫碧道項目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在保証不影響水工設施安全運行條件下,隻進行有限制的開發改造。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利用已有植被造景,實現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例如,項目拆除了原有的水庫圍網,種植各類植物形成天然圍欄,給市民游客呈現出最佳的視覺景觀﹔嚴格保護現狀林木,落實海綿城市理念,採用多種措施減緩地表徑流,促進水庫周邊生態系統修復。堅持“科學調度、統籌兼顧”的精細化蓄水原則,將水庫防洪風險始終可控擺在第一位,綜合分析氣候、來水、水庫歷年蓄水情況等多種因素,既考慮下游防汛要求,也考慮關鍵時期抗旱要求和水景觀功能需求。

  共建共享共管,積極引導社會參與

  早在2019年,鹽田區便先行完成景觀水庫開放共享的規劃研究。目前,鹽田區融合總體城市設計提出“從小眾獨享,到全齡共享”的“共享山林”理念,順應城市發展格局,依托現有水系、山林、和道路,水庫碧道與城市綠廊、生態水網、交通網絡等緊密聯系,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實現城市生活向山林延展,解決鹽田城區內公共綠地偏少的需求。

  為最大限度地釋放生態福利、實現生態民生,水庫碧道因地制宜打造了攬翠台、觀雲台、小鯤山等多項特色景觀空間。“我們還配套建設了親水棧道、驛站、環保公廁、休憩亭、智慧燈杆、生態停車場等設施,市民游客可盡享登山望水、賞石觀海的奇趣體驗。”該區城管局負責人介紹,一個集生態觀賞、文化展示、郊野游玩於一體的35萬平方米山水休閑區已初步建成。

  依托豐富多彩的官方及民間活動,水庫碧道成為市民享受慢生活、郊野趣游的優良場所,先后舉辦了“河鹽悅色攝影征集大賽”“趣游鹽田山海河湖打卡賽”等各類豐富活動,備受攝影愛好者、登山達人們青睞,在趣游運動時,領略“悠然登半山、一覽山海城”的獨特城市魅力。

  未來,鹽田區將繼續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和“雙改”示范的歷史機遇,堅持產業興鹽、創新驅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以更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讓綠色始終成為鹽田最鮮明的底色。(通訊員:林艷雯 陳曉光)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