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張志安:線上婚戀觀念被更多青年人接受

2022年05月20日15:43 | 來源:壹深圳
小字號

原標題:《普通中國人社交生活和脫單報告》發布 張志安教授:線上婚戀觀念被更多青年人接受

  在青年人婚戀訴求興盛和全國疫情管控的大背景下,網絡交友平台成為當下青年人社交的主要場所。時值520網絡情人節,青年社交與脫單議題再度進入公眾視野,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與愛聊科技聯合發布《普通中國人社交生活和脫單報告》,展現當下普通人的婚戀觀念和網絡交友特征。項目組結合平台數據、問卷調查和案例訪談,針對社交媒體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和使用效果進行分析,以描摹新時代普通中國人的脫單與婚戀圖景。調查問卷於2022年1月通過愛聊平台進行發放,共得到有效問卷1522份。

  課題負責人、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分會會長張志安教授介紹說,《報告》揭示出當前的網絡社交的三個重要趨勢: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趨勢致使數字生活成為普通人生活的常態﹔線上婚戀的觀念在互聯網“去中心化”和“去權威化”的加持下被更多青年人接受﹔網絡的連接屬性在愛聊為代表的婚戀交友軟件中充分體現,數字技術賦能日常生活,讓現實社會中的“弱連接”關系有更多轉化為“強連接”關系的可能性。

  調查顯示,用戶多將談戀愛視為獲得情感寄托的方式,認為戀愛需以結婚為目的。他們對網絡交友的包容度和認可度較高,近半數用戶相信在交友軟件中可以遇到真愛,並願意與交友軟件中認識的人結婚。主要用戶群體為18-30歲的青年男性。其中城鎮和農村的比例分別約佔四成和六成,半數以上用戶居住在東部沿海相對發達地區。受其所處地區和工作的薪資水平限制,其交往范圍有限卻又具有較強的婚戀訴求,專注於婚戀交友的APP為其解決親密關系的需求提供了新選擇。

  用戶評價其愛聊使用體驗時稱,婚戀社交軟件具備“輕社交”“誠婚戀”“強連接”“低花費”的特征。不少用戶認為,愛聊平台具有更多的“輕社交”屬性,近半數的填寫問卷用戶認為,婚戀社交軟件可幫助其連接到更多原本陌生的他/她,並在平台所營造的輕鬆有愛的氛圍中,獲得了更多情感的慰藉和陪伴。首先,對用戶而言,平台幫助其擴大了交際范圍,有效拓展了現實中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導致的狹窄交際圈,圈層邊緣的放大為脫單婚戀制造了更多可能。其次,相比於線下相識,借助網絡相連接的他們,能更好地接納移動化、碎片化、節點化的溝通方式,也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抽身於加速的現實社會、更好地利用閑暇時間與對方交流、表達情感,同時無需背負熟人介紹的人情負擔。再者,相較於其他社交類軟件,在“輕鬆有愛”氛圍的彌漫中,愛聊用戶下載軟件的目的性更為純粹簡單,如“ 打發時間 ”“認識新朋友”等心理訴求。

  用戶因“誠婚戀”特征選擇愛聊,受訪者視平台為交友渠道。超過半數的用戶認為相比於純交友軟件,愛聊用戶具備更強的結婚意願且真誠度更高。“非誠勿擾”是用戶的另一種默契共識,超四成的用戶認可其他用戶的真誠性。被感知到的真誠源於平台規則和用戶群體的雙向強化。一方面,平台以真人實名身份認証、真人頭像審核、填寫資料獲金幣獎勵等方式,鼓勵用戶真誠交友,致力打造“有愛、高效、真實”的交友服務。另一方面,相比較於其他交友軟件的用戶,愛聊用戶的聊天內容和所發布動態也更為貼近現實生活,點點滴滴記錄了生活的“真”,也成為平台上美好有愛的數字圖景。

  “強連接”是用戶始終活躍於愛聊APP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用戶最為看重交往雙方是否有共同語言和對方是否有責任心。因此,在交友軟件使用上,他們渴望更多的交流機會和互動空間,進一步考察對方品質和雙方發展的可能性。這也對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需具備更多樣化的功能以滿足受眾的多元化訴求。在愛聊平台中,用戶可通過個人基本信息、聲音、直播、家族群聊以及私聊等方式全方位、多功能加深對交往對象的了解,同時,緣分推薦、視頻速配、語音速配、同城速配和“夫妻相”速配等游戲化的玩法設置,也更好地滿足了外向、慢熱、同城定向人群的多元需求。

  “低花費”體現科技企業促進技術普惠、承擔社會責任的文化追求。調查顯示,愛聊用戶對於通過相親中介尋找結婚對象這一選擇態度曖昧,並沒有明顯偏好,同意、反對、中立的人各佔30%左右。與之相比,自主線上交友高性價比的特質凸顯,促使一些保留了社交付費意願的民眾從線下擇偶轉向線上交友。從付費金額來說,愛聊的花銷較為低廉,性價比相對較高,以技術服務來努力實現普惠,適合有交友需求的普通人的消費習慣和條件。問卷調研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用戶認為愛聊比其他婚戀軟件的花費更低,超半數的用戶接受使用交友軟件過程中有金錢花費。他們認為付費為其篩選交往對象,用戶應為平台充值以維系平台存在。具體到付費意願一項,近六成的用戶願意為心儀的聊天對象購買禮物,表達誠意和吸引注意力是其主要出發點。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鄭昱副教授認為,面對國內單身群體婚戀需求的日益增加與線下社交空間流動性逐漸壓縮的“脫單困境”,這份《普通中國人社交生活和脫單報告》提供了“脫單困境”的解題之道。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委會秘書長、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系謝天副教授說,《報告》中的這些發現約略勾勒出當下中國年輕人為了適應陌生人社會,通過科技賦能發展出的新型人際交往模式:他們在現實中的朋友比較少,於是通過交友軟件認識陌生人,然后發展成線下關系,戀愛成功后分享個人故事,鼓勵更多后來者。“這項緊追時代潮流的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中國人交往模式變遷的理解,也為國家政策制定與平台監控管理提供了一手資料”。

  總的來說,在結婚率和生育率降低的大背景下,通過鼓勵誠意交友,婚戀交友平台致力營造“真實、有愛、安全、高效”的平台氛圍,潛移默化地增強單身男女交流的意願,重塑他們對於婚戀的積極態度。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涂敏霞教授指出,科技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戀愛交友習慣,也改善著不同階層用戶的交友路徑與成本,為單身群群體尤其是單身的年輕人婚戀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專家建議,相關科技企業要持續強化平台監控和管理,為用戶的友情和愛情護航,讓每個人都能時刻懷揣對“真愛來敲門”的美好憧憬,讓更多的普通中國人能夠沒有顧慮地社交和戀愛,為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賦予更多浪漫美好的想象空間。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